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外賣員殺人事件再次敲響警鐘:凡事不要太計較(在路上)
南京外賣員殺人事件再次敲響警鐘:凡事不要太計較
南京外賣員因為差評連殺兩人;廣州停車場一個保安捅死了賓士車主。近日,這兩起惡性事件在網上被反復提起,成為熱搜話題。案件具體細節就不做贅述,大家可上網一搜便知。
這兩個悲劇起初只是一次小小的摩擦,但最後卻因為彼此的針鋒相對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惡果。
外賣員因為奶茶沒送到女孩手裡被差評,然後外賣員就威脅女孩,女孩就投訴他,外賣員就殺了女孩和她同事,一個19歲,一個21歲。
而賓士車主進停車場的速度太快被保安敲窗提醒,車主就跟保安有了語言衝突,最後保安一怒之下就把賓士車主給捅死了。這樣的蝴蝶效應已經不是個例了,類似案例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不要惹怒一個不幸的人,因為有時候光腳的他真的就不怕穿鞋的。
兩起惡性事件行兇者冷靜下來之後一定都會後悔萬分:為什麼當時就被情緒控制了頭腦,像炸藥桶一樣,遇星星之火就爆炸了呢?無論被害人有沒有錯都不是採取極端行為去殺人的藉口。觸犯法律就要接受法律的嚴懲。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在高樓大廈霓虹閃爍的背後,在很多相對低端行業裡謀生的人群,他們生活的並不容易,工作艱辛、或收入低微,為了生存他們每天都得絞盡腦汁流盡汗水,他們忙忙碌碌不為錦衣玉食,只為碎銀幾兩,三餐有湯。而生活的艱難使不少人情緒一直處在那種防禦的狀態,那麼這時候一個偶然的糾紛,一兩句過激甚至侮辱的言語,在你看來可能不過毫釐之間的小事,在他那裡可能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瞬間把防禦變成了進攻,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往大理說,那就是格局不夠。很容易就會陷入到“你視我如草芥,我視你如敝履”的惡性循環,然後一個不小心就鑽了牛角尖兒,災禍隨之而來,最終導致絕望自毀或者偏激毀人殃及無辜。所以,凡事都別太計較。
那麼,當有人罵我們,欺負我們時該如何處理呢?
在古代,寒山與拾得兩位大師,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詩僧。他們行跡怪誕,言語非常,相傳是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的化身。一天,兩位聖僧對話,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好一個“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啊。
同時,當我們執著於“你錯,我對”的是非時,其實我們已經“入魔”都不知道。
外賣員因為執著客戶差評而“入魔”殺人,寶馬車主因為執著保安態度而“入魔”被殺,買奶茶的女孩因為執著外賣員的未送貨到手而惹上殺身之禍。殺人者、被殺者都是因為太計較,都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卻都不願去退,才有了許多是非曲直,人間悲劇。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世法哲言》中教戒我們:是非由或自論,凡事之非,莫可於執,著之抗言之鬥,自度非業加盛,終至入患,由是之道故面是非切勿掛懷。
這裡佛陀清楚地告訴我們,所有的是非都不應該去執著,執著在是非當中只能給我們帶來不幸和災難。因此,在我們面對是非的時候一定不要執著它。別人喜歡怎樣都隨他去,他高興怎麼說,就怎麼說,沒必要和他辯駁。否則的話,一旦糾纏在是非裡,往往互相都不服輸,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想要爭個對錯結果出來,感情破壞殆盡、矛盾增加、乃至造成拳腳相加、口角不絕。更嚴重者甚至於出現殘殺、死亡等等災難。
面對是非,面對惡語,絕大多數人就會生煩惱,有煩惱就容易衝動,而“衝動就是魔鬼”。正如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告誡我們:“以對方惡語而煩惱即是我執魔;以受對方辱,而生煩惱,即是我執魔”。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如果我們都能聞修佛法,時時謹記佛陀的教誨,就不容易發生文章開頭那樣的悲劇了。
所以,我們明白了是非是不可執著的這個道理以後,在遇到是非時,遠離那些充滿負能量的人,學會適當退讓,凡事都不要太計較,不要掛在心中,不要用自己的幸福為他人的不幸買單。這樣久而久之,是非自然會慢慢遠離。
面臨是非不掛於心,無所謂一點,大氣一點,既有益於自己,又有益於他人。
撰 稿:在路上
編 輯:佛前燈
轉載自:學佛新視野 微博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07111115555316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