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努力都叫精進
勇猛心易發,長久心難存。不論世間事務還是學佛修行,我們經常是想得很多、做得太少。而修善斷惡、去染轉淨之修行過程中,不懈怠地努力上進,可以說是修道之本。
精進,是眾多佛學詞彙中常被外界引用的一個。講到學業,常說精進;談到工作,也是精進;就連食物,也有精進料理......努力、拼搏、加油,就是精進嗎?
不,並不是世間所有的努力,都能被稱為“精進”的。在佛法智慧指導下,為斷惡修善所做的努力,為的是解決我們自身的不良串習,這叫正精進。
1用對方向才是精進
我們必須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好的結果,因為方向很重要,否則就是南轅北轍。假如一個人學佛修行很努力勤奮,但最終的結果其實是助長了自己的欲望,或是造作了惡業,又或者不知不覺間助長了自己的貪瞋癡,那就不是“正精進”。
每天上香供果拜佛,做得很到位,就想求一求“萬事如意”。但是,拜佛學佛並不是追求人生開掛、天降洪福,而是有勇氣、有智慧地面對自己所做的一切因果,通過自己的斷惡修善、習學佛法,來改變當下,改變未來。所以,本著世俗功利目的去做這些,並不算是正精進。
一個人對工作和家人很負責、很操心,看上去很精進。但如果總要求所有人都聽我的,不容許其他意見,這其實是在不斷強化自己“霸道總裁式”的心態,加重了“我執”和“我慢”,那就不是正精進。
一邊念佛誦經、抄經拜懺,一邊埋怨家人和家務拖累自己、埋怨工作影響自己沒有足夠時間學佛修行,這依然是以我為中心,還助長了自己的瞋心,那也不算正精進。
如果不懂得斷貪執、嚴持戒、治瞋心,表面看挺努力、挺精進,實則可能還是在為自己的貪瞋癡拼命打工,而且還不知不覺。
2幫助精進的幾個方法
修無常觀
人生不精進,喻若樹無根,采華置日中,能得幾時鮮?人命亦如是,無常須臾間。民國高僧印光大師在世時,他的關房很小,整個房間除了一尊阿彌陀佛聖像、供一杯水、一爐香,除一張窄窄的床之外,沒有其他物品,卻唯獨在牆上掛了一個他自己書寫的“死”字。
世人總忌諱這個字,但修行人就是要修無常觀。人人最終都會死,到時候能帶走什麼,還有什麼放不下,什麼才是對自己最重要的?修無常觀,能對治懈怠,使我們警醒精進。還能讓我們意識到,其實自己並沒有那麼重要,地球不可能按照我的要求來轉,更能放下我執。
何須待零落 然後始知空
定時課誦
“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天邊”,很多人都會出現這個症狀。
光靠一時的激情難以長久,細水長流成為習慣是上策。有些出家人修行很好,但他在寺院裡的各種事務也很繁忙,平時看著也沒有特別多的時間去精進,但他們在每天清晨和傍晚做早晚課是雷打不動的,這就是“滴水穿石”。
千萬不要小看定時課誦的力量,哪怕每天拿出十分鐘,只要固定好時間和課誦的內容,按時完成。一年下來,定會感受到自己的變化。
晨鐘暮鼓 早晚課誦
發願拜懺
還有一些情況,的確是因為自己過去的業力影響,身體、時間、經濟、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使自己沒有辦法更進一步精進地修學。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在每天定時課誦時特別祈請三寶加持,發願立志,或者通過拜懺來消除違緣。
雖然業力很強大,但願力可以大過業力。學釋迦牟尼佛、學阿彌陀佛、學普賢菩薩、學地藏王菩薩或者學觀世音菩薩,發大願,祈願有更多善緣、福報使自己得遇善知識、有更多機會用於修學。
拜懺發願 消除違緣
法會共修
有的人想健身,買個跑步機,在家跑了半個月就成了晾衣架。而有的人選擇去健身房,跟大家一起鍛煉,不知不覺間就堅持了下來,一天不跑都不習慣。這就是“共修”的力量。
對於意志力不夠堅定的人來說,加入一個正信的佛教團體,或者到寺院定期參加共修、參加法會,是一個提醒自己精進的好辦法。但是,不論是加入團隊還是到寺院共修,絕不是抱著多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當做一個社交場合的心態來的。少拉家常、不說是非,共修才是正事。
以法相會 同修共進
時時正念
作為一名在家居士,工作要做,家務要幹,孩子要照顧......時間經常不夠用,怎麼辦?人生處處是修行,生活處處是道場。精進,不是非要把大量時間用於誦經念佛,更重要的是不管手裡在做什麼,心裡要保持正念,就是對自己有持續的覺察和節制,時時在修行。
例如,工作中受到指責而生氣時,你能覺察到自己起瞋心了嗎?覺察到這念瞋心對自己、對他人造成影響和傷害了嗎?覺察到以後,這瞋心就會發生變化,擺脫它的操縱,症狀逐漸減輕直到消散......
又例如,侍奉父母,你生起感恩心了嗎?在對待家人、同事、朋友的時候,你生起慈悲心嗎?在別人談論八卦緋聞時,你的耳朵有沒有伸長......
所以,以每天的定時修法課誦為習,再於工作生活中保持正念修行,每時每刻都可以精進。
轉載自:802學習班 公眾號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