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關先生對五明的錯謬認知(黃珊)
駁關先生對五明的錯謬認知
要上來論戰請先學會引經據典。佛法浩瀚如海,義理甚深,不是你胡亂拼湊亂想而來的。
首先,你這命題就下錯了,你所謂的「無漏法」不被涵括到五明中的「內明」裏面嗎,五明全部成就了還會是凡夫?好,就算你所指的五明是指世間上一切學問,不包含無漏法好了。(籠統來說,是有少數人這麼講)
明,梵語 vidyā,是由語根 vid (知)轉引而來,指學問,知識之意,就學問知識的程度而言,要達到「灼照透視」的地步,簡單來講,至少要達到最高境界才算是「明」,專家中最佼傚者是也。要不然,最低限度至少是要通達了解(《大毗婆沙論卷102》)。事實上,《大毗婆沙論》裏不承認通達「諸善有漏慧」冠上個「明」字哩!只有無漏法修習的成果,才能稱「明」。
請問你:哪一個凡夫能夠通達且具足世間一切學問,而能達到專家中佼傚者之水平?
能夠具足一切五明是怎麼辦到的,難道不通過無漏法?
請問你:什麼叫做「成所作智」,能夠「轉識成智」之時是在什麼位階,能夠轉前五識又是在什麼時候?《佛地經論》卷三:「成所作智者,謂能遍於一切世界,隨所應化應熟有情,示現種種無量無數不可思議佛變化事,方便利樂一切有情,常無間斷。」簡單來講,成所作智就是全世界所有學問工巧技藝無不一不精耶!
《成唯識論》卷十說「無漏位中,智強識劣,為勸有情依智捨識,故說轉八識而得此四智。」無漏位上才開始轉耶,換言之,最低標準也要阿羅漢吧,阿羅漢才是無漏位吧。然而阿羅漢就可以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嗎,還早咧!《八識規矩頌》裏說:「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阿羅漢才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而已!當然,以個人理解書上說的,有一說是成所作智在第六意識的後得可以引起,算是「初現」,但可以確定這絕對不圓滿。第二個說法是要成佛時才能現起。因為在十地中,依第八異熟識所變的眼等五根,並非無漏,唯與有漏五識為不共依,因為俱有、同境所依是有漏,故不可能引發無漏淨識。因此,此智要成佛時才能轉有漏的異熟眼根等成為無漏,此智方得現起。
當然,這是依唯識之說法。也有別的宗派,五明具足在十地以上就具備了的。
所以,五明俱足,絕對不是凡夫。
黃珊
- 網站文章總數:6809
- 網站圖片總數:16701
- 網站影視總數:1529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49
- 總瀏覽人次:1924101
- 今日瀏覽文章數:44
- 總瀏覽文章數:1418962
- 今日瀏覽影視數:0
- 總瀏覽影視數:46315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