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優秀的人越具有“深井思維”(在路上)
越優秀的人越具有“深井思維”
相信很多人聽過“一萬小時定律”,即一個人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一萬小時的練習。換言之,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如果每天有效學習三小時,一年一千多個小時,十年後,你也可以成為某個領域的高端人才。
成功靠的不是豪言壯語,而是腳踏實地地努力和持續不斷地堅持,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日復一日的自律。
法國著名思想家和文學家羅曼·羅蘭說:“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學會在自己的領域沉下心,踏實深耕,才是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
羅曼·羅蘭所說的其實就是“深井思維”,就好比挖井取水,挖一口井發現挖不到水就換一個地方去挖,如此這般反復地折騰,還不如只守著一口井一直挖下去,用盡全力直到挖到井水。
因為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總是有限的,如果你想要在某個方面獲得成功,那就一定要在這個行業裡深耕下去做成專家。不能一山望著一山高,更不能三心二意隨便放棄。我們只有將事情的本質瞭解清楚了,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厚積薄發。
而生活中很多人都太浮躁,做什麼事都是猶猶豫豫、瞻前顧後,總是不相信自己,也不願意付出努力,導致很多事做不好或做不成。他們把自己局限在一個狹小的領地裡,以至於一事無成,最後不知反思,反而還抱怨社會不公。
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情,世上也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一切成就都要依靠自己奮鬥而獲得。
晚清名人曾國藩教育子女: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借鑒這個道理。只要我們心中有了目標,放開手腳去幹,堅定自己的信念,持之以恆地幹下去,你就會發現——盡心做好一件事情其實並不難。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世法哲言》裡說:“得之於福皆由苦換,成得之於福皆由苦換,成之業績必當奮取,奮之入苦,苦之出福,苦兮由福兮,了了如是耳。”
意思是說:凡是一切幸福的得來,都是由辛勤艱苦的勞動換來的,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凡是要成就自己的事業,必須應當勤奮地去爭取,要勤奮爭取,自然就有勞累和辛苦,甚至於有打擊和痛苦,但只要你不退步,繼續前進,繼續向自己奮鬥的方向克服一切困難去爭取,雖然苦了,最後取得的目的、出的成果畢竟是幸福,因此古人有一句話,叫苦兮由福兮,苦過以後自然會出福,了了如是耳,就是說,分分明明,沒有因果之錯謬,必須經過自己辛苦的勤勞,最後才能換來幸福。這是絕不可能有半點捷路可走的,所以稱為了了如是耳。
事實正是如此。我們所看到、所聽到的名人,都是在背地裡付出了辛苦與努力才取得了成功。比如美國游泳運動員菲爾普斯,除了手腳特長的天賦,他每天練習八小時,全年無休,這樣持續五六年,才創造了北京奧運會上獨獲八面金牌的奇跡。又比如股神巴菲特、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在他們的專業領域,不斷思考、研究與實踐,遠超于一萬小時,再加上對市場的敏銳洞察力和商業眼光,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當我們明白了“十年磨一劍,一朝露鋒芒”的道理,也就懂得了專注、勤學與不斷進取的力量。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做自己渴望達成的事,只要沿著正確的方向,矢志不渝地努力,相信時間不會辜負你,成就也不會遺忘你。
撰稿:在路上
編輯:悅色
轉載自:人生新視野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LB2FTS005451NOR.html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 網站文章總數:6797
- 網站圖片總數:16671
- 網站影視總數:1528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129
- 總瀏覽人次:1894577
- 今日瀏覽文章數:112
- 總瀏覽文章數:1393856
- 今日瀏覽影視數:3
- 總瀏覽影視數:45216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