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馬上施救
古佛降世、五明圓滿,三十大類無人可敵
是所有佛法中最高無上大法,快捷成就至寶
百千萬劫難遭遇,是渡生行舟、正見依怙
是所有佛教徒成就解脫的根本指南!
法理高妙無比、妙義無窮、了脫至寶
必執行的一種了生脫死證成就聖果的鐵定法規
至高法寶,不學此法難以成就
金剛亥母轉世所著解脫論著,法義透徹圓滿
在佛陀身邊所見,記實常人所不知的真相
深入調查瞭解,找到鐵證事實
兔王講述自己的願心後,立即投身烈焰當中。婆羅門目睹此境,立刻撲上火堆,急迫的想救出兔王。但是,肉身是不堅固的,在烈焰中,兔身極快就被燒殞。婆羅門抱著燒焦的兔身,悲不自勝的泣言:......
當佛陀與五百位比丘抵達阿祇達的住處時,無人供養,只好坐在大樹下休息。弟子們紛紛入城托缽,但三天都乞不到任何食物,唯有遇到一位養馬人,將馬所食用的麥量減少,以供養佛陀及五百比丘。阿難見了十分難過,但不得已,只好請一位老婆婆將馬麥煮熟,供養世尊。世尊食前祝願後,因為佛陀的德行,難以下嚥的馬麥變成了美味可口的麥仁粥。經過這場境遇,弟子們十分不解,為什麼萬德莊嚴的世尊,也會有淪落食馬麥的一日呢?
跛子長大後,施主家越來越富有,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提到“跛子”的名字,都能完善順利。舍衛城的人民知道後,也都有樣學樣,不管做什麼事之前,都先提起這個孩子的名字,結果竟然也是一定能完滿成功。加上跛子又精通八觀察等世間的學問,所以他在舍衛城一帶真是名聲遠播......
日前,看到《雜譬喻經卷下》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座下“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弗尊者被一個驕慢的婆羅門侮辱,但尊者卻以大悲行舉最後感化婆羅門的故事,看後頗受啟發......
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比丘們興起這樣的疑問:“賢者阿難過去生是修持何種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勝果報,能將佛陀所宣說的微妙教法,全部憶持不忘,一字也不漏失?”於是眾比丘便前往佛陀的住所,請求世尊開示。慈悲的佛陀於是將阿難尊者過去生的因緣果報娓娓道來......
佛陀時代,有五百位貴族女子因不滿琉璃王的暴政虐行,捨棄了俗世,剃髮為尼。出家後的五百位比丘尼雖然脫離了以往富裕享樂的環境,仍然習氣難調,無法放下情愛等種種煩惱。於是,他們一同前往微妙比丘尼的住處,希望能聆聽開示,解除疑惑......
長者子趕緊回到國王處,向國王稟報池魚因缺水面臨死亡之事,請求借二十頭大象背水救魚,國王馬上答應了。長者子又借來皮囊,趕著大象來到大河上游,用皮囊裝滿水後,令大象背上皮囊迅速奔向池子,將水倒入池內,如此往返數次後,池水終於滿了!
有一惡臣名為耶利,告訴琉璃王說:“大王,當初您身為皇子,到迦毗羅衛國學習,曾受到釋迦族人的辱駡。那時,大王曾發誓說:‘若當上國王,必報此仇!’現在我們兵強馬壯,正是報仇的時候。”於是琉璃王在惡臣的佞言鼓勵下,便帶兵攻伐迦毗羅衛國......
話說有位貴婦,人到中年喜得嬌女,生來乖巧可愛,深得貴婦疼愛。然而才活了一歲就死了。後來貴婦又接連生六女,一個比一個長得端莊姣好,可都短命而終。最後一個女兒活得最長,長到十四歲,出嫁的當天夜裡便突然間去世。致使貴婦終日啼哭不止、憂傷悲惱欲絕。家中婢女竊竊私語,紛紛議論肯定是家宅有邪氣。有的婢女怕受連累,偷偷離去了......
當時,釋提桓因、頻婆娑羅王也各帶領了八萬四千大眾,一同來到王舍城聽佛陀說法,也都因此因緣而成道證果。比丘們看到這個情形,個個莫不感到疑惑,他們恭敬地請示佛陀:「為什麼這麼多人,都能夠拔離三惡道的輪迴之苦呢?」
大王,您一向勤于治國,如果今天有一位眾所崇敬的長者從東方來,向大王報告,現今東方出現了一座高聳入雲的大石山,而且不斷從地底下隆起,一步步地向舍衛國逼近,沿途所有草木鳥獸驚惶逃竄,死傷無數……;不久之後,南方、北方、西方也紛紛有賢者趕來通報,一座座難以想像的巨石山正從四面八方移動而來……。請問,此時身為一國之主的您,如何使人民倖免於難呢?
佛陀不捨棄任一個眾生,不管什麼人,只要真心反省懺悔都有得度的因緣,佛陀就會救濟他,像步知加長者在彌留時懺悔依然得度。南無 第三世多杰羌佛更是以慈悲心行,關懷體恤救度犯罪的眾生......
駙馬酒醒之後,慢慢走回家去。到家後卻看到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頓時嚇了一大跳,吃驚地問:“你……你是誰?怎麼來到我家的?” 公主回答:“我就是你的妻子啊!”
看了這兩則供燈的故事,我陷入了深思,情不自禁省思起來:
乞丐老媽媽供燈的發心是“為所有的窮苦人點這一盞燈”,難陀女供燈的發心是“願這盞燈的光明,除卻我多生以來心中的暗昧,消除過去的罪障,獲得大智慧,以利益廣大眾生。”我捫心自問:我怎樣看待自己供燈和所做其他佛事的?乞丐老媽媽和難陀女供燈時,是發自內心的“切心切願”,而我呢?只是口頭上喊著“回向給六道眾生”,而在內心深處並沒有把“一切為利眾生”放在心上。慚愧啊!佛說“六道眾生皆我父母”,而我作為學佛多年的佛弟子,對待眾生如同父母了嗎?沒有、沒有啊!相比之下我是多麼自私!多麼渺小!!!
有一位婆羅門長者的老傭人,從屋裡端出一些已經餿掉的東西準備倒掉,一眼見到佛陀威儀莊嚴的形象,油然生起恭敬之心。她很想供養佛陀,但是手上僅有的東西既粗糙又腐敗,怎能拿來供養尊貴的佛,這如何是好呢?
正當她躊躇不決時,佛陀微笑放光,歡喜地用缽盛過老婦手上的餿食...
佛說無為最,忍辱第一道。忍辱是六度之一,也是修行人最難過的一關。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個忍辱的故事,希望對真修行者有所啟發...
往昔久遠之時,某一座雪山下,生活有一隻兩頭鳥(即共命鳥)。它們輪流睡覺,一頭如果睡著,另一頭便醒著。這只兩頭鳥雖共用一個身體,卻有完全不同的思想:一頭叫迦嘍嗏,常作善想;一頭叫優波迦嘍嗏,常作惡想...
一頭牛,在一天之中,竟然害死三個人,這件不尋常的事故,惹得大家不禁紛紛議論著,後來消息也傳到了頻婆娑羅王耳中,他也覺得不可思議,想其中必有緣故,因此親自前往請教佛陀...
眾比丘問世尊:“金色比丘尼為什麼生在富貴家,而且相貌莊嚴、身色金黃?”又有比丘問佛:“世尊,她以前造了什麼業,成為具有十八種醜相的賤女呢?”
佛陀答道:“你們記得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猿猴,求借缽具,裝了佳蜜,來供養佛和僧眾嗎?由於他的喜心施捨,死後就轉生為人;由於他的誠心,供佛佳蜜,所以今生隨時隨地都能夠得到蜜。”
佛陀說過以後,比丘又問道:“佛陀!蜜勝的前世,又是什麼因緣,才墮生為猿猴呢?”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好似“盲人摸象”,也常常犯所知障,拿自己已學到的知識、經驗去對治未學、未知的新知識。殊不知,人的眼界極其有限,以“我認為”“ 我覺得”“我知道”來判斷事物的好壞、真假,容易有失偏頗,認片面為全面,就如同井底之蛙看到的那一片天,誤以為是整個天空,而頑固把持所知障者很可能失掉一切幸福...
帝釋天王為了試探薩波達王,因此命令邊境護守的王將毗首羯磨:“今天本王想測試薩波達王是否真的慈悲為懷,湣念眾生,乃至是不是一位如實修行菩薩道的行者。請你化身為鴿,我將變作大鷹,急追在後,追到薩波達王的座前,你所化作的鴿子佯裝出畏懼惶恐的表情,苦苦哀求國王給予保護,如果薩波達王確實心懷仁慈,必定會接受你的歸投,這樣一來便可速知真假。”...
佛陀在舍衛國說法時,有一位年青人常到精舍聽聞佛法。受佛陀的威德感召,這位年青人發心剃度出家,每天跟隨佛陀聽經修持。經過五年之後,他想到寂靜的地方去修行,於是向佛陀辭行。佛陀對於肯精進用功的人最是歡喜,因此允許年青比丘的請求,讓他離開僧團,獨自一人到森林裡修行。但是在林中才不過三個月的時間,年青比丘卻將當初那股修道的熱忱退失掉了!
其中,有位年輕人問佛陀:「我所學的是數學,教的也是數學,數學有公式,要按照規矩的教法來推算。請問佛陀,你在教導弟子的佛法是否也按照『道』的順序?」...
拉珍聖德有一篇文章--《珍惜》讚歎 H.H.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之四大稀有,第四大稀有––悉地加持聖力之稀有︰“ 無論何處,只要三世多杰羌佛法音響起,諸天護法空行環繞,嚴密護持法音悉地。凡是虔心恭聞,於法音中尋求解脫真理並用之於自身行持實踐的真行者,能直接相應於多杰羌佛及十方諸佛菩薩的加持,受諸天護法庇佑,為其遮止黑業,助其增益福慧資糧,助其速證解脫聖境。………. ”。 H.H.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法音之稀有,佛弟子們真的要好好珍惜得遇佛駐世的福報。
迦旃延尊者對著老婆羅門,仍然很悠然的說道:“我從你講話的音聲,以及你這樣粗氣的舉動,我才說你不配稱做長者,不值得人的恭敬。因為就算是婆羅門,到了八九十歲的老年,發白齒落,而他並沒有真正的修道,耽於色聲香味觸,既不能離開貪瞋嫉妒的煩惱,這仍應該稱他做青年;假若就算是個二十歲左右的青年,皮膚潤澤,頭髮烏黑,而他已經解脫了愛欲的束縛,對世間沒有貪求,沒有一點不平的觀念,像這樣,我們可以稱他長者,稱他老宿士,應該受我們全體的恭敬!”老婆羅門聽了迦旃延尊者的話,無話可說,默默地走開...
他生在達官貴人之家,從小享受榮華富貴。他已經娶了一房如花似玉的妻子,夫婦恩愛異常。當他看到很多有為的青年,都已出家,自然他也躍躍欲試...
據《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三――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一》記載,善星比丘曾隨侍佛陀二十四年,曾讀誦十二部經。出家後,斷欲界之煩惱,發得第四禪定。後因親近惡友,認為無涅盤之法,起否定因果之邪念,且對佛陀起惡心。 善星比丘作為一個學佛反面教材的示範與我們演示了學佛群體中聞而不修,不實修實證,不信因果,無有信心,不敬師長,結交惡友。。。所以猶如入了寶地空手而返。整個對話故事含義深刻,對於我們無不是教化和啟示,望後學吸取教訓,不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