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Simplified) English

祿東贊法王得大成就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佛弟子學習南無羌佛所傳如來正法

得到解脫生死的大成就者

侯欲善參觀極樂世界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西方佛國天窗開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趙玉勝往升中品中升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王程娥芬成就顯赫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劉惠秀坐化圓寂殊勝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籃秀櫻居士往升淨土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南無釋迦牟尼佛所說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

南無釋迦牟尼佛所說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

三藏

三藏(梵語:त्रिपिटकtripiaka;巴利語:Tipiaka),佛教術語,佛教經典的分類法,即經、律、論三種類別的佛典,包含:經藏(sūtrapiaka)、律藏(vinayapiaka)、論藏(abhidharmapiaka),三者合稱三藏,或三藏十二部經,十二部經即佛說經分為十二類,亦稱十二分教,即長行、重頌、伽陀、譬喻、因緣、無問自說、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授記。三藏也指大藏經,如南傳佛教的巴利文大藏經就可稱爲巴利三藏。

經藏

梵語素怛纜,或曰修多羅,華言契經,佛所說之經典,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有關佛陀教說之要義大都屬於經藏。內容是釋迦佛所傳的教義,由阿難誦出,經大會認可確立。《阿含經》即為經藏,《阿含經》有四大部,即《長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雜阿含》,又稱四阿含,是根本佛教及原始佛教之研究資料,尤以《雜阿含經》的更重要,代表了釋尊在世時期的佛法實態。《雜藏》為四阿含的補遺,包含法義偈頌、菩薩本生、本起因緣等內容。

在巴利聖典中,經藏稱為尼柯耶共分五部,長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小部。

大乘佛教的經藏除阿含經外,還包括諸多列入般若部、法華部、華嚴部、涅槃部、寶積部、大集部、經集部的大乘經,宣揚菩提心和摩訶般若波羅密。

律藏

梵語毗奈耶,華言調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儀,善能調治眾生之惡,調伏眾生之心性,有關佛所制定教團之生活規則,皆屬於律藏。佛陀入滅後,五百弟子在王舍城七葉窟舉行結集,由持戒的優波離背誦戒律,經大會認可確立。

漢傳佛教在唐代以前奉行《四分律》(法藏部律)、《十誦律》(說一切有部律)或者《僧祇律》(大眾部律)這三種為主。後來,由於道宣律師等人的宣揚,判四分律為「分通大乘」,在唐代以後研習《四分律》成為主流,世稱南山律學。

上座部佛教(南傳佛教)奉行《巴利律藏》(赤銅鍱部律)。藏傳佛教奉行《根本說一切有部律藏》(根本說一切有部律)。

論藏

論藏又稱阿毘達磨藏,諸阿毘達磨論書的集成。佛陀在世時已有「阿毘達磨」(梵語:abhidharma)這種用來解釋、分別經藏的分析方法,後來發展為佛教各部派的論藏。

赤銅鍱部論藏,分為七部:

《法集論》(Dhamma-saganī

《分別論》(Vibhaga

《界論》(Dhātu-kathā

《人施設論》(Puggala-paññatti

《論事》(Kathā-vatthu

《雙論》(Yamaka

《發趣論》(Paṭṭhāna

說一切有部論藏,分為七部:

《法蘊論》(Dharma-skandha

《集異門論》(Sagīti-paryāya

《施設論》(Prajñapti

《識身論》(Vijñānakāya

《品類論》(Prakaraa

《界身論》(Dhātukāya

《發智論》(Jñāna-prasthāna

由於論藏龐大又艱深難懂,後世論師為此著作許多「集大成」性質的著作,如:覺音《清淨道論》、世親《俱舍論》、訶梨跋摩《成實論》。

大乘佛教闡述其教派觀點的重要論書包括龍樹《中論》、提婆《百論》、唯識學派《瑜伽師地論》、無著《攝大乘論》、世親《唯識三十論》、堅慧《究竟一乘寶性論》等等。《大乘阿毘達磨集論》是集解《瑜伽師地論》中阿毘達磨諸要項的論書。

十二部經

一、修多羅、素怛纜,此譯為經或契經,如《四阿含》、諸大乘經、戒經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經典,皆名契經。但此處所說的契經,是單指經中直說法義的長行經文,故又稱長行經。

二、祇夜,此譯重頌或應頌,頌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四、五、六為一頌不定。凡經中偈頌,以偈頌體裁重頌前經長行經文之義,此類頌經,名“重頌經”。

三、和伽羅那,此譯授記,凡經中佛於菩薩授當來必當成佛之記,於緣覺後世當得道,於聲聞人今後世得道,記余六道眾生後世所受果報之處,即名“授記經”。

四、伽陀,此譯諷誦,或孤起頌,不依長行,直以偈頌顯示諸法的經,如《法句經》等,名“諷誦經”。

五、優陀那,此譯自說或無問自說經,凡無請問者佛自宣說之經文,如《阿彌陀經》,名“自說經”。

六、尼陀那,此譯因緣經或緣起經,如《大智度論》卷三十三:“說諸佛法本起因緣,佛何因緣說此事,修多羅中有人問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結是戒,一切佛語緣起事,皆名尼陀那。”如來說法必有因緣,即經中見佛聞法因緣,及佛說法教化本末因緣之處,如諸經“序品”,故名“因緣經”。

七、阿波陀那,此譯譬喻,凡經律中所說譬喻,以譬喻顯示法義之處,故名“譬喻經”。

八、伊帝目多伽,此譯本事,或如是語經,即經中講弟子菩薩聲聞等過去世行業事曆之經文,及教令精進求道解脫因緣之處,即名“本事經”。

九、闍陀伽,此為本生經,凡經中佛說自身往昔行菩薩道時,修諸苦行,利益眾生所行因緣之經文,名“本生經”。

十、毗佛略,此譯方廣,即一切大乘經之通稱,又指詞廣理正,廣辨諸法甚深真理的經。如《菩薩地持經》卷三:“十二部經,唯方廣部,是菩薩藏,餘十一部,是聲聞藏。”小乘的方廣經,唯以語廣,此類經文,名“方廣經”。

十一、阿浮陀達摩,此譯未曾有,即經中說諸天身量,大地震動,曠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議之事的經文,名“未曾有經”。

十二、優波提舍,此譯論議,即佛所說諸經,若作論議問答辯理,分別廣說之經文,即名“論議經”。

節錄自: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本站註:相關佛學百科與辭典內容為後世群眾編輯而成,其內容必有若干錯誤,不能視為正確典故記載,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發表新回應

Filtered HTML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可使用的 HTML 標籤:<a> <em> <strong> <cite> <blockquote> <code> <ul> <ol> <li> <dl> <dt> <dd> <img> <span>
  • 自動斷行和分段。

Plain text

  •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該問題用於測試您是否是正常使用者,並防止垃圾郵件自動提交。
  • 網站文章總數:6444  
  • 網站圖片總數:15398  
  • 網站影視總數:1217  
  • 網站檔案總數:1037  

  • 今日瀏覽人次:818  
  • 總瀏覽人次:1247899  
  • 今日瀏覽文章數:632  
  • 總瀏覽文章數:865209  
  • 今日瀏覽影視數:14  
  • 總瀏覽影視數:2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