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小時成功定律”適用於學佛修行嗎?(七七)
“一萬小時成功定律”適用於學佛修行嗎?
美國心理學家格拉德維爾一直致力於成功心理學研究,他提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理論:一個人在任何領域獲得成功、掌握技能,跟“練習”的時間長短有關。一般說來,一個人如果想在某一領域取得成就,他至少堅持一萬小時以上。

中國有句流傳甚廣的話:十年磨一劍,與此理論也不謀而合。
《芳華》的作者嚴歌苓,她的成名之路就離不開“一萬小時”的成功定律。軍人出身的她,始終保持著軍人的作風和職業化的寫作訓練。她從事寫作四十載,每天開足馬力,按時按點寫數個小時,直到榨出她能想到的最後一個字。
高度自律的寫作習慣,讓她保持著驚人的產量。截至2019年,她共出版了22部長篇小說,約70篇中短篇小說,還參與了八九部電視劇和眾多電影的編劇工作。旅居美國後,她從1991年開始,每天雷打不動地堅持寫作五六個小時,即便打工一整天後神志渙散、思維遲鈍,她還是借助一杯濃咖啡將自己強行按在寫字臺上,堅持寫到深夜一點。
在這種驚人的毅力和持續的堅持下,還有什麼事不能達成?

南無本初報身佛在《世間法與出世法所獲得的本事及差異》法音裡說法,人們在世間法取得成功的精髓就是依靠記憶,再及精進專一,乃至不斷提煉得以昇華。嚴歌苓依此方法,因此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家和編劇家。從遣詞造句到著作出爐,離不開每天精進專一的訓練。
在世間法的本事獲取中,舉一反三昇華至遊刃有餘,往往能帶給我們不俗的成績、驚人的好運。
我曾經的同事王,因為中學時代在課外英語補習班中,意外掌握英語拼讀的技巧,以這個方法不斷背誦運用,使他在英語學習中如魚得水。優秀的英語成績,最終讓他得到保送入學廈門大學英語系,乃至後來跳槽到外媒彭博社,皆因他過硬的英語口語能力。破例錄用了非財經科班出生的他。彭博社領導甚至大方相告,英語口語比外國人說得還好,學習能力自然也不一般,當然,同事王沒有“恃寵而驕”,還是不斷訓練自己,完成專業的外媒財經報導相關的考核。
同事王的英語學習成功經歷,依靠的是不斷的解剖、提煉學習方法,加上自身勤奮,精進努力的結果。
可是佛法的獲得,除了記憶、精進專一之外,還需要虔誠的心去恭敬求得,為利眾生而證菩提大道;而在進取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身語意三業與佛菩薩相應,照著去做,這是出世法的“成功定律”。

因為學佛,就是學佛陀的言語、思想、行為,然後對照自己,一點一滴修正自身的缺點,磨掉壞習性,培養好品德,做一個崇高利他之人,一個好的佛弟子,再談及學到真佛法,修行結合修法,與佛菩薩三業相應,證得任運無礙的自由,得到無邊的福樂!當成就解脫後,進入法性真如,得到真空妙有的力用,早就超越了記憶及精進的範疇,提高到轉識成智的層面。
若沒有修行的心行,身體力行的實踐,對經藏倒背如流,也只是停留在研學階段,而不是學佛階段。
若是沒有三業相應,上師就算教你佛法,謹防自己也修不起受用,到頭來徒勞行,白白浪費時間。無常到來,依然生死不了,輪回六道,那是多麼痛苦哦。
你願意在有限的生命長河中,與佛菩薩三業相應,依教奉行,叩開生死自由的這扇大門嗎?
文/七七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 網站文章總數:6802
- 網站圖片總數:16684
- 網站影視總數:1529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39
- 總瀏覽人次:1903131
- 今日瀏覽文章數:34
- 總瀏覽文章數:1401017
- 今日瀏覽影視數:0
- 總瀏覽影視數:45613
回應
訪客留言 (未驗證)
2019年07月15日 星期一
固定網址
眾生往往願意在有限的生命長河中,與貪嗔癡三業相應
眾生往往願意在有限的生命長河中,與貪嗔癡三業相應,叩開地獄之門比較簡單容易且熟悉吧!但見到這篇文論,倒覺得作者是有能力可以把眾生拖去撞開生死自由的大門。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