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三十)

三十、
久執之爭,是為雙錯,原何也,互見其過兮,互識自優兮,久之誤重,則弗見其對惱耳,由是無爭于執也。
   雙方長時間互相執著的一種爭鬥,相互說長道短的一種爭執,實際上是大家都有錯,而不是某一方面的錯誤。這裡的主要原因,是大家互相之間,都只看到自身的優點,總覺得自己有理,而沒有注意各自的缺點、各自的不足、各自的錯誤,你說我的過錯,我說你的過錯,雙方爭執不下。其實相互不讓爭強鬥勝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私心雜念的表現。而時間越久錯誤就越重。這時候如果我們反過來想一想,你在指責對方時,他痛不痛苦、煩不煩惱?我們在說他的時候,對方一定會很煩惱、很痛苦的。所以,如果我們把私心雜念去掉了,就不會去一味的責怪對方的不是了,而多作自我批抨,這樣,自然就沒有爭論可存了。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九)

二十九、
嘆息之敵弗可視,視則明日復明日,嘆息之時即為功,莫讓嘆息代行功,識破機關當下道,何來惱悔與嘆風。
社會上有很多人動不動就灰心嘆氣,實際上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現象,這是阻礙事業成功的一種暗藏之敵,因此,我們絕不可輕視它。如果說今天受到一點挫折便哀聲嘆氣,一愁莫展,自己鼓不起勇氣了,那麼這件事就會一天接一天地拖下去,甚至於被徹底拖垮,這個事業就再不可能成功。所以,我們在一遇到挫折而想要嘆息的時候,就應當及時把嘆息化為力量,不去嘆息,而代之以行動,千萬不能讓嘆息把我們行動的時間占去了。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自己就不會再有後悔和煩惱了,一遇到什麼事,當下就做,轉化嘆息為行動之功用,這才是智慧的做法。

清朝光緒帝父親為何要用欹器警示自己——滿招損?(在路上)

古人告誡我們“滿則損,謙受益”。即便無上正等正覺的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也是處處告誡修行人要謙虛謹慎,不可自傲、驕狂、自以為是,更是為世人做表率,處處稱自己是“慚愧者”“眾生的服務員”......

山水畫《巴山小景》,湖心和三五間房舍分外醒目

真正的聖德之衣我們才要禮拜(凡世塵印)

這一聖境,說明只有真正的佛菩薩聖者才會有的不可思議的聖量功德!這豈是一個罪人臨時剃光頭系片袈裟就想有讓羅刹母頂禮的功德!當前,這種有違因果,充滿邪見的故事流傳,值得所有佛弟子警惕......

如何對待家人,是修行人最真實的考卷(小米)

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我深知學佛人成就解脫絕不是靠喊口號,搬理論的,有德才有境。當一個人心中還有私心雜念、分別心、嗔恨心、貪奪心、嫉妒心、狂妄心、驕傲心、不知羞恥心、自以為是心、欺騙他人心,又怎麼妄想成為佛菩薩那樣的聖者。心底無私天地寬,腳踏實地走下去......

佛油子!你自己不想解脫,何必拉我做墊背!(文瑞)

由是,諸多初學佛者被誤導。輕者,學無受用;重者,犯下謗佛毀法的地獄重罪。他們的所謂“輔導”實際是拉人做他們的“地獄墊背”。我就曾因為“佛油子”的誤導而犯下重罪,幸虧佛菩薩眷顧慈悲,讓我很快走出陰霾,得遇真正的佛法和師父......

AM1300中文廣播電臺-佛弟子訪談(十):專訪美國舊金山華藏寺住持 若慧法師

第二階段專訪節目:「佛弟子訪談」,接著邀請到美國舊金山華藏寺住持 若慧法師受訪,於空中暢談佛教、佛學、佛法的相關問題:

您知道舊金山華藏寺住持若慧法師到美國親近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後,對法師造成了哪些影響嗎? 
您知道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究竟是怎麼樣的嗎?
您知道佛教是怎麼創立的嗎?它的創立宗旨又是什麼?
您知道「佛陀」這個詞所代表的含義是什麼嗎?
您知道佛陀所具有的「三身」是什麼含義嗎?

為何“貢高我慢”者終究難成大事?(城鑫湜溢)

在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一些人:他們因對公司或組織做出貢獻而常常目中無人,高高在上,認為老子天下第一。這些人有的雖是行業精英,聰慧過人,但最終都是曇花一現,難成大業。為什麼?

頁面

  • 網站文章總數:6807  
  • 網站圖片總數:16689  
  • 網站影視總數:1529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61  
  • 總瀏覽人次:1916973  
  • 今日瀏覽文章數:56  
  • 總瀏覽文章數:1412699  
  • 今日瀏覽影視數:2  
  • 總瀏覽影視數:4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