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Simplified) English

“枯者從他枯,榮者從他榮”是讓我們認命嗎?

“枯者從他枯,榮者從他榮”是讓我們認命嗎?

《五燈會元》中有一則公案,說的是唐代高僧惟儼禪師(別號藥山)曾指著山上枯榮二樹,問弟子:“是枯的好,還是榮的好呢?” 弟子道吾回答:“榮的好。” 另一弟子雲岩回答:“枯的好。” 正好有個小沙彌走過來,小沙彌答曰:“枯者從他枯,榮者從他榮。”

萬物枯榮有其規律,鮮花不會因為人們的喜愛而永遠開放,四季也不會因為人們的好惡而變化缺失。既然我們無法左右外物,枯榮由他就是最好的心態。在這種心態的引導下,擁有一種不執不滯、任運自在的日常生活態度。

但是,有人卻曲解了這則公案,說:“好運、壞運都是命中註定的,你只需要接收就行了。什麼奮鬥,拼搏都是瞎使勁。”

這是將“枯榮從他”,拿得起放得下的坦然不執著,理解成了隨波逐流的宿命論。這其實是對佛教,佛法,對因果一知半解,甚至毫不瞭解,才會產生這樣錯誤的想法,說出這麼荒謬的言語。

有一個寺院的方丈,他觀照到寺院裡的一個小沙彌還有七天的壽命,就讓他回家去看看父母,七天后再回來。當這個小沙彌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場大雨,他看到一群螞蟻馬上就要被雨水沖走了,趕快將它們救了起來,等到了七天,這個小沙彌回到了寺院,方丈非常驚訝,不對呀!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是我觀照錯了嗎?於是他馬上入定,看到這個小沙彌在路上救了成千上萬只螞蟻,給他增加了陽壽。這個公案告訴我們,就是要通過行各種善業轉換因果,而不是命中註定。

入法門論》中開示:“佛法二字,包括著宇宙間的一切有為無為之真諦、本來面目。簡而言之,即是講,宇宙間的一切因果即是佛法”。我們今世所經歷的一切都是因果所定,而非命運或神靈的安排。那麼,這因是誰種下的呢?當代住世的佛陀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藉心經說真諦》中說法:“只要是身、口、意產生的一切作用,就要造一切業,造業自然就種因了,因種在那兒就必然有果,有因就有果。”所以無論好因、壞因都是我們自己種的,結出的好果,壞果也必然由我們自己承擔,因果不昧絲毫不爽。

唐代高僧悟達國師,一念不慎,對御賜的沉香寶座起了貪著之心而冤孽上身長了人面瘡,痛苦無比。這人面瘡與國師十世前有著殺身之仇,累世都在尋求報仇的機會,但十世以來,因緣不成熟,一直無法得報。這一世悟達國師更是高僧,但由於對御賜的沉香寶座一時起了貪著之心,才讓它抓住機會。後蒙迦諾迦尊者賜其三昧法水,令之解脫,才與悟達國師了卻這一段夙怨。悟達國師,宿世皆為高僧,精進修行,好比樹之“榮”,但一念名利心起,惡業現前,如同樹之“枯”,不論枯榮,十世前種下的惡因,十世後也逃不掉因果的報應。

 

“枯者從他枯,榮者從他榮”。那是明白了因果法則後的釋然,是對宇宙萬物生滅現象的一種坦然。是一種無論外界如何暄囂變幻,自己看破放下後的波瀾不驚。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真正明信因果的人,在瞭解人生的種種枯榮皆為無常後 ,不會被世俗的功名利祿所誘惑,不會因困難挫折而消沉;明信因果的人,只會從因果入手修增上善緣,離避惡緣;明信因果的人,會通過學佛修行轉換因果,證得解脫成就!

“枯者從他枯,榮者從他榮”。是學佛人不變隨緣的放下,是隨緣不變的閒庭信步。不執著,並不是隨波逐流的消極,而是一種順應因果法則的自身進取。

撰文:南梔

編輯:凡世塵印

轉載自:網易 福慧慈緣

https://3g.163.com/dy/article/GKEUMB8Q05526BTH.html?clickfrom=subscribe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發表新回應

Filtered HTML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可使用的 HTML 標籤:<a> <em> <strong> <cite> <blockquote> <code> <ul> <ol> <li> <dl> <dt> <dd> <img> <span>
  • 自動斷行和分段。

Plain text

  •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該問題用於測試您是否是正常使用者,並防止垃圾郵件自動提交。
  • 網站文章總數:6480  
  • 網站圖片總數:15462  
  • 網站影視總數:1227  
  • 網站檔案總數:1037  

  • 今日瀏覽人次:767  
  • 總瀏覽人次:1304743  
  • 今日瀏覽文章數:611  
  • 總瀏覽文章數:911029  
  • 今日瀏覽影視數:29  
  • 總瀏覽影視數:2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