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陀》扮演者加甘•馬利克的剃度出家,談人生感悟(在路上)
從《佛陀》扮演者加甘•馬利克的剃度出家,談人生感悟
寶萊塢影星加甘•馬利克於2022年2月10日在泰國曼谷That Thon寺削髮為僧,短期出家。加甘•馬利克曾因主演電影《Sri Siddhartha Gautama》(漢文譯為《佛陀》)而被人熟知。該電影是一部以南無釋迦牟尼佛生平為基礎的史詩傳記電影。加甘表示,之所以選擇來泰國剃度,是因為他信奉佛教,且與泰國有緣,遂決定來泰國出家修行,希望能更好地認識自己以及促進印度佛教復興。
他從出演悉達多太子到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把釋迦佛陀的智慧、慈悲與祥和演繹得非常傳神。他信奉佛教,也想為佛教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明星出家的例子在中國也有不少,如香港版《笑傲江湖》林平之的扮演者的何寶生,《紅樓夢》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青藏高原》的演唱者李娜,法名“釋昌聖”,亦被稱為伏藏那瑪大師。她在歌唱事業處於巔峰階段卻毅然在山西五臺山削去青絲、落髮為尼,讓無數人震驚。
其實伏藏那瑪大師出家源自於她有兩個信奉佛教的朋友擔心她的身體,給了一本經書讓她讀。她當時並沒有在意這個事,出於禮貌而收下了書卻沒去看。幾個月後的一天心血來潮,她拿出那本經書讀了起來,突然就有了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於是就喜歡上了佛教。與佛結緣使她深深體會到:人的命運真的會在瞬間被改變!出家前,她將戶口遷到了湖南張家界,並在天門山山頂一塊有樹有水的“寶葫蘆”地造了幾間木屋。她說,她要返璞歸真,回到人的“本真”狀態……
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浮華世界中,捫心自問一下,有多少人敢放下已經到手或即將到手的一切物質享受,獨自一人跑到山頂去與日月星辰、山風朝露為伍呢?
伏藏那瑪大師曾說:
“人有四種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階段;二是職業、仕途、名譽、地位;三是文化、藝術、哲學;四是宗教。只有進入第四種境界,人生才閃出亮點。”
“原來生活在物欲橫流的圈子裡,為名利拼搏,為金錢掙扎,現在則有了一種坐在岸上,看人在海中游泳的感覺。”
“以前的我並不快樂。我過去的生活表面上很豐富,可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內涵。唱歌,跳舞,成為媒體跟蹤的對象,這幾乎是我過去生活的全部內容,身不由己陷入了名利的追逐之中。歡樂不是自己的,而自己的痛苦還要掩飾,戴著面具生活,永遠也不能面對真實的自己。我幹什麼都比較專一,不願意在藝術實踐上保持一個風格。舞臺上我雖然失去了自己,但在生活中我沒有失去尋找自己的勇氣。於是,我覺得我應該出家,我把塵世中的煩惱和過去名利場上的經歷、成績、榮譽、教訓全部拋諸腦後,我尋找原本蘊藏在我們每個人心靈之內的那麼一種清靜的覺醒,那麼一種安寧的本性,然後潛下心來,慢慢領會自然與人類生來即已具有的和諧與真諦。”
從這些實實在在的話語中,我們可以體會得出伏藏那瑪大師那顆淡泊名利的超脫之心,還有對宇宙人生真諦的證悟。
其實,一個人不管出家還是在家修行,若把生活當成修行的道場,從因果入手修行,無一法不是佛法。
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這個佛性與十方諸佛都平等無差,若被世間的貪嗔癡愛、喜怒哀樂所迷,認假為真,執著纏身,就難以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若執著功名利祿,它給我們帶來地位與財富的同時,也會讓我們失去了內心的安寧與清淨。
我們這個身體就是一個業報身,遭受壞的,享受好的,無疑都是我們自己種下的因,結下的果。所以無論是貧窮或富裕,人生走一遭,要明白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又將往何去處?忙忙碌碌一生,若生死不了,再多的錢財,再高的地位都只是夢幻泡影。
在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裡,我懂得了: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就是佛法,其次是生命。真實不虛的佛法是解除我們迷茫、痛苦的指路明燈,真實不虛的佛法可以讓我們解決生死大事。
我們就是自己人生的總規劃師,改變我們命運的,也唯靠自己的努力。當偉大的佛法展現在你面前,你願意珍之,惜之,重之嗎?
撰稿:在路上
編輯:悅色
轉載自:人生新視野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42987518443828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 網站文章總數:6795
- 網站圖片總數:16667
- 網站影視總數:1527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117
- 總瀏覽人次:1891701
- 今日瀏覽文章數:112
- 總瀏覽文章數:1391460
- 今日瀏覽影視數:1
- 總瀏覽影視數:45091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