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 一~十)
簡 介
雲高益西諾布頂聖如來為多杰羌佛真身降世,是唯一的始祖古佛,本身具備三身四智之無上證境證德,能將『一毫端現寶王刹、一粒沙藏三千界』,而反映在世間法上,則是學識淵博,德品崇高,博古通今,一代大家,大覺能仁。他的哲學思想,實在是博大精深,是世間法利益大眾的實用智慧,有別於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說法等,如《了義經》、《僧俗辯語》、《什麼叫修行》、《藉心經說真諦》及法音開示等,這一本世法哲言也是第三世多杰羌佛對人類文明的卓越貢獻之一。第三世多杰羌佛深藏不露之純淨修養,更從另一方面體現出他高深的利益人類哲學思想。
第三世多杰羌佛的哲學思想,是古佛以至高無上的頂聖智慧,洞悉宇宙人生的真諦,融會貫通,身體力行,直入文明道德的最高境界的至理。認真研習,深鑒內識,從其超塵脫凡之智慧,無私正節,了明萬法之微妙,都會受到很大的教益和啟迪,因此,一提到雲高益西諾布頂聖如來的哲言就能感召大眾,深受敬慕。早在十多年前,應大家的要求,為便於進一步學習理解,義雲高大師秘書辦公室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一筠共同從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文論中,選擇了部分哲言,加以淺釋,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並予以出版發行。為慎重起見,當時特地請雲高益西諾布頂聖如來為淺釋組作了講解,第三世多杰羌佛的講解至為詳盡,我們相信這本哲言將是人類思想文化的寶貴財富,願大家能從中獲得更豐富的知識,純淨德品,增益人類,獲得福慧,若能盡心研學,必然帶來豐盛福慧、受用無窮。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 一~十)

https://youtu.be/AdkupgCHgzM
本站下載:http://www.tpcdct.org/sites/default/files/media/397.mp4

本站下載:http://www.tpcdct.org/sites/default/files/media/396.mp4

本站下載:http://www.tpcdct.org/sites/default/files/media/395.mp4

本站下載:http://www.tpcdct.org/sites/default/files/media/394.mp4

本站下載:http://www.tpcdct.org/sites/default/files/media/393.mp4

本站下載:http://www.tpcdct.org/sites/default/files/media/392.mp4

本站下載:http://www.tpcdct.org/sites/default/files/media/391.mp4

本站下載:http://www.tpcdct.org/sites/default/files/media/390.mp4

本站下載:http://www.tpcdct.org/sites/default/files/media/389.mp4

【線上恭聞】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 再版序) | (參考音頻)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一~十) | (參考音頻)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一~二十) | (參考音頻)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一~三十) | (參考音頻)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三十一~四十) | (參考音頻)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四十一~五十) | (參考音頻)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五十一~六十) | (參考音頻)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六十一~七十) | (參考音頻)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七十一~八十) | (參考音頻)
- 網站文章總數:6795
- 網站圖片總數:16667
- 網站影視總數:1527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117
- 總瀏覽人次:1891701
- 今日瀏覽文章數:112
- 總瀏覽文章數:1391460
- 今日瀏覽影視數:1
- 總瀏覽影視數:45091
回應
訪客留言 (未驗證)
2020年06月23日 星期二
固定網址
七、
七、
立之于福應憶于難,取之勝者莫忘兵家常事,暴雨之下方憶其傘者必水淋其身也。
一個人處於幸福之中,事事稱心如意的時侯,不應該忘記考慮遇到困難時的處境,並同時想到出現困難時應如何去解決。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人的禍福,隨時隨地都在不斷地轉變,沒有常規可言,你現在看起來一帆風順,處處都很順意,但說不定會在某一天,由於某個環節上的微小失誤,或某一方面的細小因緣,或別人對你的誤解,就會給你帶來極大的困難,甚至陡然之間使你身陷絕境。正如兵法所云,取之勝者莫忘兵家常事,這就是說,得到勝利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勝敗 "乃" 兵家常事…
站長 (未驗證)
2020年06月23日 星期二
固定網址
感謝協助抓錯,已修正!
感謝協助抓錯,已修正!
訪客留言 (未驗證)
2020年06月09日 星期二
固定網址
六、
六、
高樓之建首在築基,依次而上,空中樓閣于世弗成,事業之就亦復如是,足踏其實,步無虛發,真知之具由然實鑒,具實者于高難而不畏其困,故攀之于高而在于實。...
修房建屋,無論是普通的亭台樓閣,還是聳入雲天的摩天大樓,都必須打牢基礎,有了基礎才能依次而上,如果沒有基礎,是談不上修築高樓的。有一種說法,叫做空中樓閣,實際上空中樓閣是不成立的,它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不踏實而猶如空中的樓閣一樣子虛"了"烏有、不實在 …
---> 上面多了一個 "了"
…任何一石一木都必"須"由地而起,從基礎修建上去
---> 上面少了一個 "須"
…並且,在具備可以運用"於"實踐的知 …
-->原本的字是予,應改成上面的 於
...千萬不要被中途"的"一點障礙和挫折…
-->上面少了一個 的
…這些障礙和挫折是必然"要"出現的,…
-->上面少了一個 要
…攀之於高而 "在" 於實,基礎牢靠…
-->上面少了一個 在
站長 (未驗證)
2020年06月09日 星期二
固定網址
謝謝您的指正,已修正。
謝謝您的指正,已修正。
我們會安排人力,儘速重新檢查過其他內容。
訪客留言 (未驗證)
2020年06月02日 星期二
固定網址
三、
三、
愛恨和合而生,汝愛之彼必見之、聞之、憶之,三者必居其一也,弗具一之因,其念無存,焉具其愛,恨緣亦復如是。
愛與恨都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有緣有故的條件下才會產生,天地之間,人世之道,萬物之情,都是如此,絕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比如,如果我們沒有聽到過的,或者沒有見到過的,或者沒有意識到過的某人或某事,這三種因素或緣由,一者都不具備,那麼就不可能知道此人,也就不可能有這個人的概念;或者就不可能知道這件事或者物,也就不可能有這件事物的概念。既然這個念頭都不存在,又怎麼談得上愛和恨呢?所以愛與恨是必須建立在有緣有故這個前提之下的"。"又比如 …
上面查世法哲言原文,應是句號喔
站長 (未驗證)
2020年06月02日 星期二
固定網址
感謝指正!已完成該筆修正。
感謝指正!已完成該筆修正。
訪客留言 (未驗證)
2020年06月02日 星期二
固定網址
二、
二、
是非由或自論,凡事之非,莫可于執,著之抗言之鬥,自度非業加盛,終至入患,由是之道故面是非切勿掛懷。
所有是非之本體都是不可執著的,它只能給人們帶來壞處,只會給人們"帶"來不幸和災難,因此 ...
少了一個字
站長 (未驗證)
2020年06月02日 星期二
固定網址
給謝您的指正,已修正了文章。如還有疏漏之處,敬請告知,感謝
給謝您的指正,已修正了文章。如還有疏漏之處,敬請告知,感謝!
訪客留言 (未驗證)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
固定網址
感謝用心的經營 但有錯誤如下 提醒您更正 謝謝
感謝用心的經營 但有錯誤如下 提醒您更正 謝謝
一、
必識己方立人,何以故也?己之諸癖自難于解,如瞻己背終弗所見,為外人頗觀,己藏己過乃人之常性,過甚則或離而不願同謀,識已得之其弗覺,愧而求知,格得其德,方可立人,人皆敬之而助也。
因此, 識己才能立人,立人才能得到幫助,一切世事才能圓滿。
站長 (未驗證)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
固定網址
感恩錯誤勘正,謝謝您!
感恩錯誤勘正,謝謝您!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