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我當馬上施救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有一位禪師的弟子好抱怨。禪師拿一把鹽灑在弟子喝的一杯水中,弟子一喝說:鹹的發苦。禪師又將更多的鹽放入湖中,再讓弟子喝湖水,弟子喝湖水後說:純淨甜美。禪師教化弟子說:......
其實,真正的快樂來自內心,人要想離苦得樂,就必須從內心下手。關鍵我們要知道:痛苦的根源是對自我的執著。因此,一旦你試著不再執著自我,將生活的重心轉為利他,你會發現,內心變得越來越自在、富足,一切煩惱隨著心境的轉變而消失,人生趨向幸福圓滿......
就在我的精神最低谷無助的時候,我開始認真恭讀佛書,恭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按時與師兄師姐共修,每天迴光返照自己,按照佛陀師父法音上的說法,努力地運用在自己生活上。當自己的心態變了,真正的學佛修行了,一念之間,讓我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從痛苦煩惱的我變成了快樂幸福的我......
“平常心”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很多人把它說成是一種處世哲學,對生活中出現的任何意料之外的結果給予客觀、冷靜的對待,也有人認為是“無為、不爭、知足、不貪”等思想與品質,甚至有人誤解為對成敗消極對待,隨波逐流。筆者認為,平常心應該是......
在我沒有學佛之前,常常聽說“煩惱即菩提,痛苦如浮雲”。我對這個轉煩惱為菩提也是非常的嚮往,但是從來不知道該如何去轉化。通過這件事情,我真實的感受到佛法的偉大。感恩每日恭聞佛陀法音讓我樹立了正知正見。當然真正的煩惱轉菩提,是只要能給他人帶來利益的時間,這個時候就是進入菩提的行持了,而不是修個什麼法就煩惱轉菩提了......
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學會轉彎是一種頂級的“智慧”,遇事多轉幾個彎,轉彎才有新的生機。只有懂得轉彎的人,才能擺脫困境,才能找到出路,才能隨心如願。學會了轉彎,才能以平常心去對待一切順逆困厄,轉彎不是畏縮,不是怯弱,而是能進能退,能屈能展。轉彎,就是人生“大智慧”的體現!
我因為自己的愚癡,自己的貪婪,網路刷單被騙走五萬多元,等意識到被騙時如同晴天霹靂一般,痛苦,彷徨,無助,鋪天蓋地的向我壓過來,要知道,五萬啊,全部都是借的錢,以我一個月兩千的工資,不吃不喝得還兩年多,而且我先生現在還待業在家,要是知道我幹了這麼蠢的事,跟我鬧離婚都極有可能!傷心,絕望,自責,壓抑,那段時間真是生不如死!現在......
平時自認為修得還不錯,可是這一次小小的活動,就把我們打回原形,各自的問題習氣,如狐狸尾巴一般很快就顯露了出來,起初我也很惱火,後來憶持到,佛陀曾教導我們要能包容眾生不淨的東西,我們不原諒眾生誰原諒眾生?心想,我也是眾生的服務員,我要做眾生的楷模,我怎麼能和他們一般見識呢,畢竟師兄姐們還在努力修正中嘛,有問題也是難免的,我要理解包容,我要無私,更要付出,做好大家的好榜樣......
每當在手機上刷到關於心肌炎、重症、猝死的連結時,我都會點開看看,在增加了一點常識的同時,也因此心情更加沉重,甚至懷疑自己吃的藥是否有效。懷揣著種種疑慮,我的狀態越發的不好,甚至感覺隨時都有爆發的危險,每天都在誠惶誠恐中度過,這種害怕是控制不住的。世事無常,不要以為自己還年輕,不要以為死亡離自己很遠,只要沒有解脫,意外隨時降臨!直到有一天,我給自己下了個決心......
杜興從鄉鎮到省城,從市級晚報到省屬機關報,從小編到總編,這一路,每次轉折都有“貴人相助”,這是為何?“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透過佛家的這句話,老楊明白了一個道理......
我開始儘量參加共修,認真恭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法著,通過學習《什麼叫修行》,我體會到“舍”是發自內心,沒有私利,不求回報,真心希望對方好的付出,可以是一個微笑,可以是一句暖心的話,可以是搭把手……其實很簡單,就在點滴的生活中。在看到大家都快樂時,自己得到的是更多的快樂。愛人疑惑的問我:“我怎麼覺得你變了?”
人與人相逢,是一場緣,誰和誰相伴,也是一場緣,有時相守只是為了了緣,別離也僅是緣了而已,不是誰能改變得了誰,也不是誰都能被誰改變。曾經有人認為,相處十幾年,或許你在對方心裡,有那麼一點份量,甚至自負地認定,對方會為了你改變一些,可結果往往以失望收場,當一次次的期待落空,一次次的願望,變為眼巴巴地守望,當所有的落寞,只能埋在心底,此時,你是否感受到那一末一廂情願的可悲!偶然間,聽一朋友分享:
紅塵喧囂,起起伏伏,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人,經歷各種事。有人時常豁達、樂觀、喜悅,有人時常煩悶、浮躁、焦慮。我們的心境不一樣,思考方式不一樣,對問題的解決辦法也會不盡相同。如何堅持內心的寧靜、淡定與從容?看了這幾則故事,也許你會從中得到啟發......
如何才能做到“靜心”而不被外境所遷呢?我曾經讀到這樣一個典故。有一個出家人一直很煩惱,自己打坐的時候總是無法集中散亂的心,他覺得是周圍的人在影響他,於是他決定一個人到山裡去修行......
當今社會有個普遍現象,一些學佛修行好些年的人,經書看了不少,做人的道理也懂一些,跟他人分享時說得頭頭是道,口若懸河,但往往說得容易做到難,有時明知自己某些習慣行為不好,但也總是難改過來。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那麼,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知行合一呢?
心有一切有,心無一切無。也許命運的變化,就在你一個念頭的生起。念念為善,福報自來;每每思惡,惡果自食。人生,得失之間,計較的越多,失去的越多。我們無法做到事事隨心意,那就調整心態,即使風雨再大,也能自得其樂。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明白了這些道理,心態也就改變了,我不再貪圖福報,不再抱怨,用正常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考驗。自己改變了,生活自然順暢了。女兒陽光了;兒子也不那麼暴躁了;一年下來除去生活開銷,居然還有結餘了……
我們凡夫俗子平時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念頭,好的壞的一個接一個。那麼,產生了對眾生不利的念頭而沒有付諸行動會造業嗎?會有因果業報嗎?幾年前,我的鄰居養了一頭牛,拴在我家的房後......
遭逢逆境,多數人會神情落寞、委靡不振,抑或破罐破摔從此一蹶不振,進而苟延殘喘,銳氣頓無、意志消沉、跡近行屍走肉,在人間遊蕩。那麼,修行人要怎樣在逆境中矢志不移,學佛如初,將逆境轉為道境呢?
所以說遇事先不抱怨,不埋怨,不嗔怨,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因為喜也一天,愁也一天,不如靜下心來,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努力。當然,更進一步的是,我們從因果的角度去對待每件事情,就會收穫不一樣的人生......
近日,一位被稱為現實版“福貴大爺”的人上了熱搜。十年前,這個大爺因三輪車超載,被交警請下來約談。誰知,交談中,得知大爺的父親死了,母親死了,妻子難產死了,孩子沒了。只有一個患智力障礙的弟弟和一條衰老的黃狗陪著他。十年後,大爺再次出現了,大爺不僅眼裡帶著光,內心還有積極樂觀、自力更生的信念......
佛菩薩的加持,決不能以凡夫的世俗觀點去看,以為一定要大富大貴、名利雙收才是加持。我認為擁有暇滿人身,讓自己在沒有生存壓力等違緣情況下,能精進修行,逐漸走向解脫之道,這才是真正的加持......
一個孩子可能因為得到一個玩具而感覺快樂,一個乞丐可能會因為獲得一頓飽飯而知足。事業挫敗對某些人來說如風輕雲淡,順風順水對某些人來說也不乏鬱鬱寡歡。快樂還是煩惱,源於我們心態的好壞。換個角度看待事情,可能就撥雲見日,豁然開朗......
生活中的一些小痛苦,小煩惱,小挫折,像一隻手掌,看上去雖然很小,但如果放不下,總是拉近來看,放在眼前,擱在心頭,就會遮住人生中的整個晴空。於是,你將錯失人生的太陽,錯失藍天、白雲和那美麗的彩霞......
人生在世,既是“演員”,又“導演”!是“演員”,那是因為我們必須演好自己的人生,不管它充滿多少酸甜苦辣!是“導演”,那是因為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場景,我們都必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好或壞情緒的轉變都只在一念之間......
我的老娘今年正好八十歲了。近幾年,老娘腦梗、小腦萎縮越來越嚴重,一陣清醒一陣糊塗,常常呈老年癡呆狀。老娘忘了很多事情,但從未忘記,我是她的寶……
人生在世,誰不希望自己有個好心態啊。可是,遇到事情要真正調整到好心態似乎又很難?何以故?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思維模式問題。有正面思維就有好心態......
心態變則一切變,第二天這位父親就找到了合適工作,他用一顆感恩的心來面對生活!人生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他也哭;人心也是一面鏡子,照出我們內心的世界,是善良還是醜陋,是光明還是黑暗。起心動念,天堂地獄皆在一念間,一切的一切在於自我心靈的禁錮與釋放,我們才是命運的創造者!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女,晴冕用她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父親久病十年,依然有孝女在前。學佛前的晴冕可能在孝順中夾雜著怨氣,可學佛後的晴冕,把照顧父親看成是為人子女理所當然的孝道和修行對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