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頓多吉白菩提會-智慧分享(第一卷)----拜師歷程[王莉菲]
拜師歷程
今年春節,母親身體急速走下坡。因女兒語珈對外婆的一片孝心,一再要我帶弱質的母親到台南佛堂走走,並看看師父,希望母親的健康,能獲得師父的加持,而有所改善。對於没有宗教信仰的我而言,是不能理解,也不相信有加持這回事的。會去台南永康佛堂有二個動機:一來是抱著帶母親到處遊玩走走的習慣;二是不想拒絕女兒語珈的好意。因此和師父第一次見面,即是建立在這種閒散以及新春時節,到台南走春的心態上。但不在預期中的是,初聞師父講話,竟覺得師父談話很有質感,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師父正點喔!」,亦即超出我對宗教界人士的刻板印像,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

母親這幾年和我住在一起,3月時媽媽因我的不夠細心,而跌倒住進醫院。語珈很快的告知師父,媽媽因此即時獲得師父的加持。住院期間母親睡得很安詳,醫院裡各個輪值護士,都覺得媽媽氣色紅潤、光滑,不像一般病人的憔悴不堪。4月6日媽媽没有痛苦的往生,幸運的是師父剛於前一日自美國回台,師父在獲知消息後,即時的為母親加持。母親在子女及助唸師兄姐共同完成12小時的助唸之後,竟然面露微笑。入歛時,距母親往生巳16小時,我們為她更衣時,她身體的柔軟程度,令共同參與的人員同感驚奇,並認為她一定到了一個令她安心,沒有恐懼的地方。接著沒幾天,我竟然在一個無比真實的夢境中,看見媽媽非常開心,愉悅的坐在一個非常美好並且富麗的堂屋之中,屋外庭園雅緻,雲氣飄逸,其真實之狀態,實在難以形容。一問佛堂諸先學,才知道這是佛教經文所記載,天人所居之境,與母親往生之時,最後一絲熱氣為額頂之處,若合符節。我心裡一方面為母親能到此一美地感到欣慰與激動,但另方面卻仍思索著真的有六道之境嗎?師父真當如此了得嗎?
經此事後,便常和語珈聊到師父。語珈拿師父的大作「老實修行」一書給我看,看完後感覺師父行文誠懇素樸,內容僅為書寫自己學佛的過程和遭遇,以及跟隨 佛陀師爺期間的見聞和心得,沒有任何虛華高調,我的直覺是師父所言句句屬實。
基於對師父的好奇,為了進一步了解師父,以及了解佛教是什麼,為什麼師父要在可以清閒過日的後半生,辛苦的一頭栽進弘揚佛法的漫漫長路,因此從5月開始,就比較規律的到台南永康佛堂聽師父講話。事實在內心仍存有很多的辨證之念,亦即想要提一些有的、沒的,一來藉以認識佛教,二來試探師父的涵養。(這個心念和行為,今天看來是特別幼稚和無聊)台南的善信們,很多人應還記得我曾問師父:「滿街仁波且,我們要如何辨識?」當時師父並不以為忤,並要我們從各個修行者的言行當中去檢視,即是用128條《邪惡見和錯誤知見》去檢視,自然包括師父在內。
二~三個月來的共修之後,感覺師父談話具有科學的精神和理性的態度,但又很智慧的指出科學的困窘和有限性。實為宗教界人士中,少見的開明與寬容,令人十分敬佩,因此漸漸興起追隨之心。但任性自為的我,內心其實是有個擔心,有著皈依之後,會不會因此失去自我的焦慮,因此拜師文遲遲未呈。有一天還是忍不住誠實的對師父說:「我還沒想好皈依之事,我還要繼續『遊蕩』。」師父不但沒生氣,還以他的招牌笑容,哈哈哈的大笑,我突然覺得:「這個師父太自在了!」
佛堂共修日久,逐漸地對師父的證量愈來愈有感受,心想一位具證量的仁波且,卻行事低調、律己嚴格、心胸寬敞,所以是值得追隨的。因此我在7月呈上拜師文,並獲得師父的同意,收我為弟子,感覺既榮幸又開心。此後我每星期六都到台南佛堂和大家一起共修,希望藉此能在修行上有所精進,週末原本我最喜歡的郊遊踏青時間,都變得不重要了,真是奇怪。
師父為服務高屏弟子,欲在高雄成立佛堂,其中的辛苦和奔波自然不在話下,而我要提的是:這幾次師父南下高雄,身為弟子兼地陪之一的我,更觀察到每一次弟子所找到要設立佛堂的屋舍,無論樓下是賣臭鴨子,或房舍黑暗、臭氣燻天,甚至電梯像搖籃的,師父都說很好,師父都不嫌惡,並讚美弟子們的辛勞,那種成人之美與人為善的慈悲,讓我有很深的感動與體會,並獲得不同於以往的啟發,更進一步增加了我對師父的認識與嚮往。
佛弟子 王莉菲 合十
2010.10.26
2010.10.26
本文摘錄自:智慧分享(第一卷)第71-73頁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 網站文章總數:6809
- 網站圖片總數:16701
- 網站影視總數:1529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57
- 總瀏覽人次:1925866
- 今日瀏覽文章數:46
- 總瀏覽文章數:1420388
- 今日瀏覽影視數:3
- 總瀏覽影視數:46383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