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賴尊者真修做典範,一股清泉入心間(籬菊半開)
須賴尊者真修做典範,一股清泉入心間
現今社會是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世人為了貪圖自我的物欲享樂而勞碌奔波,甚至不擇手段,古人那種“君子固窮”、“安貧樂道”的精神已經被衝擊的幾無蹤跡。有些寺院失去了往日“青燈古佛相伴”的古風,取而代之的是處處設立“進錢”的視窗。在家的學佛者則整日在世俗塵勞裡,時時都是物欲與貪得的碰撞。
前幾天讀了《佛說須賴經》感觸很深,猶如一股清泉頓入心間,清涼無比。《佛說須賴經》中的須賴尊者,在各種利益當前不動心,嚴謹行持,而獲得大成就。
一、罵詈杖打無嗔怨,金銀美色心不動
釋提桓因因見須賴“淨戒淳淑善行威儀”,便化作種種形對其考驗。先化數人對須賴罵詈杖打,須賴無嗔無怨;又變七寶金銀現在須賴前並軟言勸其取用,須賴始終無犯不與取戒;又以珍珠引誘須賴為他與別人的諍訟作偽證,怎奈須賴無論如何不肯妄語;又讓美色誘惑須賴,須賴終不為其所動。真是八風雖狂虐,堅心不動傾。相較于須賴的不動心,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哪一風都能輕易將世人吹倒。
二、奉八關齋知節少食。
八關齋戒是在家善男信女,於一日一夜,修持齋戒,關閉諸惡趣門之戒行。是佛陀為令在家弟子熏習長養出世善根,所制定一日一夜間過出家修行生活的方便法門。八關即八戒:不殺生,不偷盜, 不非梵行,不妄語,不飲酒(包括不吸毒),不非時食, 不著香花曼不歌舞倡伎,不坐臥高廣大床。須賴能嚴守八關齋戒,平時,粗食裹腹,菅衣蔽體;“樹葉為器茅草為席”,吃穿住用能簡則簡,與現世貪圖享樂形成強烈的反差!
三、衣食之餘輒以轉施無所藏積。
衣食有剩餘就轉而佈施出去,沒有私藏和積存。這跟今人相比,須賴尊者真的是磊落無私得無法形容。雖然,我們經常會說: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真的沒必要執於此。但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四、琳琅供養讓而不受。
當須賴修行到眾人敬仰追隨時,很多人供養他。對於琳琅的供養他沒有迷惑了心志,而是堅辭不受。
須賴的修行事蹟很多,不能一一列舉,僅從以上幾個事例看到:無論貧困還是富貴,對修行人來說都應該一樣,都要以一顆清淨不貪的心,淡泊處之,以道業為重。就像須賴一樣,對於從天而降的財寶,無動於衷,即使他人勸他用於佈施,也堅決不犯“不與取”戒;對於他人虔誠的供養,也無有私欲,立馬轉贈更貧者;平日裡更是簡樸自持,不以貧卑,不慕身福,但養性德。
現在是末法時期,人性慳貪,惡習難改,但要成就解脫,就應該像須賴一樣,以一顆清淨的心去對待享樂;以一顆淡泊、平等的心去對待貧富;以一顆無比虔誠潔淨的心去修持道業,否則等到我們的就只有輪回了。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極聖解脫大手印》裡告訴我們:“......而世間上的一切都是假的,並且必然是死無定期,不分老少年歲,死無定法,今年死,明年死,今日死,明日死,什麼時間我必須都是要死的,雖然我的身體康健,一代高僧大德身份,或家產豐登,萬貫資財,福祿壽喜,妻賢夫榮,子耀官貴,聲望高達,但死時我唯一帶走的只有淒伶孤獨,獨自一魂,飄蕩陰間,在人間的一切都帶不走,一無所有……“
有幸,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已經降世來到人間,我們生在了古佛住世的時代,我們千萬要珍惜這千載難逢的機緣,放下對物質、對世間的貪愛,精進修持,今生證菩提,脫離六道輪回得成就。
撰文:籬菊半開
編輯:桑波
轉載自:幸福圓滿人生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4Uq3QwaJLNzzrM0Q6wLaXQ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 網站文章總數:6795
- 網站圖片總數:16667
- 網站影視總數:1527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64
- 總瀏覽人次:1893145
- 今日瀏覽文章數:57
- 總瀏覽文章數:1392649
- 今日瀏覽影視數:0
- 總瀏覽影視數:45166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