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頓多吉白菩提會-喜怒哀樂都是汲取教訓的方式(靜雯)
喜怒哀樂都是汲取教訓的方式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弟子能拜嘎堵師父為師,還能常見恩師,是弟子的好福氣,會如是想,因為往往具德之師,普通人連求見都困難,而師父您卻長期慈悲的帶領眾佛弟子共修,教我怎能不珍惜這得來不易之師徒情師徒義呀!弟子給師父拍拍手,師父好辛苦!勞心勞力奔波東南西北,忙護法、忙加持、忙解憂,並且承上啟下,您的壓力重擔是身為弟子所無法想像,也不知該如何分擔的,弟子在此奉上文章一篇!
有感生活中喜怒哀樂的每一天,都是汲取教訓的方式。有誰能躲得過生命中的悲哀?若是年輕的時候,就有智慧……,若是老了以後,還有體力……,也就是在十足的矛盾祈求中,更能深深體悟到心靈更新的重要。
不能拿忙碌當作不來佛堂的藉口,真正的問題是在忙什麼?若要生活品質得以高作用力提升,要自省到底忙的內容是什麼?這祕訣取決於每一件事的因果,如同拼圖一般,當漸漸匯流一氣時,如何才能再激出自己智慧心性的發展,讓自己禁得起「自我心魔」的考驗?那種我才是對的,別人都對不起我,或是都是因為某某的錯,別人才會誤會我,一連串的自我意識高漲時,讓自己忘了、忘了、全忘了自己曾經聞受過的法音內容。所以,隨時準備,即刻抽離衝突迷思時的自我意識,先冷靜客觀的來檢視如此語言行為的合適性,與別人不要計較,對自己好好檢討,當下認錯,立即懺悔。
諸佛菩薩呀!我是修了多少世的福氣,今生可恭聞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 佛陀師爺將三藏十二部經典的精華濃縮成淺顯易懂的白話文,在恭聞佛陀正法正知正見的法義之後,時時讓自我的身口意與 佛陀師爺和師父相應,一言一行,時時觀照、時時自省,正法提點就如同錄音帶一直循環播放。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開示法音導正了末法時期,群盲摸象、各說各話、自立宗派,以弘佛法之名,行曲解、斷章取義解經之實。
恭聞了法音後,在陪伴應對年長的父親時,加入了諸多親情及幽默元素,也加入了理解與體諒,言語的分寸和對錯折衝,也就不那麼重要了,聆聽耳順語、聆聽指導語,我都會點頭笑笑以對,好好好……。因為最好的示孝是陪伴,只因疼惜時間飛逝,而要做該做的還太少。近來與兒子相處時,互動模式也在修正當中,當小孩仿傚自己的情緒態度、語言、行為和價值觀時,更讓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真面目。在此兩種不同年齡的分野下,使弟子更能學習回饋內心的成長,低調但不失關心的控制情緒,並帶著冷靜、喜悅與自在來完成事情,而非出自不自願的表面平靜但卻內心掙扎痛苦不堪。
於此,也曾深切的思考,事物的互為表裡,迴避現在的不如意,只是放下問題,卻無法解決問題,因而自問,我要的是什麼?自我為中心的軸距固定不變時,我執等於執我,畫出的我執空間無法改變本質。只徒改變文章中的表相文字,或在面對不同情境的短暫心性丕變,是真正表裡如一的自己嗎?就因為弟子自知仍是有時醒悟有時睡,以致不敢再下筆寫心得,還是真實的面對自己,好好釐清到底該如何做才是!該如何自我實現?雖知易行難,但修正行為是畢生之志。
體諒 是一縷清風
放下 是十分貼心
微笑 是百樣禮物
理解 是千種寬恕
幽默 是萬事如意的泉源
願自己能當一十百千萬
南無阿彌陀佛!至誠頂禮嘎堵師父
弟子 靜雯 頂禮
2012.08.10
轉載自:運頓多吉白菩提會《智慧分享(第二卷)》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 網站文章總數:6802
- 網站圖片總數:16684
- 網站影視總數:1529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65
- 總瀏覽人次:1907311
- 今日瀏覽文章數:51
- 總瀏覽文章數:1404485
- 今日瀏覽影視數:1
- 總瀏覽影視數:45837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