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相傳,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亦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但不知從何時起這一祭祀先人的節日居然演變成了今時今日的“鬼節”!
第二階段專訪節目:「佛弟子訪談」,現邀請到世界佛教總部副主席 、國際佛教僧尼總會名譽主席證達教尊受訪,於空中暢談佛教、佛學、佛法的相關問題:
作為正常的人,可以不瞭解某些方面的知識,但不可以狂妄自大,對所有自己不瞭解、不掌握的知識一味地否定。作為佛教徒,對浩瀚如海的佛教知識不瞭解、不掌握是正常的,但決不可以“行家裡手”自居,對超過自己認知範圍的佛法真諦予以否定。否則,不僅犯了所知障,而且會犯下謗佛謗法的五逆重罪!
這個公案告訴我們,神通是修行過程中的自然產物,是“副產品”,但不是學佛修行的目的。神通敵不過業力,不能轉換因果。無論有多大的神通,也不屬於成就解脫的本質......
學佛不是掛在嘴邊的口頭禪,生活佛法化,問問自己是否有把 佛陀在法音裡提到的正知正見落實在生活中?曾幾何時,我的另一半看到我晚上做功課念經,就起煩惱心,想想那時的我太自私,只顧自己要做功課,卻沒有顧慮他的感受,心中還產生對他不諒解的念頭,覺得他怎麼不學佛,那時的我深感委屈。而多年後的今天,佛法改變了我對學佛的錯誤知見,修行就是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和家人的互動是最自然的,彼此最真實的一面展露無遺,修行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在人群中修......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絕大多數所謂虔誠學佛修行的人,雖然起早貪黑、不辭辛勞、誦經念佛一輩子,卻沒有多大受用。殊不知大都是一直在邪惡知見和錯誤知見裡面打轉,直到臨命終時痛苦加身,輾轉呻吟,哪裡還可能提起正念一心不亂念佛求往升呢。一次在寺廟裡我就遇見過一位“虔誠”的學佛人......
是該無奈還是憐惜世人的執著呢?或者會反思自己如果當初不那麼執著也不會讓自己陷入情結,遭受那些煩惱痛苦了吧。但不管怎麼說七夕都是我們家喻戶曉的有情人的節日,是我們的一個習俗。只是經過了時間的磨煉,有情的人們既能拿的起,也更能放得下了。願天下有情人都能明信因果,隨順因緣,該留則留,該走則走,不再執著......
七夕,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富有傳奇又浪漫的色彩。愛情源於生活,又好似高於生活,卻又沉澱在生活中。筆者隨機採訪了幾位朋友和同事,我們一起來傾聽他們的心聲......
次日清晨,尚在睡夢中的我被家人的吵聲驚醒,各種驚喜不斷傳來。父親原本烏黑的手指甲一夜之間變亮;最令人揪心的胸頸部氣泡也消失大半;其它不良症狀明顯改善,病情突然間輕了很多,聞訊趕來的醫生亦是不知所以然。父親病危的陰影散開了,死神離開了我的父親。家人們的心情開始變得輕鬆起來,都在讚歎我有個了不起的師父,讚歎佛法的加持力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