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不動,風又奈何”從費斯汀格法則談起(雲喜馨荷) | 佛教大願菩提金剛正法中心
 

 
大量佛弟子恭聞羌佛法音,修學如來正法,而獲諸受用。
 
本站遵奉依行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為無上根本指南,並遵照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的文告努力實行運作。
除三段金釦大聖德能作開示所說法義錯誤較少,四段金釦以上的巨聖德能作正確開示之外,本站所發布的法王、尊者、仁波且、法師、居士等的文章均不作為法義依據,最多只能作為知見行持參考之用,凡不符合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的內容,皆屬邪說邊見錯誤之理,一概不可依從學習。
本站網站的型式、目錄的編排、圖文的呈現等一切資料與相關規劃,均為本站建置人員自我的意思,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或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等其他機構單位所指使派令。
本區大量轉載諸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修學正法得解脫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聖僧寂後肉身大神變 開創佛史圓寂新篇章

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祿東贊法王得大成就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祿東贊法王修學正法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大西拉仁波且大放虹光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侯欲善參觀極樂世界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西方佛國天窗開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趙玉勝往升中品中升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王程娥芬成就顯赫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劉惠秀坐化圓寂殊勝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皆是我們的親眷

我當馬上施救

籃秀櫻居士往升淨土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修學正法得解脫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聖僧寂後肉身大神變 開創佛史圓寂新篇章

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123456789101112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從費斯汀格法則談起(雲喜馨荷)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從費斯汀格法則談起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判斷——費斯汀格法則。即是: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當然這個10%90%,是為便於人們理解而設的比例,但我對此法則頗有感觸。
 
費斯汀格在其書中舉了一個例子:
 
卡斯丁晨起洗漱時,將心愛的名貴手錶放置在洗漱臺上,妻子怕被水淋濕就拿到了餐桌上,兒子用早餐時無意間將手錶碰落在地摔壞了。卡斯丁氣急之下打了兒子一頓,又罵了妻子。夫妻二人激烈爭吵了起來。嗔怒之下,卡斯丁沒吃早餐就去上班了。快到公司時他才想起公事包沒拿,於是立即返家去拿。此刻家中已無人,妻子上班,兒子上學,而他的鑰匙又在公事包裡。無奈之下他只好給妻子打電話,讓其回來開門。
 
 
 
妻子在急行趕回時,不慎將路邊水果攤撞翻,水果翻落一地,攤主讓其賠償後方許離開。卡斯丁拿到公事包回到公司已經遲到了,遭到了上司嚴厲的批評,心情糟糕到了頂點,又因小事與同事發生了爭吵。
 
妻子因早退回家送鑰匙,被扣除當月全勤獎,兒子參加棒球賽本有希望奪冠,卻被父親打了一頓心情欠佳而發揮失常,第一局就被淘汰了。對這一家來說,真是極度懊惱的一天啊!
 
在上述事例中,手錶摔壞是那10%,而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就是那90%。若卡斯丁能夠控制好情緒,安撫兒子,也不與妻子爭吵,後面一系列糟糕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接下來另一個故事則講述了:停止抱怨,生活會愈來愈順!
 
有一位作家出差時,乘坐了一輛很有特色的計程車。他剛坐穩,司機就遞給他一張卡片,上面寫著:“在和諧友好的氛圍中,我將以最快捷,最安全,最省錢的服務,把您送達目的地。”作家很驚喜,便與司機攀談起來。
 
這時司機問:“您要喝點兒什麼嗎?”
 
作家道:“難道你的車上還備有喝的嗎?”
 
司機笑著說:“是的。我備有咖啡和各種飲料,還有報紙。”
 
作家說:“給我一杯熱咖啡吧。”
 
司機在保溫杯中倒了一杯熱咖啡給作家,隨後又遞了一張卡片給他,上面有多家報紙和電臺的節目單,如《時代週刊》等。
 
這時司機說,剛開始我並沒有提供這麼全面的服務,而且像其他人一樣愛抱怨,抱怨天氣不好,收入微薄,每逢堵車的時候心情更極其鬱悶。一日,偶然聽到廣播講到:停止抱怨會讓人走向成功。這一訊息讓我幡然醒悟。我現在的情況都是由我抱怨造成的。從那時起我不再抱怨,決定當下改變。
 
第一年,我以親和的微笑服務每一位乘客,收入翻了一番。
 
第二年,我更加關心乘客的喜怒哀樂,以寬慰的言語令其釋懷,收入又翻了一倍。
 
第三年,經過我的努力,我的車成為五星級計程車,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人氣也在上漲。現在要乘坐我的車,要提前電話預約。您是我順路搭載的乘客之一。
 
作家聽完後很是受益,他決定將司機的轉變獲益寫成書。後來讀者受其啟發,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故事中的司機,先前抱怨而後停止抱怨,心態轉變了,生活也隨之改變。這正說明我們面對逆境,不起嗔怨,進而慈心利他,即能成就自己。這也正是“種善因,結善果”之理。而第一則故事中,卡斯丁那天的“境況遭遇”用佛教的說理,正是“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的真實寫照。
 
佛教修行的角度思考,這兩則故事給我的啟發是:心念對外境的執著,是我們心態和行為的“舵手”。倘若我們沒有深知無常,不能解讀無常,不能明徹因果諦相,自身的思想和行為就會被境所遷,導致糟糕的事情一再發生,這時費斯汀格法則所提到的90%就無法控制,進而上演種種鬧劇或悲劇。
 
正如南無本初報身佛在法音中教導我們:“心動著境即是魔,隨緣分別則無定”。世間多少事,都因我們執念深種,導致自己陷入迷茫痛苦之中。然而雲淡風輕,抑或是“萬里無雲萬里天”的心境,卻又要歷經苦痛之後,方能釋然而感悟。
 
 
 
我們通過學佛修行,知其因果並明信因果,從因果入手去行持,那麼就會懂得觀因緣而不生癡妄,修慈忍而不起嗔怒;我們的心態和行為,就會由平日習養正見善行的功德及定慧齊修相應的道力所攝持。那麼“費斯汀格法則”提到的90%就能被自己把持掌控,也不會像第一則故事的主人公那樣有鬧心而沮喪的一天了。
 
若我們在一切現象出現之時,皆觀為緣起幻有假合之顯;面對任何逆境都能以慈忍的心念而觀視之;那麼就不會因執我傷他而錯因果,也就不會產生抱怨嗔怒的心行。能夠任運自如掌控情緒,停止抱怨實為不易,更體現一個人的修為境界。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執,歲月無恙。
 
/雲喜馨荷
 
轉載自:今日頭條 佛教新視野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更多文章

發表新回應

Plain text

  •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該問題用於測試您是否是正常使用者,並防止垃圾郵件自動提交。
  • 網站文章總數:6808  
  • 網站圖片總數:16700  
  • 網站影視總數:1529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55  
  • 總瀏覽人次:1920615  
  • 今日瀏覽文章數:50  
  • 總瀏覽文章數:1415946  
  • 今日瀏覽影視數:2  
  • 總瀏覽影視數:4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