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就是禪定嗎?(江如云)
“戒”就是禪定嗎?
最近有個佛學佛法的大外行,不斷貼圖自行曲解佛教教義、聖者之言,他爲什麽要一直自曝其短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其偏邪之本質確然表露無疑!
這個人最近貼了個圖,大搖大擺的說:虛雲老和尚生前留下一個字“戒”,據説至今沒有人能參透,這是媒體的誇大了。他的意思是怎麽沒有人能參透?他就可以!所以他就以悟道者自居,來給大家解答,他說:“戒”就是禪定!
稍微有一點基礎的弟子都可以一眼看出他的薄弱知見的謬誤,但是他自己不知道,所以很驕傲的想爲大家解惑,顯示自己是個佛學大家的樣子,但正是如此,我們更是需要好好學習,什麽是戒,什麽是禪定,我們正法弟子、善信好好學,不要被妖魔外道給誤導騙了!!
今我們恭敬依照阿王諾布帕母之《戒律論略釋》、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 第四十號公告、及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什麼叫修行》相關内容與善信共同學習。
1. 什麽是“戒”?
2. 什麽是“禪”、“參禪“、參禪的目的是什麽?
3. 修行跟“戒”與“禪定”的關係是什麽?
****************************************************************
1. 什麽是“戒”?
今論戒律,是指釋迦牟尼如來正法立佛教戒律而言,尤為佛弟子,必須依教奉行,以戒為師,世尊在世時,以佛陀為師,世尊報化後,則必依戒律而為師,可見其戒律之重要性,於修行中是不可缺少的,無論是什麽種類的衆生修行,缺戒則無道。
戒律衆多,每一戒均有分量差修,應隨機施教而為守戒。但凡佛教戒律,一當具受之後,必依戒奉行諸事,如法修持,嘆嗟戒律。
戒分通戒和別戒二種,通戒即指三聚净戒,即:
一攝律儀戒:一切諸惡皆斷捨故無分大小。
二攝善法戒:一切諸善法皆修行故無分大小。
三攝衆生戒:亦謂饒益有情戒,荷負衆生遍施利益故無分大小。
總而言之,概括應爲止惡、行善、利他三方面。
而別戒則指五戒、十戒、五百大戒及三千威儀。然而三聚净戒為總括一切戒法,亦有通受別受之分。
我們以菩薩戒中的自性戒爲例,來明白行持無偏的修持自性戒將結何果。自性戒有四勝益,自性戒行持無偏,即具四功德,則可生諸多殊勝而利益有性無性諸多有情,即可以利己斷除二執以証二智,亦能利他,發為諸菩薩利益芸芸衆生,果證圓滿之菩提心,早證無上之佛陀果。
這只是以衆多戒當中之一為例。其餘尚有諸多戒律,各各有之相對應之果,在此不多列舉。
帕母在《戒律論略釋》中言道菩薩九種大戒若持,則菩薩九種大禪能修。換而言之,若不依戒律行持,則大禪不能修!
所以,戒不是禪定,持戒、修禪、得定,有其次第,怎可混肴謂之“戒”就是“禪定”?!!
2. 什麽是“禪”、“參禪“、參禪的目的是什麽?
禪是真諦。所謂真諦,萬古不滅之理相,三世同體平等之本源,這就是禪意。那就是從意識上轉化的一種境界,也就是從意識分別轉化到非意識分別的境界,這個非意識的境界是一個什麼東西呢?是沒有妄念的嗎?是什麼都沒有嗎?是一個很清淨的嗎?要以這樣的理解,這就完全錯了。如果大家要把這個非意識境界徹底弄清楚的話,必須要學習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的《藉心經說真諦》。禪,是需要一種用功的方法,才能找得到的。禪本身、它的本體不是用功的方法,但是要有一個用功的方法才找得到禪,才能獲得、證得到禪。
簡單地說,參禪的目的就是為了開悟!我們參禪的目的,是要證悟本性、空性、法身,這個法身就是不生不死的法身。參悟的方法裡面各有不同,每一種法度程度都不同,有如來禪、祖師禪,有香燈禪、木魚禪、意盡禪、一根禪、二度禪、迴光禪、數息禪、淨水禪、法相禪、定月禪、守竅禪、拙火禪、寒冰禪、唸佛誰唸禪、無盡禪,還有大悟禪、時輪金剛的不動禪,當然,還有更多的禪法,有非常多。
但記住重要的一點,無論修什麼禪修法,都離不開修行,所以必須要學懂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的《什麼叫修行》,而且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只有這樣,禪修才會真正成功。
3. 修行跟“戒”與“禪定”的關係是什麽?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什麼叫修行》當中開示:要知道什麼是修行,就要明白學佛修行的八基正見。
第一基是無常心,第二基是堅信心,第三基是出離心,第四基是實願心,第五基是精進心,第六基是戒律,第七基是禪定,第八基是菩提心。認此八法為基而修行正見即是正知佛法的指南。這八基正見是修行人不可缺少不可錯亂的次第。
凡是無常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修行的因;
凡是堅信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不變的因;
凡是出離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解脫的因;
凡是實願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行動的因;
凡是精進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進取的因;
凡是戒律所攝化受用的,就是正法的因;
凡是禪定所攝化受用的,就是智慧的因;
凡是菩提心所攝化受用的,就是菩薩的因。
八基是修行解脫成就的根本,如果根不正,就會本則亂。所以修行的根本是不可亂的,因此修行的八基必須依於正見作為宗標,也就是以正知正見來引導八基的次第和正確發展修行,這就叫做修行。在修行中要時時落實菩提心的修持,因為菩提心是成道之根本。
戒律、禪定都是修行的八基正見當中的其中二基,所攝化受用的各有差別,無戒則無定,無定則無慧。此爲次第,怎可錯亂混爲一談,言“戒”就是“禪定”??!!
********************************************************************
末法時期衆生可憐,三界業海波濤洶湧,眾生如盲龜更難以項穿蕩動海流之木軛如牛鼻之孔,故而要得完美佛法難中之難。最後,我想借印昌上尊對佛弟子之問,也問於大衆:「世界佛教僧伽會主席悟明長老,虛雲大師的衣缽傳人香港竹林禪寺的意昭老和尚等高僧,也拜南無羌佛為師,受到內密灌頂,受傳本尊法,悟明長老修到肉身不壞,意昭老和尚生死自由,還有西藏密宗四大教派總法王唐東迦波大菩薩十六世,受蓮花生大師親教指引而拜南無羌佛為師,這些道德清純、修證極高的世界著名大師、大菩薩聖者、大法王、大活佛、長老老和尚,他們聖量超然能隨時與諸佛菩薩通達,他們已經是生死自由的大聖成就者,他們對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無比的虔誠恭敬,他們依止在羌佛座下修學到的佛法,為他們帶來了巨大成就。」我們再笨也應該明白了,這值得我們認真思考明白真正的佛法在哪裡!
轉載自: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19862934991034/posts/3360863004224343/
- 網站文章總數:6807
- 網站圖片總數:16699
- 網站影視總數:1529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58
- 總瀏覽人次:1918664
- 今日瀏覽文章數:53
- 總瀏覽文章數:1414217
- 今日瀏覽影視數:0
- 總瀏覽影視數:46200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