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阿彌陀佛佛號唱誦-李娜(伏藏那瑪大師)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二)

十二、
對人才之取捨何別?天下之或優劣和合之因,所匯果也,為一體之和,不可分割之,由是見劣而不取或,優之何獲,故收或而取優捨劣是為理也。
   我們怎樣去發現、分別和取捨人才呢?天下的每個人都有好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並由此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和合整體,優劣好壞都匯聚於此,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其缺點和優點,人人都各具所長、各具所短。因此,如果我們見到一點錯誤和缺點,就不去用這個人,那麼,他的優點我們也就得不到開發了。所以,揚長避短,糾正或者盡力地去掉他的缺點,而運用他的優點,發揮他的長處,這就是社會和我們所要用人的真理。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一)

十一、
欲速則不達,行慢而失獲,事理如是觀,正住中道參,琴弦之懈弗出和雅之音,反之過緊則易于折。
   不管你做什麼事,如果不切合實際,過於太急、太快,往往不能成功,因為它不符合客觀事物的邏輯、法度。如果速度太慢,往往又錯失良機,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行慢而失獲。凡是世間上的一切事理,都應該注意這兩個正反不同的關鍵。那麼,怎樣做才對呢?這就要認真研究分析,取其適中,找到最佳的方法。正如琴弦一樣,繃得過緊往往把琴弦繃斷,那麼,繃得過鬆就更不能出和雅之音,要不鬆不緊,恰到好處,才能奏出美妙的音樂。世間上的萬事萬物,都要順乎邏輯的事理,不偏不倚,然後去進取,這樣就會很圓滿地達到目的。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

十、
唯誦文章是無知,文學之才唯附實,而今大學四書五經,為文弗施者,收之弗能養其己,放之不利其眾或,唯誦何益之有,施詩文于社會之用,造益利眾者,是為轉知化實也
在社會中有這樣一種偏見,往往認為一個人有知識、有才華,就是人才,實際上這是很大的錯誤。任何人,不管他知識有多麼豐富,才華多麼出眾,無論是古代通讀四書五經的飽學之士,還是現在的大學生,如果不能把所學的知識付諸於社會的實踐,這種人都是不能被稱為人才的。因為,只有把所學的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中,用自己學到的知識造福於人民、造福於國家、造福於社會,這才算是真正的人才。否則,只埋頭讀書,將知識收藏起來不會運用,會一事無成,甚至連自己都無法養活,更不要說利益大眾、為社會服務了,這樣的學識有什麼意義呢?所以說唯誦文章是無知。如果將書本知識用於社會實踐,將科技發明和創造轉化為社會生產力,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為社會大眾謀利益,這就叫轉知化實,就成為真正有益於人類社會的人才。

「佛門觀察」:為何佛法實證的聖量表法會遭人反對?

「佛門觀察」:為何佛法實證的聖量表法會遭人反對?

小心,這些類“佛教雞湯”有毒!(司占峰、紅珊瑚)

那些扛著“人間淨土”大旗的,有滋有味的“佛教心靈雞湯”開始大行其道,頗受青睞。某些自詡或買托兒造勢而出的所謂“大師”“活佛”“高僧大德”,便粉墨登場,搖唇鼓舌了。殊不知,這些詞藻華麗、句式整飭,似格言、似警語,似哲理睿智“雞湯”,如安眠藥、麻醉藥、鎮靜劑,或許能暫時起到靈魂安撫作用的,實無“營養”,甚至多含荼毒靈魂的砒霜。也許您不信,請耐心看完以下幾個案例分析,您就會豁然開朗了......

中華國際佛教聞修正法會-《學習如來正法者的受用》— 糖尿病患的清創手術紀實見證(慈帆)

手術當下,母親親耳聽到診所醫師跟其護士說,她是一個糖尿病患者呢,妳看,那裡面的肉都有在長呢。診所護士說:這真的很不簡單。我跟母親心裡想著如果沒遇到如來正法,這一切都不會發生。6/16 母親正式被診所醫生宣布:傷口癒合,以後不用再來了......

梅花香自苦寒來,國畫《老樹》氣節高

頁面

  • 網站文章總數:6802  
  • 網站圖片總數:16684  
  • 網站影視總數:1529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39  
  • 總瀏覽人次:1903131  
  • 今日瀏覽文章數:34  
  • 總瀏覽文章數:1401017  
  • 今日瀏覽影視數:0  
  • 總瀏覽影視數:4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