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我當馬上施救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心如止水鑒常明,見盡人間萬物情",偶然讀到了這句詩,我豁然間得出個人的一些感悟,真正的修行不是遠離塵世的避世,而是以一顆明潔如止水正知正見的心,去觀照世間萬象,在煙火人間中修得福慧,最後成就解脫。通過恭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了知......
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人一生的福祿是有定數的,就連一生吃多少米都有定數,吃到最後一粒米,人就要離開了。因此,有人就說我要每次少吃一些,這樣我的生命週期就會延長。這聽起來似乎有點合乎邏輯,但實際上卻是一個斷滅式的宿命論......
有位居士向禪師訴苦:“我的妻子非常吝嗇,不但對慈善事業毫不關心,甚至連親戚朋友遇到困難也不肯接濟。請禪師去我家開導,開導她。”
禪師就和這位居士來到他家中。
果然,居士的妻子十分摳門,僅僅給禪師倒了一杯白開水,連一點點的茶葉也捨不得放。
禪師並不計較,不過,不知為什麼,他用兩個拳頭夾著杯子喝水......
明代年間江蘇常州府無錫縣東門外有一戶人家,兄弟三人,老大呂玉,老二呂寶,老三呂珍。呂玉家的兒子叫喜兒,六歲那一年,喜兒跟鄰舍家孩子去看廟會,結果一去不回,呂玉與妻子王氏一連找了數日都不見蹤影。呂玉心情非常鬱悶,告別了王氏,外出做生意,一邊四處打聽探訪喜兒下落。幾年後的一天......
“平常心”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很多人把它說成是一種處世哲學,對生活中出現的任何意料之外的結果給予客觀、冷靜的對待,也有人認為是“無為、不爭、知足、不貪”等思想與品質,甚至有人誤解為對成敗消極對待,隨波逐流。筆者認為,平常心應該是......
當時初聽這二十凡情時似懂非懂的覺得不難做到,可是聞過之後也就過了,並沒有在行持上依教奉行。直到最近再次聞聽了這盤法音,深感難怪自己一直以來自詡精進修行而受用上卻未曾得到寸進,原因就在于我一直深陷這二十凡情中打轉,每天圍繞著二十凡情抓得緊緊的一刻也沒有放開過......
但是眾生由於無始無明業力,往往福報不圓滿,因此,就要補其不足,也就是缺什麼就要佈施什麼,而不是揚其長而避其短,導致缺修不能真正圓滿,有人說,我本來就缺少的東西佈施出去不就更少了嗎?此說非也,這裡不是指生活所需油鹽醬醋茶,而是指佛法修行所言,必須缺什麼修什麼,我佛釋迦世尊說法教導我們,要......
有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描述了一位國王為了感謝多年來忠心耿耿的僕人,給了他一個特別的機會。國王說:「你儘管向前跑,只要在日落之前繞一圈回來,圍到的土地全部送給你。」僕人聽後,欣喜若狂,不停地往前跑,幾乎像一頭發瘋的野獸......
一談到乞食,不瞭解佛教乃至不通經教的所謂學佛人士馬上與貧窮下賤、街頭巷尾乞討為生的人聯繫在一起。其實,我佛釋迦世尊當年建立的托缽乞食制度是大有深意的,至尊的佛陀為了對治出家人的習氣,於是建立了這種特殊的修行方式......
每個人都想擁有福報,甚至為此奔波忙碌一生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不知道如何累積福報,那什麼行為才能快速增長福報呢?其實,在所有積累福報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佈施,曾有這樣一個公案......
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多少人由於生計的壓迫或是攀比心態,急於求成走入了邪途甚至為了牟利不擇手段,完全忘記了“不義之財不可得,得之易來失之易”。那麼到底什麼是不義之財,很多人都會狹隘的認為偷盜、欺騙、劫奪、貪昧而來的財物才是不義之財,其實不義之財的範圍遠不止於此......
前幾天恭聞了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的《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旅行中應佛弟子之需隨緣說法之十一:浪費福報必然窮困;慈悲與是非》法音後,我明白了人的福報是有限數的。因此,如果我們想要活得自在、幸福長久,最後能夠解脫成就,就要樹立正知正見,而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我,更傾向於從惜福開始。法音中,一位弟子向佛陀師父請求說法......
通過這樣的規範,我發現我的專注力在提升,相應佛菩薩教誡的時間,比起原來的我也在增加。感恩佛陀師父傳法救渡我們,感恩十方諸佛菩薩護法善神加持。我會再接再厲把我自身的毛病,惡習一個個改掉,成為合格的佛弟子......
其實,當我們決定放下時,我們不會失去什麼,唯一會失去的是以前放不下的執著和煩惱。所以放下我們所執著的一切,不僅是智慧的流露,更是走向菩提聖道、成就解脫的必然......
雖然世人常把金錢財富作為一種底氣,但是錢不是決定一個人、一個家庭幸福與否的絕對因素,因為一個人自信安泰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心態,就如我們常說的“知足常樂”。而世人呢?多是不知足的人。即使我們家財萬貫高官厚祿,依舊苦多樂少;哪怕你舉世聞名世人敬仰,你也無法擺脫疾病和老死給你帶來的苦惱!
當你握緊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一隻空杯 ,可以盛香茗,一顆空心,可以納萬物。一個人能夠放下的東西越多,就越富有。所有煩惱痛苦,都是放不下的執著......
我因為自己的愚癡,自己的貪婪,網路刷單被騙走五萬多元,等意識到被騙時如同晴天霹靂一般,痛苦,彷徨,無助,鋪天蓋地的向我壓過來,要知道,五萬啊,全部都是借的錢,以我一個月兩千的工資,不吃不喝得還兩年多,而且我先生現在還待業在家,要是知道我幹了這麼蠢的事,跟我鬧離婚都極有可能!傷心,絕望,自責,壓抑,那段時間真是生不如死!現在......
其實,人生沒有幸福感都是源於欲望太多而不知足。正如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教導大眾......
一天,寺院方丈突然宣佈要從寺中挑選一位有慧根的人接班,小和尚得到消息後念佛誦經更加努力,每晚秉燭夜讀,雞鳴方休。半年過去,小和尚覺得自己的道行不進反退,原來的那顆慧心也變得虛無縹緲。他覺得很奇怪......
“人家對您好是您的福報,人家對您不好也是您的因果。”以前對這句話理解不深,認為自己難道就沒做過好事?有時候老在感歎自己做了那麼多好事,怎麼還沒有福報到來啊?有時候會憤憤不平,有時候一起學法修行,但別人的進步比自己的快,心裡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一切都是因果不昧,善有善報。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說法時曾用敲罄而發出聲音來教化大家,只要做了,必然會有結果。下面分享三個本人經歷過的真事,願您受益......
每一個人總是在自己的感受裡面生活,執著於自己“心”的感受,其實這些感受就是讓我們嘗受到痛苦的主要原因,因為當我們用“我自己的感受”來分別和判斷一切事物時,就會產生“對”與“錯”、“愛”與“恨”、“是”與“非”的分別,而產生種種煩惱。心,就是製造一切法的根源......
從營收來看,他是妥妥的富豪,但誰能料到他負債累累?誰又能想到大老闆還搶著幹服務員的工作呢?在異國他鄉遇到華人,我們聊得很投緣。從他口中,我得知很多外表光鮮亮麗的富翁,說不定是負翁......
再看看周圍不乏好多學佛人,臨終時被各種障礙困住,都無法得到道友的助念送別。連我自己的公公,在我們是佛化家庭的情況下,最終婆婆卻是選擇了入鄉隨俗,早早將人放入冰棺,留下了遺憾。這次疫情,好多人的離世因無法發喪只能匆匆辦理。相比之下,閨蜜的公公突然離世,沒有病痛折磨,後事處理在疫情時能如此順利,難道不是福報嗎?誰都想有福報,可福報是如何獲得呢?
有一次,齊賢師父與另一位師父在老和尚寮房喝稀飯時,吃到了又苦又澀的紅薯皮,就挑出來丟在了桌子上。虛雲老和尚看到後什麼也沒說。當大家喝完稀飯後,他卻默不作聲地把桌上的紅薯皮撿起來吃了......
有錢本身沒有錯,關鍵是人們能不能取之有道,用之有德!有的人有錢,卻無底線、無敬畏之心的任性,這種任性違背了人性之善,錯了因果,最終只會吞下苦果,為自己的人生“買單”。相反部分有錢人,他們......
我們凡塵眾生結聚“貪、嗔、癡”三毒,每天都昏沉迷昧於錢財、名譽、地位等等世間法之中。很多佛弟子雖然表面在修行,但往往也無暇憶及法義而修正行持,只有在聞法時才會有所明悟而懺悔。這不,一向自詡積極“觀心念,正行為”的我被自己的行為活生生打臉了,而且震撼是那樣的強烈,以至於腦海中久久不停地都在對自己進行著靈知深處的拷問,有一位九十歲的開初教尊......
想一想,我們如果借了人家的錢不還能行嗎?答案是:肯定不行!如果借給你錢的人急需用錢時,由於你沒有及時還錢而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這樣的因果咱們背得起嗎?再想一想,借了別人的錢不還!如果別人因為你還不了錢,出現任何狀況而導致你想不到的種種不幸後果,你能逃脫掉因果的懲罰嗎?因果面前人人平等,這輩子還不了,下輩子哪怕給人家做牛做馬都是要還的,想想真是太可怕!
痛苦伴隨歡樂,健康與疾病並行。如同有朝陽的升起,就有夕陽的落下;有天上的月圓,人間就註定有月半。得到和失去,有時就連我們自己也分不清。如果能看淡得失,生命就會增加很多平靜喜樂......
我們日夜兼程趨行在人生道路上,有如意有坎坷,遺憾更是難免,但依然要擁抱嶄新的每一天。我們要如何才能快樂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