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Simplified) English

 
大量佛弟子恭聞羌佛法音,修學如來正法,而獲諸受用。
 
本站遵奉依行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為無上根本指南,並遵照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的文告努力實行運作。
除三段金釦大聖德能作開示所說法義錯誤較少,四段金釦以上的巨聖德能作正確開示之外,本站所發布的法王、尊者、仁波且、法師、居士等的文章均不作為法義依據,最多只能作為知見行持參考之用,凡不符合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的內容,皆屬邪說邊見錯誤之理,一概不可依從學習。
本站網站的型式、目錄的編排、圖文的呈現等一切資料與相關規劃,均為本站建置人員自我的意思,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或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等其他機構單位所指使派令。
本區大量轉載諸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聖僧寂後肉身大神變 開創佛史圓寂新篇章

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祿東贊法王得大成就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祿東贊法王修學正法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大西拉仁波且大放虹光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侯欲善參觀極樂世界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西方佛國天窗開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趙玉勝往升中品中升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王程娥芬成就顯赫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劉惠秀坐化圓寂殊勝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籃秀櫻居士往升淨土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修學正法得解脫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佛教公案:積寶成山的國王佈施後大獲法益(在路上)

佛教公案:積寶成山的國王佈施後大獲法益

 
編者按:六度為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假使持戒而不佈施則不能攝化有情;佈施而不持戒則難以進修定慧;忍辱而不精進則道業難成;精進而不忍辱則魔障難消;禪定而無智慧則固執不通;智慧而無禪定則凡情易動。因此我們要大發菩提心,學菩薩行願,廣修六度萬行,直至圓成佛果。佈施度慳貪僅是六度之一,下面的佛經故事記載了國王進行財佈施,而佛陀為之行法佈施的公案。
 
 
 
《法句譬喻經·卷三》曾記載了一段殊勝事蹟:
 
佛陀時代,有位婆羅門國王名叫多味寫,平日信奉九十六種外道。
 
一天,國王忽萌善心,欲行大佈施,於是依照婆羅門教的規定,將其積聚如山的奇珍異寶,佈施給需要幫助的人;若有人來求助,便請他自取一撮珍寶而去。
 
奇怪的是,國王如此佈施了數日,珍寶一點兒都沒有減少。 
 
佛陀知道國王宿世積福,度化因緣成熟,於是變化成外道修行者前往該國。
 
國王得知有行者遠來,便出來接見,寒喧作禮後,國王問:“你來此地,有何請求嗎?可以直說,不用客氣。”
 
行者回答:“我從很遠的地方來,想跟國王化緣珍寶,建造屋宅。”
 
國王聽了,告訴行者:“沒問題!你就自取一撮珍寶吧。”
 
行者取了一撮珍寶,走了七步,又將珠寶放回原處。
 
國王疑惑地問他:“你為何要放回去呢?”
 
行者回答:“這撮珍寶變賣後,只夠我建蓋房舍而已,日後要再娶妻就不夠用了,所以不如不取。”
 
國王一聽,說:“這還不簡單,那你就取三撮珍寶吧。”
 
於是行者取了三撮珍寶,走了七步後,還是回頭將珠寶放回原處。
 
國王又問他:“你為什麼又不要了呢?”
 
行者回答:“這三撮珍寶只夠我娶妻,沒有剩餘的錢可以購買田地、奴婢、牛馬,既然無法滿足我的欲望,還不如放下。”
 
於是國王又應允他取七撮珍寶。行者走了七步,還是又退還回去。
 
國王再度詢問原因,行者回答:“我娶妻後會生兒育女,子女從出生到嫁娶,一切所需難可計量,所以我決定還是不要罷了!”
 
國王聽了,大方地說:“不要擔心,我將所有的珍寶都佈施給你,你就不需再為將來煩憂了。”
 
行者原本已要接受國王的供養,但想了想還是拒絕國王的好意,準備告辭。
 
國王疑惑地問:“你為何不接受我的供養呢?”
 
行者說:“本來我是想要乞取珍寶,好令生活充裕無缺。但我深入思惟,卻發現人生苦短,萬物無常,若是追逐財物,貪求五欲,妄計未來,只是徒增憂苦,一日比一日煩惱,還不如放下這些貪欲,精進修行,勤求佛道。所以我再也不需要任何珍寶了!”
 
國王聽了行者的話,心開意解,也願意皈依佛教
 
於是,佛陀恢復本貌,騰升虛空,現光明身相,為國王說了一首偈語——
 
雖得積珍寶,崇高至於天,如是滿世間,不如見道跡。
 
不善像如善,愛如似不愛,以苦為樂相,狂夫為所厭。
 
國王與大臣見到佛陀如此端嚴的光明瑞相,又聽聞佛陀微妙的開示,法喜非常,紛紛求受五戒,當下即證須陀洹果。
 
看了這個佛經故事,我為這位婆羅門國王讚歎!財、色、名、食、睡等五欲中,他的財欲非常輕,甚至可以放棄自己的財寶,一次次佈施行者不同程度的財寶。而恭聞了佛陀說法後,婆羅門國王真正懂得不執著財富,精進修行,勤求佛道的真諦。當下聞法,當下受益,即證初果羅漢。反觀我身邊的部分同修,不但沒有依教奉行、行善佈施,反而陷在貪欲的泥坑裡……
 
他們披著佛教徒的外衣,打著學佛的旗號,將莊嚴的壇場當成了他們傳銷的基地,肆無忌憚地將師兄姐們發展成“下線”,用虛幻的高回報侵蝕著那些道心不堅者,以謀取利益。他們的所作所為,就像是灑在地上的水銀揮發著毒氣,這哪是修行人?
 
南無本初報身佛早在《解脫大手印》中列有128條邪惡見和錯誤知見。其中邪惡知見第十九條:“認利益大於佛法”。在我們個人的利益與佛法相對立的時候,你取佛法還是利益?如果你將利益看得高於佛法,你是邪惡知見。利益不能高於佛法,佛法是無上珍寶,寧舍生命不舍法。
 
然而在利益面前,這些披著佛教外衣的人早已忘記南無本初報身佛的諄諄教導。他們貪心使然,拉人頭進行“財富大計”。隨著一個個投資機構卷款消失,一個個傳銷機構被曝光懲處,這些可憐的盲從者才醒悟過來,但為時已晚,他們只能為自己的貪心買單。
 
佛弟子當知貪、嗔、癡為三毒,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回,為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佛經上開示:“諸苦皆從貪欲起。”眾生的欲望無窮盡,而物質的滿足卻有限量,所以貪欲的人往往會失望,結果就由貪轉嗔,乃至結冤,種下惡因,結下惡果,最終演變成無邊的痛苦。
 
想要身心清淨,家庭幸福,遠離苦惱,修行人不僅要佈施度慳貪,而且要“熄滅貪嗔癡,勤修戒定慧”,這樣才能早日獲廣大福德自在。
 
/在路上
 
轉載自:今日頭條 佛教新視野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發表新回應

Filtered HTML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可使用的 HTML 標籤:<a> <em> <strong> <cite> <blockquote> <code> <ul> <ol> <li> <dl> <dt> <dd> <img> <span>
  • 自動斷行和分段。

Plain text

  •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該問題用於測試您是否是正常使用者,並防止垃圾郵件自動提交。
  • 網站文章總數:6478  
  • 網站圖片總數:15456  
  • 網站影視總數:1226  
  • 網站檔案總數:1037  

  • 今日瀏覽人次:1091  
  • 總瀏覽人次:1300844  
  • 今日瀏覽文章數:857  
  • 總瀏覽文章數:907883  
  • 今日瀏覽影視數:15  
  • 總瀏覽影視數: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