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Simplified) English

 
大量佛弟子恭聞羌佛法音,修學如來正法,而獲諸受用。
 
本站遵奉依行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為無上根本指南,並遵照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的文告努力實行運作。
除三段金釦大聖德能作開示所說法義錯誤較少,四段金釦以上的巨聖德能作正確開示之外,本站所發布的法王、尊者、仁波且、法師、居士等的文章均不作為法義依據,最多只能作為知見行持參考之用,凡不符合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的內容,皆屬邪說邊見錯誤之理,一概不可依從學習。
本站網站的型式、目錄的編排、圖文的呈現等一切資料與相關規劃,均為本站建置人員自我的意思,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或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等其他機構單位所指使派令。
本區大量轉載諸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聖僧寂後肉身大神變 開創佛史圓寂新篇章

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祿東贊法王得大成就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祿東贊法王修學正法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大西拉仁波且大放虹光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侯欲善參觀極樂世界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西方佛國天窗開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趙玉勝往升中品中升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王程娥芬成就顯赫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劉惠秀坐化圓寂殊勝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籃秀櫻居士往升淨土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修學正法得解脫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若能做到“三不爭”,人生下半場就是成功(祥雲依依)

若能做到“三不爭”,人生下半場就是成功

19世紀英國劇作家王爾德說:“生命太重要,切莫太認真。”

21世紀的我們,在歷經半生磕絆後,愈發認同。

前人的智慧,不敵自我踐行中清醒。若能用心,驀然發現生活不語,卻是最好的老師。

杯中的一盞清茶,展顯“上善若水”

過氣的一件衣服,證明“愛是一陣子”。

看一出落幕的戲,明瞭“曲終人會散”

所有的過往都只為喚醒沉睡中的自己,不必太過用力執著。

曾經虛度的過往,贈與人生下半場忠言:

唯利他而不爭,做個安靜的人,從容面對紛擾。若能做到“三不爭”,我們人生下半場何嘗不是成功?

1.不爭對錯

看過《人性的弱點》有這樣一句:“你永遠不會因為認錯而引來麻煩。只有如此才能平息爭論,引導對方也能同你一樣公正寬大,甚至也承認他或許錯了。

凡事喜歡爭的人往往都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蠻勇。

近日,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據遼寧莊河市公安局通報,犯罪嫌疑人李某與其母親因瑣事發生爭執,駕車將其母親撞傷後逃逸。目前,被害人經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案件正在偵辦中。

贏了對錯,輸了你的摯愛親人,這樣的代價屬實太大。

爭對錯的人,被情緒俘虜,輕則心情低落,重則如李某一樣斷送前程、悔恨終生。

《道德經》也說:“夫唯不爭,故無尤。”

想起一段佳話“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間,大學士張英收到安徽桐城老家的一封家書。來信說,鄰居吳家想越界蓋房,竟然砌牆時多占三尺,引發兩家爭執。張英遂提筆回詩一首: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見詩,主動讓地三尺,鄰居深受感動,也讓出了三尺。

何以止怨?曰:不爭。

適時止爭,真智者。

不爭是做人的至高境界,是一種淡雅。

2.不爭面子

我國少有的著名文壇女先生楊絳說:“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1958年,她曾被下放到農村改造。單位安排她去打掃文學所的廁所。對於這種工作,文人墨客都會覺得放不下面子。農村的廁所滿是污穢、臭氣熏天。出生書香門第的楊絳卻能欣然接受,她找來工具和去污粉,還用布條和竹竿自製了拖把。她努力了十天后終於讓廁所改頭換面了。如廁的人對她佩服不已,好奇一個小有名氣的知識份子是如何坦然面對這沒面子的髒活的。

她的回答更是讓人吃驚,她說:“因為我把這裡當成了我的書房,等我幹完活,就能躲在這裡看書了。

心若無垢,廁所亦能做書房。守得一顆清婉之心,從容面對風雲變幻。

丈夫錢鐘書贊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世人都尊稱她為“老師”、“先生”。

她說:“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把自己活成傳奇已經是最有面子的事情。我們皆知:面子如指縫的沙,越用力越流失的多。嘗過人間百味,方能洞明世事。

不如刪繁就簡,安住當下。做好自己,時時覺觀自己足矣。

3.不爭名利

白落梅在書中寫道:“世上的浮名華貴,縱得到,有一天也要歸還,莫如少費些心思。”

真正成功的人對名利其實少有花心思,利他之心才是生命的價值。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於水稻科研工作,對待科研他攻堅克難,對待成名他完全不在意。他相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二十餘國內國際大獎,卻自稱“就是個種了一輩子稻的農民”。

早在1998年,國際組織就表示,袁隆平手中所擁有的發明專利價值為1008.9億元。身價千億,他卻舉著一節稻穗說:“我要那麼多錢幹什麼?我只要這個。”最終,他把專利全部捐給國家。

如何不讓人們挨餓,如何造福人類是他畢生心中所想,為此在稻田裡守望了一生。

30歲至90歲耕耘在那片黃土地上,從最初的畝產700公斤到800公斤再到1000公斤,如今已經達到了畝產逾1500公斤,終於圓了那個禾下乘涼夢。

2021522日那天,在他的彌留之際,家人提起"水稻"產量喜人的時候,袁老的生命體征就會變得非常平穩。大家都懂:這是他此生不變的夢。

當天13:07分時,他嘴角帶著微笑安詳離開了這個世界。

噩耗傳出,短短的時間之內,長沙無數市民自發湧上街頭,緊緊追著靈車冒雨奔跑,為素為謀面的袁老哭成淚人。

街上的車輛也紛紛停下,鳴笛致哀。

醫院門前,有人送來三束稻子,帶著泥,夾著稻田的芳香。

出殯那天,數萬群眾有序排數小時的隊只為送一束花,鞠一個躬,看最後一眼遺相。

通過鮮花外賣遙寄哀思的全國各地民眾不計其數。

外賣小哥,每送一束鮮花,都會脫帽、鞠躬。

周邊的花店自發菊花免費。

一位90後小夥通宵繪製3幅沙畫表達悼念之情。

一名退伍軍人,從杭州連夜趕到長沙的明陽山殯儀館 。

不夜城的長沙,熄滅了所有的景觀燈致敬、默哀。。

這一次,外媒集體為袁隆平刷屏。英國《獨立報》盛讚袁隆平:"他的高產水稻品種幫助全世界的人們養活了自己的生命。"

有網友留言說:"我好像與您有一面之緣,在課本上,在飯桌上,在人間裡。"

碗中飽腹米,不忘恩人袁隆平。

他親身體解自己說過的“人生不是為了追名求利,應該要更崇高一點,要讓思想境界高一點,這樣你就會取得更多的成就。”

正如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世法哲言》中所說:太陽性之于偉,何以故耳?面萬法與群生施光放熱故耳,故為人讚,由是之道,為或之流為眾而消益者是為其大也。』,

袁老的一生就是如此。一個人德品熠熠生輝,去私斷執,名利不爭自來。

雁過留聲,人活留名,靠的是修得一顆無私的心,越刻意越不得。

王安石有詩云:“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當一個人思想達到一定高度,便能看清了他人無中生有的煩惱根源,自然會從是非糾纏中抽離出來。

不爭之人,深知善退之道。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人生下半場,即使清粥舊衫,依然在不爭不搶中尋得明朗通透的路。

有些事,走著走著答案自見分曉。心靜了,幸福便近了。

人生下半場,不爭就成功了。

撰稿:祥雲依依

編輯:西邊的彩虹

轉載自:人生新視野

https://www.toutiao.com/i6613758530077852173/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發表新回應

Filtered HTML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可使用的 HTML 標籤:<a> <em> <strong> <cite> <blockquote> <code> <ul> <ol> <li> <dl> <dt> <dd> <img> <span>
  • 自動斷行和分段。

Plain text

  •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該問題用於測試您是否是正常使用者,並防止垃圾郵件自動提交。
  • 網站文章總數:6478  
  • 網站圖片總數:15456  
  • 網站影視總數:1226  
  • 網站檔案總數:1037  

  • 今日瀏覽人次:204  
  • 總瀏覽人次:1299957  
  • 今日瀏覽文章數:166  
  • 總瀏覽文章數:907192  
  • 今日瀏覽影視數:2  
  • 總瀏覽影視數:24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