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記載的南無觀世音菩薩本生因緣
佛經記載的南無觀世音菩薩本生因緣
觀世音菩薩(梵語: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漢語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名號意為「觀察世間音聲覺悟有情」,又譯為觀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手持蓮花的觀音菩薩也被稱爲蓮花手菩薩或持蓮觀音(Padmapani),在大中華地區佛教自唐代開始主要是以蓮華部母白衣觀音為所有觀世音菩薩的本尊;在民間信仰中常被尊稱觀音佛祖、觀音大士、觀音娘娘、觀音媽、白衣大士。在密教中,祂為蓮華部尊,在淨土宗則是西方淨土的大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分別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佛經記載的本生因緣
久遠古佛
唐譯《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祕密法經》:「我念往昔時,觀自在菩薩於我前成佛,號曰『正法明』,十號具足。我於彼時為彼佛下作苦行弟子,蒙其教化,今得成佛。十方如來皆由觀自在教化之力故,於妙國土得無上道,轉妙法輪。」
釋迦牟尼佛曾在《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經》內說:「觀世音菩薩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來,我為苦行弟子,十方如來,皆此觀自在教化故」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之神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慈願力,安樂眾生故,現作菩薩。」在過去中,釋迦牟尼佛還是觀音菩薩的弟子,當時觀音菩薩是正法明如來。
由於觀世音菩薩的大悲願力及所發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仍然示現為菩薩,因祂以救苦救難為己任,故在民間的影響極為深遠。
示現菩薩
觀世音菩薩在大乘佛教的信仰中,稱祂是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中的大菩薩,如《無量壽經》記載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淨土中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
據《悲華經》卷二記載,觀世音本名「不眴」,是無量劫前轉輪王無諍念的長子,因為其在寶藏佛前發願:「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遭受種種苦惱恐怖,退失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沒有人可去請求保護,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我,稱念我的名號,那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則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果。」
寶藏佛即為祂授記:「善男子!汝觀人天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發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我當字汝為觀世音。」此說菩薩因地具大悲心,普令眾生離苦得樂,因此寶藏佛為其命名觀。
釋迦牟尼佛在宣講《法華經.普門品》時廣說觀世音菩薩之功德,令無盡意菩薩以寶珠瓔珞供奉座中觀世音菩薩,時觀世音菩薩不肯接受,經釋迦牟尼佛勸說之下後接受供養了,並將珠寶分作二份,一份奉釋迦牟尼佛,一份奉多寶佛塔。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釋迦牟尼佛廣說地藏菩薩之功德,會中觀世音菩薩亦發言稱讚。足見釋迦牟尼佛在娑婆演說佛法時,觀世音菩薩則從旁協助教化。
節錄自:維基百科
本站註:相關佛學百科與辭典內容為後世群眾編輯而成,其內容必有若干錯誤,不能視為正確典故記載,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 網站文章總數:6802
- 網站圖片總數:16684
- 網站影視總數:1529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39
- 總瀏覽人次:1903131
- 今日瀏覽文章數:34
- 總瀏覽文章數:1401017
- 今日瀏覽影視數:0
- 總瀏覽影視數:45613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