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我當馬上施救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想我先前之所以為煩惱所困,就是因為人生缺乏真正的目標所致。沒有遠大目標就容易表面學佛,就不肯老實修行,心胸也必然狹隘。現在靜下心來想想,相比未來佛土世界中那永恆無盡的幸福,只要做事不錯因果,那一點點挫折算得了什麼呢?他人的是非與自己學佛又有何關?
我用所學的佛法來開導他人,看來還真管用。說心裡話,我深深體會到學佛真好,讓我明白了很多人生真諦,也去掉了很多所知障和迷信思想,現在遇到事情都會用因果去思考問題,很多看似難以解決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隨緣放下。鄰居可以偷走我的錢物,而心性的光輝永遠偷不去!
面子是皮,尊嚴是骨,尊嚴掌握在自己手裡,面子卻是別人給予的。每個人心底對於面子都有一個自己的認知,但是在乎面子的不一定會有面子,不在乎面子的最後人人都給面子......
在現實生活中,煩惱總會在不知不覺中襲來。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家庭生活中,違緣來時,表面上風平浪靜的我,內心卻常常是已經波濤洶湧了。新年過後第一天上班,辦公室迎來了一位新同事......
想一想文中那年輕的士兵,他能夠在當晚原諒、當晚放下,表面看起來是原諒別人,放下別人的錯,其實更是放過了自己,解脫了自己的苦。這是將本來的惡因緣轉換成了相續的善緣......
從這個公案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到佛法上的緣起是多麼微妙。沒有因緣,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也渡不了;反觀阿難,即使還未證道,卻能攝受渡化有緣眾生,真是“天雨雖廣,不潤無根之草;佛法無邊,難渡無緣之人”......
往大理說,那就是格局不夠。很容易就會陷入到“你視我如草芥,我視你如敝履”的惡性循環,然後一個不小心就鑽了牛角尖兒,災禍隨之而來,最終導致絕望自毀或者偏激毀人殃及無辜。所以,凡事都別太計較。那麼,當有人罵我們,欺負我們時該如何處理呢?
在沒有學佛之前,我是個無神論者。我知道有不少人也和我當初一樣,覺得沒有看到過佛菩薩,怎麼相信會存在?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認真想過這個問題。人作為這個地球上的高等生物,同無窮的宇宙比起來其實真的是太渺小了。科學家們宣稱將為人類探索更多未知領域,於是世人皆點頭稱讚說好,並且對未來充滿期待。而現在有無上覺者直接告訴你宇宙的真諦和生命本源的智慧時,你卻搖頭說不相信。為什麼呢?因為沒有看見。沒有“科學”的證據擺在實驗室。對,這就是大多數人的理由。我們從小也是被這樣的觀念影響著長大。但是,所謂科學,是否科學?
逝去的永遠最美,擁有的常被忽略!老人在思念亡妻時,是否問過自己:如果沒有那場大火,在朝夕相處的平凡日子裡,在柴米油鹽的消耗中,可還有這般唯美的愛情?又倘若,妻子僥倖逃離那場火災,落下殘疾,自己能否幾十年如一日的伺候?也許張德全老人做到了,腦子裡那些美好也淡去了......
那天,我正在認真恭讀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所說法《藉心經說真諦》之時,一位佛友來訪。當他知道我讀的這本大部頭書是當今住世佛陀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說法時,甚為驚訝。佛友勸我“懸崖勒馬”,為此我們展開了討論。友人走後,我陷入了深思......
某選秀節目中,一位女士在作畫,她對著一個年長的評委一通亂畫,台下的評委們看得不以為然並且都失去了耐心,於是集體滅燈。這位女士忍著委屈繼續畫,最後將圖畫倒轉,撒上白色的粉,呈現出另一個評委的像。此時大家都驚呆了,紛紛向她道歉。這就是偏知偏見導致了誤解,值得我們深思......
儘管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認知,但我們習慣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外界,符合自己的認知就是正確的,不符合自己的認知就是錯誤的。矛盾和誤解,也就從中產生了,因為一切從“我”字出發嘛。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帶彎鉤的“刺”,當外界說我們不好、傷害我,詆毀我、與我們觀點不同的時候,我們就會把外界這些資訊統統“鉤”進來分析,變成執著、煩惱,被外境所遷,進而在語言和行為上做出回應。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小事變成了大事,小問題也變成了大問題......
雪姐讓她丈夫不要想得太多,心底無私坦蕩蕩,我不染不執就啥也潑不上,也無需解釋;這是我的因果業報,更是考驗,青山原不動,浮雲任去來,隨他們去說吧。如果無人謗我、害我,怎麼能修煉出忍辱心,還得要感謝他們,我還是繼續每天功德回向給亡人,也祈願他們能找到丟失的手機。雪姐說,跟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受的迫害、誣陷和誹謗比起來,我這點算什麼?
欲望是一個既不容易被滿足也不容易被戰勝的東西,就像鹽水越喝越渴。我們要時刻反省自己是應該滿足一千個欲望,還是去戰勝一個欲望?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欲望來打擾,有時候我們會順從心意來滿足這些欲望,但很快又會有新的欲望產生。為什麼我們不想想克制,甚至戰勝欲望呢?
由此,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釣魚者大都只是為了休閒,而不是為了吃魚,正所謂“釣翁之意不在魚”只要我們開了口,大都會慷慨相送。同時,只有我們放下臉面,勸他們戒殺放生,終會有“收穫”的......
看了任正非的“放下給狗吃的面子”這句話,想起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法音裡講過的一個真實案例......
一個孩子可能因為得到一個玩具而感覺快樂,一個乞丐可能會因為獲得一頓飽飯而知足。事業挫敗對某些人來說如風輕雲淡,順風順水對某些人來說也不乏鬱鬱寡歡。快樂還是煩惱,源於我們心態的好壞。換個角度看待事情,可能就撥雲見日,豁然開朗......
看著新聞報導,我想到這野火燎原就好像眾生與生俱來的貪、瞋、癡三毒火,眾生自私貪執渴求世間的情愛、名位、利祿、財物等等,貪執得越多,火燒得越旺,一旦渴求無法滿足或利益受損時,就會瞋、怨、氣、恨,失去理智,進而產生不好的念頭,謀、謗、奪、害通通都會出現......
直到有一天,我聞聽到一盤法音《不要上魔的當,斷除我執向菩提》,我當下慚愧不已,跪在佛相前深深懺悔,懺悔我往昔所犯的諸多惡業。以前我執非常重,一心向外索取,嚴以待人寬以待己,這是一個多麼自私的我呀!恭聞完這盤法音,我終於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任何的逆境都是生活對我的考驗,都是我的因果造成的!
我曾經是一個學佛團隊的負責人。剛開始,大家都很尊敬我,甚至開玩笑叫我 “領導”。我漸漸滋生出盛氣淩人的毛病。經常用對待下級的管理方式,用命令的口吻去交待事務。發佈資訊,生硬,冰冷,沒考慮到對方的承受能力,更沒考慮是否會給他們帶去壓力等等。兩年後,我得到團隊通知:我被團隊隔離了。當時我內心憤憤不平。心想,真是奇葩了,居然會“隔離”團隊領導人?群還是我建的呢,群主居然被孤立了?嗔恨、氣憤油然而生,感覺自己特沒面子......
別讓負面的情緒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也別讓自己困在人生的低谷中走不出來。困住你的,永遠不是某些事或某些人,而是你自己的執念。不計較,不執著,人生的道路便會隨之廣闊......
禪師有三個徒弟,因他們經常受到大家的讚揚,自以為很了不起,就不再想努力修行。禪師為了點醒他們,特舉行一場考試。禪師喚來三個徒弟道:只要你們三個在打坐中,經得住考驗,就算過關......
我這不就是“心動著境”的“著魔”行為嗎?正如《六祖壇經》中所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仁者的心在動”。如此容易心隨境轉,我還修什麼行哦。想到這,內心升起了極大的慚愧心......
我的老娘今年正好八十歲了。近幾年,老娘腦梗、小腦萎縮越來越嚴重,一陣清醒一陣糊塗,常常呈老年癡呆狀。老娘忘了很多事情,但從未忘記,我是她的寶……
功成名就也好,辛苦勞累也罷,做人就要提得起也放得下。很多人常常是自己在“一手遮天”而不知,提手遮住自己的眼界,又哪能看到蔚藍的天空呢?
當我回家再次捧出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親說最高頂聖佛法《極聖解脫大手印》恭讀時,我羞愧難當,因為我的忍辱實則是忍耐,而非忍辱,更非容忍。忍耐有突破底限之時,而忍辱是內心能安忍外所辱境,當忍耐達到了違逆之境而不動心時方為忍辱,意為忍受諸侮辱惱害而無瞋恨......
一旦犯所知障會緊緊的把正法的門鎖住,把自己擋在門外,讓自己陷於輪迴的深淵,不可自拔,把自己所知所聞當成全部,不願深入去瞭解自己知識以外所不瞭解的事,我們應該把所學的暫時放下,比較一下哪個好?不好的丟開,好的就學習......
人對自我的執著,導致有時會覺得自己是最好的、最特別的、與眾不同的,所以時時刻刻追求“我”的存在感、成就感、滿足感,不喜歡被否定被批評。怕他人不認可乃至否定自己,出發點緊緊圍繞著“我”,故容易敏感。真正讓我們痛苦的就是這個“我”,體會到了嗎?但是修行人恰恰要破除這些,因為我執是一切煩惱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