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我當馬上施救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一則公案:有一個年輕人他的名字叫光藏,在沒有修學佛法之前,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個佛像雕刻家並有所成就。希望在佛像知識方面能得到東雲禪師指點。於是光藏就在某一天拜訪到了東雲禪師。見面後的東雲禪師,直接叫他去井邊汲水。當東雲禪師看到光藏汲水的動作後,突然破口大駡......
今天,很多人都把眼光盯到一個詞——“財富”上了,他們都在想著怎麼販賣他們的“知識”,怎麼把他們的知識變成財富。至於什麼是感恩?什麼是責任?很多時候已退而居其次了。於是我們感歎世風日下,感歎道德敗壞,感歎人心不古。我們還是沒醒悟過來,我們在宣揚“知識就是財富”,卻遺忘了一些更加重要的東西,沒有人去反思我們失去了什麼!就如同這個故事......
生活中我們常遇到這種人:想報個英語班,比較了半天不了了之;為健身買張會員卡,結果一年也沒去幾次;宣佈一周要看一本書,結果一年下來書的封皮還是嶄新的……為什麼我們經常半途而廢,無法堅持呢?為什麼我們總感覺事情卡在一個矛盾點上無法突破呢?請自問三個問題找到病根,“對症下藥”......
“我命我做主”是無知的體現,既不知因果,又不懂佛理,完全是愚癡的認知,只會把自己送入無盡的輪回境地。那些如法修行,依佛教戒已證到生死自由的大聖者們,想生則生,想死則死,生死完全自由掌控,那才是真正的自己做主!
佛陀的這一事蹟,深刻地教化著佛弟子,要時刻維護自己的祖國與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如果認為學佛或出家,就可以不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前途,那是十分錯誤的。佛陀還說法教導我們要不違國制,也就是不違反國家法律制度,不漏國稅即不偷稅漏稅,不做國賊即不做間諜賣國,用今天的普通話說,就是要做一個愛國守法的好公民。當年南無釋迦世尊如是,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亦復如是......
「沉迷於報復的慾望,比傷害我們之人的行為,對我們福祉造成的長期傷害更大。」看完後,她心有感觸,眼淚簌簌地滑落她的臉頰。因為,長期以來她心中充滿怨恨,生活毫無品質可言......
假日裡的一天,同事的孩子在路上,遇到了一個懷抱嬰兒的年輕女人。女人先是問路,接著便面露難色地說,自己是來杭州旅遊的,可錢包卻被人偷了,想向他借點零錢坐車。孩子聽了女人的遭遇,從口袋裡掏出錢包,毫不猶豫地將幾枚硬幣遞了過去。年輕女人連聲道謝,誇他是個善良的好孩子。小傢伙正準備將錢包放回褲兜裡,卻彷彿忽然想起了什麼......
D哥總是挖盡心思做所謂的巧功夫走捷徑,可時間一久人家終究是要知道的,俗話說,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就像佛陀說的人通的道理。慢慢大家都會知道瞭解的。他一直奉行“做得好不如做得巧”作為座右銘,可最終的結果可能連他自己都想不到吧......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這個千古不變的因果定律告訴我們:只管種下善因的種子,收穫的必將是豐碩的善果。在晚清歷史上,曾經出過一位傳奇的紅頂商人胡雪岩,他的成功有很多原因,但他總是在別人困難的時候“肯給予別人幫助”的精神卻是他成功的關鍵。在他幫助過的人中曾經有一名商人......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比較是造成傷害的根源之一,也是很多人快樂不起來的原因。很多煩惱的事情都是我們分別執著而來的。生活中之所以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正是因為我們常常不自覺的去跟別人比較、攀比。最近聽了一個故事,很是耐人尋味......
難道那麼多的聖跡都無法震醒我們嗎?難道我們真的只會一葉障目,掩耳盜鈴,在事實面前自欺欺人?難道我們還要繼續做葉公好龍式的學佛人?還要依舊做愚迷淺見甘願沉淪苦海的世俗人嗎?
當你“言行”不一致的時候,你的身、口、意三業已經沒有任何與佛、與金剛上師相應的可能了!這個時候,不論你如何形象端正、言辭有力、表顯虔誠,端起一個入門多年的師兄師姐形象來教導初入門者、或是自己的親朋後輩,都是一種表面功夫,生不起實際受用......
法王阿王諾布帕母在《子必依論》 - 《修行人的十種表面》當中告訴學佛弟子們:“若不按法而行反而教人乃為表面”!這一種表面是針對自己都做不到依教奉行、按法而行,但是卻去教人、去要求人,這是淪于表面了......
這當中的“做了就做了,完了就完了,甚至馬上就忘了,要形成天然本質上的善良和慈悲”告訴我們的就是不著相的布施,天然自然的做,甚至連這麽做是在“做好事”都不自覺的話,就是天然本質的善了,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無染的布施!但是往往世俗中人,將金錢、財產、物質、地位看得太重......
如果這些我們都不是真信,都是打折扣的信,那麽就很難相信對於佛經當中的種種神通智慧、無上妙智、就更難生起純净的信,人世間的苦擺在面前都不信是苦了,那對於沒有親身經驗過的神通妙用說信就可能違心了,那還誦什麽經,誦經就是表面!
在參與各種佛行事業與自己功課的修持如:法會 共修 誦經 修法 持咒 念佛 ...等等結束後,都需要將所造的善業功德做迴向,而究竟什麼是迴向呢?迴向的意義與對象又是什麼呢?迴向的原義是......
直到我有機緣學習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及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懂得了因果,才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父親確實很善良,但那份善良只是對人的善良而不是面對所有生命的善良。記得,小時候農村的廚房非常多蒼蠅,每到晚上,蒼蠅掛滿灶臺上掛鍋蓋的杆子,每到入夜,父親......
有人說:“我什麼都不相信,我只信錢,只要有錢就可以。”說什麼都不相信,只信錢,那他還是有信仰,他信仰錢。道德仁義不相信,因果也不相信,這是很危險的。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很多社會問題如犯罪、恐怖事件,就是因為沒有道德仁義、沒有相信因果。一個人沒有道德底線就會為所欲為,甚至突破法律的約束,什麼事都敢做。其實,因果是鐵定的宇宙法則,不管你信不信都客觀存在......
有幾個人能夠把障礙當作是鍛煉自己的機會呢?生活中遇到一點小困難,就認為自己“障礙大”,不去反思、反省,這是合格的修行人嗎?我們到底在執著什麼?障礙大到解決生死大事都拋到九霄雲外了嗎?《藉心經說真諦》裡記載有一個公案......
古人言“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在佛門中更是如此。從古至今,從最為著名的寒山、拾得公案,到一些不為人知的秘辛,都可以充分證明佛法深不可測,聖者的行為凡夫難以揣度,有的甚至稀奇古怪。在解放初期,國家要求戒大煙,民間卻苦於缺少戒煙藥。一天,一位奇特的西藏喇嘛來到了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