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Simplified) English
 
羌佛駐世救迷情,聖德佛子弘正法,行人當依諸教戒,菩提心行救群情。
 
本站遵奉依行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為無上根本指南,並遵照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的文告努力實行運作。
除三段金釦大聖德能作開示所說法義錯誤較少,四段金釦以上的巨聖德能作正確開示之外,本站所發布的法王、尊者、仁波且、法師、居士等的文章均不作為法義依據,最多只能作為知見行持參考之用,凡不符合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的內容,皆屬邪說邊見錯誤之理,一概不可依從學習。
本站網站的型式、目錄的編排、圖文的呈現等一切資料與相關規劃,均為本站建置人員自我的意思,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或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等其他機構單位所指使派令。
各組織單位所發文告、文章論述與法會活動均表各自立場,不代表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觀點。
 

巨大聖跡在將建立的佛教城聖天湖上展示

龍天護法歡慶讚歎之舉

該聖寺是由巨聖德或大聖德來主持

真誠護持該寺,就是立下了真正大功德

大悲無私聖潔光明的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該寺有具備上尊、教尊、孺尊,三尊加持

其殊勝及加持力是非比尋常點燈之殿堂

修學正法得解脫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佛陀覺量全面展顯

事實真相普照光明

古佛彌陀的道場——霧中山

古佛彌陀的道場——霧中山

霧中山是古佛彌陀的道場,其寺廟始建于東漢明帝永平十六年(西元73年),僅晚於京城洛陽的我國第一座佛教寺廟白馬寺六年。晉代永和年間(345356年),西域高僧佛圖澄到此住持擴建,敕名天誠山顯應寺;唐高宗時(650683年),王子僧伽、僧護住錫,又奉敕複還霧中山普照寺原名;直至明宣宗時(14261435年),始更名為開化寺,沿用至今。霧中山極盛時期,兩河口以北,龍窩以南,方圓數十裡都是棟宇錯落、絕無雜居的寺廟,僧眾達幾千人。楊慎在《霧中山記》曾載:“開化寺者,霧中之叢林,禪教之總持也”。霧中山寺廟後毀于明末張獻中之亂。清代曾大部分恢復,但“文化大革命”時期又遭破壞。儘管如此,目前石建文物和古建殿堂仍有不少存世。1985年成都市政府將其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批准為佛教活動點。有“中國佛教圓明園”之稱。

霧中山是阿彌陀佛道場

歲月風蝕,古碑依稀可見歷史的碑文,霧中山、開化寺、接王亭前三塊石碑,明成化萬安、明嘉靖僧俗的撰書刻載,記錄著這裡曾是南無阿彌陀佛行化之道場!

三碑記述

●明成化十三年(1477)至十四年,文淵閣大學士、成化十四年至十八年(1482)謹身殿大學士、成化十八年至二十三年(1487)華蓋殿大學士眉州(今眉山縣〉萬安撰《開化寺碑記》,略云:“佛在枸屍,臨滅,指囑戒子娑伽曰:”吾滅去七百年,爾往震旦,有山曰霧中大光明山,實系古佛彌陀化道之場,累有國王興建之所,寓彼,保護密嚴,遲後聖者來居。“自後,東漢明帝永平年,果應金人夢,派遣臣子蔡愔,向西迎請,有摩騰、法蘭二尊者,皆佛囑也,厥後尊者開住斯山,特表申朝,敕建額曰霧中普照禪寺。”

● 明嘉靖二年,霧中山接王亭僧宗經等撰、法海書《霧中山碑記》:先天太極而有霧中,既判兩儀,獨垂高廣,派自昆侖,脈連靈鷲……生成福地,結就梵宮,光明山是阿彌陀佛化現之境,明月池乃娑袈龍王衛護之跡。

● 明釋海空撰、正江書《霧中山普照寺平治道路碑記》:“霧中大光明山者,大千界之中心,鷲嶺山之分源也。峰巒插天,翠帶紫圍,鳥韻風清,前古聖與彌陀化導正法,後釋迦囑娑伽以堅持。”

上述三碑,一在開化寺大雄寶殿前,大部剝蝕,尚依稀可辨;一在接王亭側,大部字跡,尚可辨認;一在霧中山,全碑字跡,較前二碑完整,碑末補刻清同治十三年同修三十六字。據此可知,霧中山系彌陀道場之說,至遲在明代即有多通碑文記載其說。

1981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任繼愈教授主編的《宗教詞典》303頁記載)

更多典故文史記載

佛陀曾授記,佛在拘屍臨滅時,囑弟子婆伽曰:吾滅去七百年,爾往震旦。有霧中大光明山,山脈從昆侖來,有七十二峰、一百零八盤,實系古佛彌陀化道之場,為菩薩所都宅,保護嚴密,俟後聖者來居。至東漢明帝時……有攝摩騰、竺法蘭二尊者,遵佛囑來到此山,卓錫建寺。——明上川南道布政司右參議胡直  大邑霧中山《開化寺碑記》

“永平年間,土官申表朝廷,明帝派付英與騰蘭二士同開此山,永平16年,創建大光明山普照寺,是為霧中山建四方之寺,惟茲山始。”---《開化寺殘碑四》

據此碑記,我們得知開化寺建寺,僅晚於我為第一座佛教寺廟洛陽白馬寺6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了。

千年歷史,滄海桑田

殘碑破壁,古老記錄

揭開佛教文化發展史上的真實歷史

重現南絲綢之路起點段上的佛教聖地……

霧中山是南絲綢之路起點段上的佛教聖地

黃承忠先生在所撰寫的《從出土文物資料談蜀身毒古道》一文中說:“我國古代有一條由蜀地成都經雲南、再經緬甸通往身毒(印度)的交通道路,稱為蜀身毒道。在時間上,它早於西方絲綢之路(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學者趙朴初的研究認為:南方絲綢之路比北方絲綢之路至少早兩個世紀)”。

199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遍能封面題字,隆蓮扉頁題字,趙立明、肖明主編的《四川佛教文化》:“四川是漢代佛教傳播的主要地區。其最初傳入四川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並載“霧中山是我國古代四川至印度道上的一座佛教勝地。據傳,漢明帝派傅英與騰蘭二士同開此山,是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最早建寺的地方之一。”

霧中山是佛祖貝葉經南傳首地

199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趙立明、肖明主編的《四川佛教文化.開化寺》記載:“霧中山是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最早建寺的地方之一,也是佛祖貝葉經南傳首地。”

寺門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古趣盎然的明代石獅,外形威武樸拙,煞是可愛

25這棵用鐵欄圍護著的“紅豆杉王”,這棵古樹高數十米,姿容蒼雄,非同凡品,主幹要數人才能合抱,是目前國內罕見的珍貴名木

轉載整編自: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205042015/https://www.huliwenku.com/p/4egdfgdo.html


其他相關資訊

古代佛教聖地 四川大邑霧中山

霧中山接王亭  胥紹成攝

    鄭守銘

    霧中山,是我國古代極為著名的一處佛教聖地,原名大光明山,亦名天誠山、霧山,在四川大邑西北霧山鄉境內。

    千岩逐角互吞吐,一峰拔起矜崔嵬;日光微漏見潭底,水汽上薄雲成堆。”南宋詩人陸游游此時亦拍手叫絕,賦詩注雲:“青霞嶂、碧玉潭皆霧中佳處。”由此可見其風光之美妙秀麗了。

    霧中山是我國佛教早期傳播地。東漢永平十六年,印度高僧摩騰、竺法蘭來霧中山創建大光明山普照寺,僅比中國第一座佛教寺廟洛陽白馬寺建成晚六年。東晉時改名天誠山顯應寺,唐高宗時又奉旨複還霧中山普照寺原名。明宣宗時,始更名開化寺,一直沿用至今。明代是霧中山佛教的極盛時期,庵寺很多,其中,天化寺為寺廟之總持,負責管理各庵寺。不幸的是,明末清初,霧中山的一百多座庵寺大都毀於兵燹。當時尚存有明永樂十三年重建的大雄寶殿等建築數十間,銅鐵佛像、鐵鐘等文物。清初曾修復部分殿宇。一九九二年八月,大邑縣人民政府為了弘揚祖國優秀文化,發展旅遊事業,批准將霧中山開化寺、接王亭、瑩華殿等佛教遺址開放作為佛教活動點,由峨眉山高僧普觀大師任住持,果章大師任監院,現正在按照規劃重修古廟,恢復古跡。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20904日第七版) 

(責任編輯:張愛敬)

轉載自: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930115813/http://www.people.com.cn:80/GB/shenghuo/80/105/20020904/815106.html


相關文章

百歲高僧——接王寺方丈果章老和尚

發表新回應

Filtered HTML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可使用的 HTML 標籤:<a> <em> <strong> <cite> <blockquote> <code> <ul> <ol> <li> <dl> <dt> <dd> <img> <span>
  • 自動斷行和分段。

Plain text

  •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該問題用於測試您是否是正常使用者,並防止垃圾郵件自動提交。
  • 網站文章總數:6478  
  • 網站圖片總數:15456  
  • 網站影視總數:1226  
  • 網站檔案總數:1037  

  • 今日瀏覽人次:1710  
  • 總瀏覽人次:1302559  
  • 今日瀏覽文章數:1423  
  • 總瀏覽文章數:909310  
  • 今日瀏覽影視數:50  
  • 總瀏覽影視數:2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