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要明瞭法義!如果修法卻不明法義,修法就是虛的!(江如云)
修法要明瞭法義!如果修法卻不明法義,修法就是虛的!
法王阿王諾布帕母的《子必依論》中告誡所有佛弟子 “修行人的十種表面”,其中一項便是:“修法而不知法要流為表面”!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學佛》經書當中開示:“學法不修行不得成就、修行不學法不生道力、聞聽了行與法不實行,如撈水中月!”學佛之人修行與修法必須並進,不可偏廢,然而我們往往在修法之時沒有深切關注一個重點,以至於不能生用。我們必須明白:修法要明瞭法義!如果修法卻不明法義,修法就是虛的!
例如修曼達供,怎麽修?當沒有起用效果的時候,往往只歸因於自己的業障太重,其實,也有可能是自己根本沒搞懂手印、觀想等等意義!就如同我們要蓋一座橋,但是連力學也搞不明白,微積分也不會算,各種建材的性質、承重也不清楚…等等的不明白,怎麽能蓋得出來?
也許有人説我學顯的,不必關心這些。但是我們對於經教行持同樣要明白其義理、次第,要弄清楚法理,否則照樣只是表面功夫!例如學佛的人,人人都知道要修四無量心,但是我們真的明白嗎?
四無量心我們都知道是慈悲喜捨:
對多嗔恨者言之多修慈行。
對多害生者言之修悲。
對多不樂者言之修喜。
對多貪執者言之修捨
今引修“慈”為例來反思我們平日真的是明白法理之後遵循之而正確的行持四無量心了嗎?
首先,我們是不是明白修慈與修忍辱緊密相關?
法王在論著中開示:“修慈的人,首先必須深思明白嗔恨之念會感召的惡果,明察其害,而此住於慈念,多行忍辱之為,勤以修之。并且由此而知道忍辱的功德?”
“對多嗔恨者言之多修慈行”就是對治我們凡夫無明熾盛嗔恨心的法寶!何以故?佛説:“忍辱是最高的苦行,容忍是最上的涅槃“,”佛說無爲最,忍辱第一道“!意思是般若法最高,但是要証得般若法首先要依修忍辱!而何爲忍辱?在《入法門論》中指出:“羼提波羅蜜即忍辱波羅蜜。忍辱者,忍受諸有情無情之諸多苦受,然無以執著,故堪忍之,是以無執于貪、嗔、癡、愛、喜、怒、哀、樂等無明煩惱,離妄棄惑,生之明悟,安住净心,守持法相,是故積以無量之功德而易得無上之涅槃之果也。”
再者,我們是不是明白:修慈也有次第?
法王在論著中教導衆生:
1.而修慈念,首先應對自己爲之。令自己慈念常住,得持自身清净常樂,無以惡念及嗔恨,無有煩惱,無有不净。
2.修以慈念,其次是對可愛者爲之,這是次第。這裏所謂的可愛者,指的是自己敬重愛戴尊敬的金剛上師及與金剛上師相等之人,或修行之行者,及親人父母等。
3.修以慈念,次對愛之人爲之。包括親屬、友人等。
4.修以慈念,次對一切人修之,包括一切與自己無關係之人。
5.修以慈念,對怨敵修之。對一切人修慈之後,應對怨敵修之,滅除嗔恨之念,遠之不净業,令其無以生之惡果。
因之,我們知道,逐步的修,按照次第而修,最終是會平等視觀一切有情!真正明白的人,會知道世間一切是在考驗自己修行怎麽樣;自己是否真正愛六道衆生如父母,對待衆生是否真正能夠做到如同自己的親人,自己是不是真正能夠對衆生生起慈悲喜捨,而不會當作是真實的罣礙。
我們是不是明白:“慈悲喜捨“此四梵住之修習并非真正究竟之菩提心?
例如修慈的人,看到他人陷於困境或見孩童得不到糖果而啼哭,會心生悲憫之心而幫助這個人脫離困境,若修四無量心者助人離開困境時隨喜隨悲,感他人之樂而樂者,感他人之悲而悲者,助他人離此境即為滿足和快樂,此已落入有相之因。
然而發菩提心者非於此即寬慰也。何以故?“發菩提心者,亦為急他者之急也。然則必觀此苦之因。”會明瞭世間眾生之苦皆來於我執。若離之我執而無所執著,再苦再逆境亦不知覺苦,亦不會由貪欲之念而行業造因受之六道輪迴之苦果也。所以發菩提心者,必深觀眾生之受苦根源,助以離苦,且助之離苦之因,非從表面之相上幫助他人,而眾生皆具此苦性,是故發菩提心者誓願無一眾生不渡者,即為渡脫無量之眾生也。
這是法王為衆生開示的真諦啊!!
南無羌佛在《了義經》中亦開示:“四無量心然何為執?隨境所遷而慈是執。隨感所動而悲是執。隨他而喜是執。隨需而捨是執。”如果不曾修學法著,怎麽能明白四無量心與菩提心行之分別?或當所明白的只是表面時,是不能如法行持的!
法王告訴我們:“真正從法理上明白了的弟子,他們不會是汎汎地作表面上的修持,他們會從根本上去悟,去修,由世象表面而深入本質,追根朔源,從一點點小事上參悟出世事無常的道理,會非常深刻而虔誠的修習佛法,真正地深入佛法的法理,生起出離世間之心,尋求真正的解脫之路,在佛法修行的道路上,依止正確的金剛上師,抵達涅槃的彼岸。”!!
在此虔誠與眾分享…祝願一切有情皆獲大益!!
江如云
轉載自: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19862934991034/posts/3741220806188559/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 網站文章總數:6802
- 網站圖片總數:16684
- 網站影視總數:1529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47
- 總瀏覽人次:1901858
- 今日瀏覽文章數:35
- 總瀏覽文章數:1399935
- 今日瀏覽影視數:4
- 總瀏覽影視數:45558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