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跳槽與愛崗敬業,哪個更容易成功?(明訊)
頻繁跳槽與愛崗敬業,哪個更容易成功?
朋友原來在當地一家比較出名的企業工作,由於與領導意見不合,又無法與意見相左的同事共事,他一直感覺懷才不遇,忍無可忍之下辭職了。
由於年紀偏大,他在離職後兩年多都沒找到合適工作,悠哉遊哉過了些日子,迫於生活壓力,又想出去找份工作了。
終於找到適合的工作開始上班了,他原本想著這次找到新工作,一定努力幹,好好珍惜這個機會。但沒多久朋友又過來跟我訴苦,說現在的工作還不如原來單位,領導更難說話。原來企業大,人事崗位配置比較齊全,雖然同事不是很配合,但是依靠大平臺,即便工作中遇到不可控的因素無法完成,也還是可以通過其他部門協力應對一些突發事件的。而現在單位小,遇到突發事件,根本就無所適從,只能依靠自己加班加點解決問題,無形中工作量比原來要大得多。
他抱怨道:“早知道這樣,還不如在原單位像現在一樣努力,取得的成績不會比現在小,獎金更不會比現在少……”
還有一個朋友的女兒,是海歸派的金融界高材生,從國外留學回來後,馬上被上海的一家上市公司錄聘,雖然忙點,薪資卻很高,是典型的白領麗人。姑娘很受老闆賞識,一路前景看好。然而,女孩一心就想著跟母親生活在一起,於是無論老闆怎麼挽留,也毅然辭職回到老家。在家待業了三個月後,左對比右對比,總是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最終還是要回到上海公司在老家的分公司。薪資嚴重縮水三分之二不說,比在上海總公司時更忙更繁瑣,悔不當初,但已經沒有回頭路了,只好硬扛著……
其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這樣,這山看著那山高,得到新的後又覺得還是原來的好。猶如我們常常在排隊的時候,排在這邊覺得那邊人少,可是跳到另一條隊時,不僅不見得快,跳來返去搞不好還變得更慢。
是故,不要問頻繁跳槽和愛崗敬業哪個更容易成功,而是要問自己:我去另外一個地方工作,我會更加努力嗎?既然我能在另一個地方加倍努力,幹嘛不現在就努力?既然這樣又何必等換個地方再重新努力呢?
我們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就想逃避,自歎自憐,或者想換個地方,再好好工作的話,那麼去了新的地方,難道就不會遇到之前遇到的困難了嗎?既然準備換個地方就好好工作,那何不現在就加倍努力,把不足的地方完善起來,把現在的工作幹得漂亮呢?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如是教誡:“歎息之敵弗可視,視則明日複明日,歎息之時即為功,莫讓歎息代行功,識破機關當下道,何來惱悔與歎風。”
意思是,社會上有很多人動不動就灰心歎氣,實際上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現象,這是阻礙事業成功的一種暗藏之敵,因此,我們絕不可輕視它。如果說今天受到一點挫折便唉聲歎氣,一籌莫展,自己鼓不起勇氣了,那麼這件事就會一天接一天地拖下去,甚至於被徹底拖垮,這個事業就再不可能成功。
所以,我們在一遇到挫折而想要歎息的時候,就應當及時把歎息化為力量,不去歎息,而代之以行動,千萬不能讓歎息把我們行動的時間占去了。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自己就不會再有後悔和煩惱了,一遇到什麼事,當下就做,轉化歎息為行動之功用,這才是智慧的做法。
我常在想,有哪個取得成就的人不是把困難當作歷練呢?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不如把工作做得出色,讓人刮目相看。如果以為換個地方,就會幹得更好,那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不管工作上遇有不順就不幹;還是生活中,但凡遇到困難就不顧家庭想要離婚;又或者是遇到困難,不想著努力解決問題,而是一走了之,這都是在逃避,而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要知道,不管在哪裡,無論明天還是後天,困難沒有解決就會一直存在的,只有努力把當下困難解決,才會迎來更燦爛的明天。
彩虹總在風雨後,遇到困難迎難而上,加倍努力解決問題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是故,何必問是頻繁跳槽好,還是愛崗敬業好呢?自己把握吧。
撰稿:明訊
編輯: 西邊的彩虹
轉載自:人生新視野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56783473869001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