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Simplified) English

祿東贊法王得大成就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佛弟子學習南無羌佛所傳如來正法

得到解脫生死的大成就者

侯欲善參觀極樂世界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西方佛國天窗開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趙玉勝往升中品中升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王程娥芬成就顯赫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劉惠秀坐化圓寂殊勝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籃秀櫻居士往升淨土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爲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爲弘一法師。

中國僧俗兩界聞名於世弘一法師, 在近代文藝領域裏無不涉足,他是卓越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優秀代表,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國際上聲譽甚高的知名人士。李叔同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同時,他在教育、哲學、法學、漢字學、社會學、廣告學、出版學、環境與動植物保護、人體斷食實驗諸方面均有創造性發展。 

弘一法師1880年生於天津,俗姓李,名叔同,幼年即聰慧無比。父親是一位篤信佛教的在家居士,在叔同五歲時去世。也許是父親的言行濡染了年幼的他,以緻成爲他後來遁入空門的最始的緣起。在此後三千多個寒暑中,叔同以他獨有的秉性與感悟,對所曆經的人間世事,無一不是全身心的投入,自由自在地揮灑著自己的生命,無論是對自己的國家 、熱愛的藝術以及鍾愛的紅粉知己 ,都傾入了生命中的全部熱情。1898年當李叔同結婚後的第二年,正值康有爲、梁啓超變法失敗,李叔同十分崇拜康有爲,贊同變法,他曾以“ 南海康君是吾師來明志。這種對于變法志士的崇拜侵透了他對於國家命運的憂懷與熱愛,這種情懷又可在風靡大江南北的《祖國歌》中窺見 :

上下數千年 ,一脈延,文明莫與肩,縱橫數萬裏膏腴地,獨享天然利。國是世界最古國 ,民是亞洲大國民。嗚呼!大國民 ……,允將騎獅越昆侖,駕鶴飛渡太平洋,誰與我仗劍揮刀,嗚呼,大國民,誰與我鼓吹慶升平 。”

這是何等爲生於斯長於斯的國度而感到驕傲 !而在1905年秋,他正值年少,東渡日本留下的告別祖國的《金縷曲 》中,又一次酒意詩興,豪放滿懷。

恨年來絮萍飄泊,遮難回首,二十文章驚海內,畢竟空談何有! 聽匣底蒼龍狂吼,長夜淒風眠不得,度群生哪堪心肝剖,是祖國,忍孤負。”

其中“度群生哪堪心肝剖”一句也許是他出家爲僧前朦朧時心跡的剖露,是他在浪跡天涯、遍嘗人間滋味種種之後,終感在塵欲所累的世間,隨波逐浪、自救不了。所以才終于從黑漆激繞的世間解放出來,熱腸而冷眼地透視人間,爲身忘世,勘破自我。

對於自己所鍾愛的藝術,李叔同更是體現了這種忘我精神。作爲中國第一家話劇團“春柳劇社”的創辦人,他所扮演的《茶花女》一劇中的女主角瑪格麗特以及在日本登臺演出的《黑奴籲天錄》中的女主角愛美柳夫人,都給人留下了令人難忘的印象。尤其是他所飾演的茶花女,其優美婉麗,使台下的觀衆爲之動容,情不自禁地跑到後台去與之握手。作爲美術家,他既擅長丹青,又是中國最早引進西洋油畫的人之一,他工于素描、水彩、油畫、國畫及圖案設計。作爲音樂家,他集作詞、譜曲、演奏於一身。他的一曲《送別》至今還傳唱南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其中的情韻使多少不堪離別的性情中人感懷。

此外,他善書法、金石,各體的碑刻他都臨摹過,寫什麽像什麽,即使在出家摒棄了一切藝事之後,也亦獨獨沒有放棄書法,常以手書的經文佛號贈與他人,繼續以他的藝術與對佛的參悟來啓迪世人。對情愛,李叔同亦是傾其真情,無論是對生身之母,還是歡場女子,亦或是異國女郎,他都是以人的情感摯愛著。他對母親極盡孝道,因爲念其母不是父親的正室夫人,他格外體諒母親的一顆孤苦與難以爲外人道的情感,不惜攜母南下上海,爲的是給母親一個舒適甯靜的環境以慰其心。甚至在他出家以後,每逢母親的忌日,他都要設法紀念。然而正是這樣一位多才多藝多情,瀟灑豪放的翩翩佳公子,在從日本回國後,竟於1918年農曆七月十三日,在杭州虎跑大慈寺剃除須發,披上袈裟,正式出了家。

出家後的李叔同,法名演音,號弘一。從此將他半生“絕代才華絕代姿”的生涯劃上一個句號,竹杖芒鞋,嚴持戒律,勤學苦修,廣事弘揚,成爲被佛教界推崇的中興南山律宗的一代高僧。

以李叔同的蓋世才華與絕頂的情智,在他剛值三十九歲的盛年就已達到了藝術的顛峰。但他是絕不會囿於其中而滿足的,他要向著生命的最根本深處去探究。說到底,學術、文藝不過是生命存在所依託的形式,連身體都是生命的物化,而財産、子孫、情愛也只是生命存在的外延。對生命的究竟與根本的探究是弘一法師這樣悟性極高的人最終要追尋的。本來衆生的苦迫,皆因貪愛所系,愛爲系縛的根本,也是現在、未來一切苦迫不自在的主因,愛的含義極深,如膠漆一樣粘連而不易擺脫。 雖以對象種種不同 ,而有種種形態的愛染 ,而對於身體、財産、子孫、情愛以及藝術、事業都可歸於愛染的種種形態,是世間無明的境界之愛 ,即有我即有我所。由於愛本身的特點 ,於是就有無限的欲求與無限的煩惱。“ 什麽是自己,什麽是自己所有?”這是李叔同在體驗了生命愛染的種種形態之後註定要思索的問題。他先在一本日本雜志上看到一篇關於斷食的文章 ,又讀了一些理學和道學的文章,於是到虎跑大慈寺去斷食。第一周,半斷食,漸減食量;第二周,全斷食,只飲泉水;第三周逆著第一周的順序而行之,一直斷食十七天。他將斷食期間的感受詳細記錄下來。這段時間他的感受非常清涼,感覺亦特別靈敏,能聽人所不能聽到的。悟人所不能悟到的。有此體驗之後,他始覺此間的喜樂才是生命的真樂,是超越世間爲貪愛所系縛的一切的人境之樂,找到自己,找到真我。

出家前,弘一法師把平生所用的印章贈給西泠印社,把書籍、字畫、衣物,分贈給幾個學生,毅然離俗棄世,做和尚,修淨土,研戒律,把俗人以之爲苦的視爲至樂。唯此,才能解釋爲什麽出於豪門世家,遍嘗人間錦衣玉食 ,在溫柔富貴之徜徉徘徊了半生的叔同終于參破世間的迷情,一入佛門,青燈古佛,勤研戒律 ,終此一生。唯有此,才能解釋昔日憐香惜玉的叔同,能在與已廝守了十年之久的愛妻前去探望之時,閉門不見,致使其痛不欲生,揮淚離去。哪知此時的弘一法師已非昔日的叔同,他早已不爲世間的愛染所系,一心向佛,遵守戒律。

出家後的弘一法師生活極其嚴肅,一改昔日貴公子的面貌。他起初修淨土宗,後修律宗。律宗是很嚴格的,一舉一動都要嚴守戒律。弘一每次坐籐椅時,都要把籐椅搖一下,怕一下子坐下去會壓死籐椅縫中的小蟲 。他曾親侍當時名播中外的印光大師,親眼目睹大師儉樸的生活,這對弘一影響很大。他的生活也極盡儉樸,他常把別人對他的供養移作佛教事業經費,自奉很薄,他行遊各地時,錫杖芒鞋,三衣一缽,有時自己還挑行李,完全是一個苦行頭陀。他嚴守“ 過午不食的戒條,有時缺醫少藥,生活清苦,以緻於體質都變得非常贏弱。弘一法師到浙江、福建一帶由寺院掛單或閉關,每到一處都要用大量的時間整理佛經,以振興南山律宗。他把修道參佛的功夫融於日常的意理機趣。出家後的弘一法師,舊日的朋友學生常去看他,還有慕他在俗的聲名的人,想一睹他的風采。但法師清臒消瘦,淡泊篤定,全無當日的風流意氣之態,且常微笑默然,並無高談闊論,緻使慕名前去的不少人非常失望。這恐怕是悟道之人的心態,明白以後不願也不能更多的表達。很多向他求字求教的人,弘一法師也只是寫一些最爲常見普通的如“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持贈,言談之處總是讓人潛心修律,嚴守戒規。而且他對人的教誨也是從日常的生活著手,全無故弄玄虛之處,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萬事萬物。拜他爲師的寬願法師一直跟隨在弘一法師的身邊,弘一教他學文化,教育他怎樣處世接物,認真做人,並教他許多格言。如放寬肚皮容物 ,立定腳跟做人”,“律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風”;“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立志要苦 ,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所以,出家後的法師對人對事淡然處之,不掠不怒,從容應對,真正做到了他教誨於人的“ 人到無求品自高。他對寬願法師說過:“ 人生在世,有三大難得。一是中國難得,二是佛法難聞,三是良師難遇。”弘一法師對此還逐條加以解釋,言中國是世界上人口衆多、地大物博、風景秀麗、曆史悠久的文明大國,能做中國人是何等幸福。佛法難聞 ,則是做一個和尚並非穿 袈裟就算是皈依佛門了,必須排除一切雜念,堅持戒律,勤學苦修,才能得道,才能超度衆生。學佛得道,必先求得知識學問,深透理解佛經的精義。要達到這一步,又需借助一定的 方法,這就需要良師的誘導教誨,指引道路。這是弘一法師究 其平生所悟,言詞雖平實樸素,然卻是爲身處世的中道,是法師的自覺覺人,自度度人,雖是對出家弟子而言,而對於聲聞之人,亦有本限的義理。他不僅這樣教誨後生弟子,在出家修行的過程中那種認真嚴肅,首重器識的高尚品德,較之在俗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體現在他的一言一行中。弘一法師既從繁華的世間遁入空門,早已把浮名看淡,因此在他修行期間對於世俗的應酬,盡量回避,尤其不結交官場中人。

1937年,弘一法師應青島湛山寺之請,前往講律。行前約法三章:一、不爲人師;二、不開歡迎會;三、不登報吹名。而且爲了防人接船,他特地臨時改搭他船。到了青島之後,除講律外,閉門謝客。有一天,青島市市長來訪,法師拒絕會面。市長設齋邀請,也請不到他。弘一法師特寫“爲僧只合居山谷,國士筵中甚不宜”的偈句來婉謝市長的盛情。 1937 年抗戰爆發,法師不顧炮火連天,依舊按預定日程行事。這年冬天,廈門時局緊張,大家勸弘一法師赴內地避難,他卻堅決不願離開廈門,自己給所住的房室題名爲“殉教堂”,誓爲諸寺院護法,與共存亡,如逢變亂,願以身殉,並以詩“莫嫌老圃秋容淡,猶有黃花晚節香”來言志。這種高標傲世的節操亦可在他 1941 年冬的紅菊花題偈的詩中看出:“亭亭菊一枝,高標矗勁節,雲何色殷紅,殉教應流血。”他自稱“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並對此解釋“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捨身命犧牲一切,勇猛精進,救護國家,是故救國必須念佛”。他把身、家、國三者的認識統一起來,真正做到了忘卻我所有的世間,勘破自我,不從自我的立場看世間,從而真正地理解了世間,救護世間。也從此語中亦可以看出,他早年對祖國的滿腔熱血,這時已融化到虔誠的弘法中去,並且置自己的生死於度外了。

1942年,弘一法師自感將不久于人世,提前將自己的死期寫信告知幾位如夏丐尊一樣的知交,然後寫下“悲欣交集”的絕筆,此時,他眼中盈滿了點點淚水。

弘一法師的一生,無論是做人、爲僧,都將生命的熱情傾注到自己所熱愛獻身的事業中,以過人的智慧對生之方式進行自覺的選擇,從而使他的生命在生死流變的過程中超越了生死,作了永久的解脫,實現了無限清淨 。

1918年,弘一法師38歲出家,194262歲圓寂于福建泉州開元寺。依據有關他的大量史料和傳記,弘一法師可成就中國近代歷史第一的則有十三個之巨。謹敬列如下:

一、1906年考入日本東京最高美術學府學習西洋繪畫,主持創辦中國第一個話劇社團“春柳社”。

二、1906年主編中國第一本音樂刊物即《音樂小雜志》介紹西洋音樂和自己創作的歌曲到國內發行。

三、1907年組織中國第一部話劇《茶花女》在日本東京爲國內賑災義演,主演茶花女傳爲佳話,開中國話劇先河。

四、1908年作爲中國第一位將西方通俗音樂介紹到國內的音樂家,如填詞《送別*長亭外》傳唱百年至今。

五、1912年中國採用圖文廣告藝術第一人,時任上海《太平洋報》美術編輯,一改國內長期單調乏陳的文詞版面。

六、1913年第一位編著《西方美術史》教材,講授西方油畫藝術,著名畫家徐悲鴻等爲推進者。

七、1914年中國美術史上第一位採用男模裸體寫生課教學的美術教育家,著名畫家劉海粟緊爲其後1915年採用女體寫生課第一人。

八、1914年最早介紹《石膏模型用法》用於西畫教學,著名畫家豐子愷、潘天壽乃大師高足也。

九、1915年最早創作、倡導中國現代木版畫藝術的教育家。

十、1915年最早撰《西洋樂器種類概說》,開創了鋼琴音樂教學的先河,音樂家劉質平乃大師高足、在俗弟子,情同父子。

十一、1931年第一位自撰自書佛教對聯集——《華嚴集聯三百》弘法利生,在中國佛教藝術史上留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

十二、第一位重興泯滅了八百餘年最難修的唐朝南山四分律宗。他過午不食,苦行戒律,著述佛理,辦佛學院弘法,尊奉爲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十三、第一位對傳統書法審美觀進行革新的藝術大師,他的書法稱古今絕無的“弘一體”。他將中國書法藝術別開生面依西洋畫“形象”美學理念表現,並用佛教靜觀法打破傳統元氣論以動態氣勢美學作爲書法的本體論基礎,開啓了新的書法審美道路。


相關視頻

別人認為很苦,弘一法師卻無苦可道

弘一法師將瑣碎的日常生活過到如此境界,人家說他在受苦,他卻仿佛在享樂,一茶一飯,他都愉悅,恐怕他人山珍海味裡所品到的,還不如他在白菜裡嘗到的滋味。對於一切的際遇,他全無成見,認真對待,這才是真正的修行自在。

https://youtu.be/FGTeG6EWrHs

發表新回應

Filtered HTML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可使用的 HTML 標籤:<a> <em> <strong> <cite> <blockquote> <code> <ul> <ol> <li> <dl> <dt> <dd> <img> <span>
  • 自動斷行和分段。

Plain text

  •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該問題用於測試您是否是正常使用者,並防止垃圾郵件自動提交。
  • 網站文章總數:6475  
  • 網站圖片總數:15453  
  • 網站影視總數:1226  
  • 網站檔案總數:1037  

  • 今日瀏覽人次:83  
  • 總瀏覽人次:1295860  
  • 今日瀏覽文章數:66  
  • 總瀏覽文章數:903936  
  • 今日瀏覽影視數:0  
  • 總瀏覽影視數:2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