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兄弟升任處級總編,誰是背後的貴人?(左哇)
小兄弟升任處級總編,誰是背後的貴人?
“十年磨一劍”。杜興正是如此。
十年前,他還只是一個偏僻鄉鎮的政府辦秘書。現在,他是省屬機關報的新聞用戶端總編,處級。
有人說,杜興官運亨通是因為有貴人相助。誰是他背後的貴人?傳聞很多。《新榆晚報》社的記者們說,沒有老楊就沒有杜興的今天。
老楊,《新榆晚報》原副總編,副處級,已退休三年。說老楊是杜興的貴人,確實不為過。當年正是他克服重重阻力,將杜興從鄉鎮調到省城,拉到身邊親自栽培的。
但春節前的一件小事,讓老楊感到很丟臉,很心寒。他這個昔日的“貴人”,如今在杜興總編面前已經“不貴”了。
老楊深深體會到“人走茶涼”的滋味。
一、走進省城
杜興是2012年底走出大山進省城,進《新榆晚報》社的。
那時,老楊是報社副總編兼新聞網總監,而杜興只是一個偏僻鄉鎮的政府辦秘書。
2012年5月的一天,報社召開通訊員會議,杜興也來了。同事向老楊介紹了杜興,說這小夥子很拼,經常通宵達旦趕稿,而且攝影攝像都會,年僅28歲,是個綜合型人才。
第一次見到杜興,老楊就感覺很投緣。他個頭不高,一米七左右,胖嘟嘟、黝黑的臉上,總掛著笑容,這笑容讓人一見就生喜感。
報社要做大新聞網,正是用人之際,但鄉政府不放人。於是,老楊動用關係,很快為杜興辦好了調動手續,從此改變了杜興的命運。
杜興很聽話,手腳也勤快。每次採訪結束,出稿都很快。當然稿件也有一堆毛病,老楊只能手把手,一遍遍教他修改。
畢竟年輕,杜興的學習力很強,記憶力也好。大概過了兩年,他的稿件,老楊基本不用修改,頂多換一下標題就送審了。特別是第二年,杜興的全年考核積分甚至領先于幾個老記者。
2016年,他被提拔為新聞網副總監,成為老楊的副手和小兄弟。
二、升任總編
2019年底,老楊辦理了退休。
本來老楊退休,杜興自然接任新聞網總監,但他放棄了,因為他有了更好的去處。有貴人向省屬機關報推薦了杜興。更重要的原因應該是報社內卷太厲害,杜興不適應。。
調到省屬報後,杜興先從黨報用戶端小編做起。但才去半年多,他就躋身用戶端編輯部的中層幹部。
老楊剛退休那段時間,杜興每隔半個月會來看望一次。每次見面,他一般會拎一袋好茶,或帶一些美食來孝敬老楊。東西雖不貴,情誼卻很真。
但漸漸地,他們見面的次數明顯少了,後來連電話也少了。2022年上半年他們只會了一次面,還是杜興接待一個外地縣宣傳部長,叫老楊來作陪的。也許是疫情原因,也許杜興真的很忙。老楊常嘀咕,他莫非忘了我這個“貴人”?
2022年10月,“沒良心”的杜興來電話了,“老哥,報告一個好消息,我被任命為黨報用戶端總編了。”
“哈哈,祝賀你啊,以後我若有稿件就拜託你了。”掛了電話,老楊心想,這傢伙命真好,走到哪裡都有貴人提攜。
三、丟臉心寒
退休在家,老楊閑來無事,養養花,種種草,品品茶,念念佛號,聽聽佛樂,他很喜歡這樣修身養性的退休生活。
他尤其喜歡聆聽《稀世絕唱》。其中有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用不同聲調唱的《心經》的音樂專輯。多年來,只要一聽到這些佛樂,老楊就感到特別寧靜,彷彿真的成為“大隱隱於市”的隱士了。
但在這燈紅酒綠的省會城市,老楊沒能隱住。他才退休一年多,當地一家旅遊集團就托人來說情,高薪返聘他這位“老總編”出任集團新媒體部總編。
2022年底,疫情放開後,集團老闆就預測兔年春節將迎來旅遊小高峰,要老楊寫篇景點旅遊軟文,最好春節前在黨報用戶端發佈。
“小菜一碟,我一句話的事”,老楊向老闆打了包票。
從收集整理資料到定稿,老楊用了兩天時間。老闆看後拍案叫好。
老楊將稿件傳給了杜興,就等著發佈。誰料,第二天上午,杜興來電說,黨報用戶端不能發佈這樣的軟文,要重寫。他振振有詞的對老楊說了很多,甚至教老楊如何抓春節旅遊熱點,如何將軟文寫成融合音視頻的自媒體新聞等。
杜興說得很客氣,但老楊根本聽不進。
“好小子,當了總編了不起啊,竟敢教起老領導來。”老楊腹誹道。他越想越氣,這真是丟人丟到姥姥家了。
他不相信這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絕對是“人走茶涼”。
退休後,他常有失落感,但這次給他的刺激特別大。“沒有我一手栽培、提拔,你杜興能坐上總編位置嗎?怎麼就忘本了呢?”
越想越躁,還是聽下佛樂吧。老楊盤腿坐到沙發上,打開手機保存的《稀世絕唱》,依然閉目聆聽。
那渾厚高亢的歌聲,是佛陀的聲音,是天籟之音從遙遠虛空飄來,飄渺之間,老楊感覺自己被帶入幽幽深谷,又慢慢升向虛空……
四、誰是貴人?
老楊是退休後開始接觸佛學的。雖然他沒有像佛教徒那樣參加佛事活動,但在反復恭讀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著的《藉心經說真諦》後,他真正明白了,佛法不是迷信,不是哲學,不是信仰,不是教育,而是揭示宇宙人生真相,教導人由凡轉聖的因果科學。
冥想中,他不斷盤查、回憶杜興的為人和經歷。
杜興從鄉鎮到省城,從市級晚報到省屬機關報,從小編到總編,這一路,每次轉折都有“貴人相助”,這是為何?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透過佛家的這句話,老楊明白了一個道理:
自己提攜幫助杜興,無怨無悔,包括看到杜興的第一眼就喜歡,那就是前世善緣,今生善果。從表面看,他確實有恩于杜興。但更有可能是,杜興的前世先有恩於自己,自己今生來報恩於他。
因此,與其說有貴人相助,不如說,真正的貴人是杜興自己,一個人的命運也是如此,自己才是命運的主宰者。
如果沒有廣種善因,廣結善緣,如果沒有真誠待人、憨厚踏實,如果沒有這些前世今生善因善緣的聚合,哪來今生貴人,眼前福報,命運轉變呢?
這就是因果迴圈,這就是“三世因果”。
從前世穿越到今生,從今生蔓延到來世。善因結善果,惡因結惡果,不管你信或不信,都是如此。
老楊想通了,被退稿並非杜興的錯,亦非人走茶涼。杜興有自己的做人底線和職業操守。反而是自己太自傲,犯了所知障,以老賣老,施恩圖報卻不自知。想到這裡,他深感慚愧。
他想,因杜興的緣起,自己才更加明信因果。因此,杜興才是自己前世今生的貴人!
他想,自己從此將不再執念對誰有恩,只牢記誰有恩於我。
內心霧霾,瞬間盡散。老楊隨即打電話給杜興,表示會按照他所教,重寫稿件……
正是:一念是“佛”,一念是“魔”。南無阿彌陀佛!
撰稿:左哇
編輯:悅色
轉載自:人生新視野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72103269892297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