一代巨星劉文正“去世”變成了荒誕事件(一滴水)
一代巨星劉文正“去世”變成了荒誕事件
提及劉文正的名字,相信很多年輕人會深感陌生,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劉文正的名字曾響徹大江南北,受人膜拜敬仰。
據悉,劉文正自幼家境優渥,很小就展露出不俗的音樂天賦,17歲因為音樂比賽正式出道成為歌手,其老師則是業內頗有聲望的大師劉家昌。
和現在的當紅偶像不大相同,劉文正性格低調內斂,凡事不愛出風頭,23歲之際,劉文正憑藉首張專輯《諾言》一炮而紅,開始在偌大的音樂圈嶄露頭角,回顧早年劉文正的音樂生涯,其曾產出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比如《外婆的澎湖灣》、《蘭花草》、《鄉間的小路》、《三月裡的小雨》等,這些曲目直到現在還傳唱度極高。
因為長相俊朗,氣質不凡,劉文正很快受到了粉絲的簇擁與追捧。可就在當紅之際,劉文正卻決定選擇退出了歌壇,從此回歸到素人的生活狀態。
然而最近“劉文正去世”這一消息竟然上了熱搜,僅僅是因為不想被外界打擾,就被傳出死訊的一系列烏龍事件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好在夏玉順(劉文正的經紀人)最終道明真相,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劉文正還活著,是因為怕被打擾,才故意發佈去世的假消息,澄清了此事。
雖然能夠理解他的做法,想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對外公佈這樣的假消息,怎麼會讓人接受?
古訓道:“話不可隨口,事不可隨心,人不可隨意。”
生活中,那些心直口快的人,說起話來滔滔不絕,絲毫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殊不知嘴巴是宣傳內心思想的工具,管不住嘴巴,就是內心缺乏修養。更何況生死本就是大事,怎能隨口一說從而產生這麼大的負面影響呢?
那麼這些現象之所以存在,相信也是因為需要通過不實之語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其實反思想想,這種言語和行為不但破壞了最基本的人格修養,同時也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極大的傷害。
佛說萬事皆因果。也就是當我們不注重自己說話態度和方式的時候,無端的就造下了口業,種下了惡因,當惡因成熟時便會產生惡果。
《大智度論》中講到,妄語者要承受十種果報:
一、會生口臭,
二、善神會遠離,惡鬼等非人會得方便接近,
三、就算說的是實話,人們也不信,
四、常常聽不得有智慧的人的言論,
五、會得到他人的誹謗,名聲變臭天下皆知,
六、得不到人們的尊敬,雖然可以教他人,他人卻不會聽,
七、內心常常憂鬱憂愁,
八、種下了誹謗的業因,
九、此命終後會墮地獄,
十、若生為人,常常受他人誹謗。”
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謹言慎行,必須說的話,一定要謹慎的說,不該說的話,不要輕易說。這也是佛陀針對口業一種很重要的修持方法。“功過只在一念間,三業作基最為關,若當為人不負本,盡力人類無私言。三業即是我們人身上的身業——我們人的所有一切行動、口業——就是我們的語言、意業——就是我們的思想,所以,如果身口意都統一步調,樹立起正確的觀點,生起正知正見,自然就不負于人之本性,也就是一個真正的人了。”建議大家讀一讀《世法哲言》這部書,我想,讀後定會深受啟發,面對紛繁複雜的人世間,遇到再難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撰文:一滴水
編輯:語默
轉載自:網易 福慧慈緣
https://m.163.com/dy/article/I1TQ5F3605526BTH.html?clickfrom=subscribe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