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護口業的後果有多可怕,你知道嗎?(淡泊)
不善護口業的後果有多可怕,你知道嗎?
《吉祥經》云:“言談悅人心,是為最吉祥。”對人說善語、說柔和語,是利益自己溫暖他人的一種善行。而平時口業最易犯,殊不知惡語妄語也是有果報的,如果平時不善護自己的口業,不經意間就會造下諸多惡業,必將償還業報,令人痛苦不堪。
《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記載因為不守口業帶來惡報的公案很多,其中有一個譏笑他人帶來嚴重果報的公案可謂發人深思。憍梵缽提尊者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當他還是小沙彌時,嘲笑一個老比丘吃飯如牛返芻,老比丘告訴他:“我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你的輕視、譏笑,將來要受果報的。”小沙彌一聽心裡又驚又怕,趕緊向老比丘懺悔道:“我只不過是開玩笑,不是存心要誹謗嘲笑您的,請您饒恕我吧!”儘管他當下求懺悔,也只是免了地獄之報。從第二世開始,他就感得牛舌之報,吃飯要像牛一樣反芻,一直延續了500世牛舌之報。後來,憍梵缽提善因成熟,隨佛出家,證得阿羅漢果。
還有一個因惡口遭受嚴重果報的典型公案。《大方便佛報恩經‧卷三》記載,世尊在世時,有一天,佛陀帶著眾比丘來到王舍城外,大家看到一個渾濁的水塘中,有一隻似人形卻又多手多腳的蟲,見到佛陀走來,便將頭伸出水面,淚流滿面地看著佛陀。阿難問:“世尊!這可憐的蟲是造了什麼樣的惡業?何時能得解脫?”
佛陀告訴阿難及大眾:“過去無量劫時,有佛出現于世教化眾生。佛涅槃後像法時期,有一婆羅門造房供養僧眾,當時有居士送酥油來,維那法師因為前來掛單的僧人過多,就把酥油藏起來,不分給其他來掛單的僧眾。於是掛單比丘問:“為何不分給我們酥油呢?”維那法師說:“我常住在此,而你只是來此掛單的僧人,為何要分給你?”掛單比丘說:‘這是居士供養的。”維那法師便開口大罵:“你怎麼不去吃屎尿啊?為何要向我拿酥油!”因為這樣的惡口,維那法師死後即投身為濁水中的蟲,無量劫都住在屎尿當中。
由上面的公案可知善護口業是多麼的重要,原來對人惡口,隨意嘲笑侮辱他人,竟能帶來如此可怕的果報!世上很多人不知道善護口業,不是妄語就是綺語,不是兩舌就是惡口,不僅給他人帶來痛苦,自己還造下了諸多惡業。我們應引以為戒,注意自己的口業,不要為了逞一時之快,隨意譏笑侮辱他人,更不能惡口傷人。有句話叫做“禍從口出”,就是說惡口的可怕。說話之前我們一定要三思,這句話該不該說,不該說的就沉默,對他人有益的話就說,給他人帶來傷害的就不要說。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柔和語或善語,能給人帶來溫暖和信心;而一句惡語就如一把利劍,刺傷人們脆弱的心靈,讓人不寒而慄。妄語惡語的果報不可小覷,我們都要善護自己的口業,切莫因惡口遭受惡業苦報,莫讓福報從我們的嘴巴漏掉!多說柔和語,多說慈悲語吧,願我們能用善語與更多的人結下善緣,用我們的智慧語傳播正能量!
作者:淡泊
編輯:安然
轉載自:吉祥地樂土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QF2fT7a2weC_4v_tCZCoQw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 網站文章總數:6795
- 網站圖片總數:16667
- 網站影視總數:1527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117
- 總瀏覽人次:1891701
- 今日瀏覽文章數:112
- 總瀏覽文章數:1391460
- 今日瀏覽影視數:1
- 總瀏覽影視數:45091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