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我當馬上施救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這些年,我和父親都錯過了太多,不是父親不知足,而是我太自私了。作為一個佛弟子,我連基本的孝順都沒做好,連女兒都沒做好,自以為孝順,卻不知道讓父母不開心都是不孝。還叫什麼佛弟子啊,還談得上什麼學佛修行利益眾生呢?不過是自己騙自己罷了,虛度了時光,蹉跎了歲月......
佛陀和佛母的住地附近有蜂窩,專業機構要弄走,佛陀和佛母堅決不同意,說它們是眾生,非常困難,好不容易找到個能保護它們的家,就是我們這個家,靠我們保護,我們不保護誰保護?要弄它們走,寧可我們搬走!這是何等偉大、純淨、慈悲、質樸的言行呀!反思之下,兒時的我真的是太殘忍了,太殘忍了!
多年學佛修行的經歷下,我深刻領悟到「心念」的重要與影響力,要先由自己的「心念」下手,時常迴光返照自己遇事時、遇困境時,我們當下所起的每一個心念究竟是什麼?當我們無法迴光返照自己的心念,我們就會跟著舊有的習慣走,該抱怨的不放過、該仇恨的不放下、該知足感恩的看不見……
誠然,鴻星爾克的捐款不是最多,但影響力是超前的;貧女供的燈不是最盛大的,但是最真心的;一萬塊錢的放生款也不是最多的,但是最盡心的。不是你捐的錢多就偉大,也不是你行的善小就弱微。功德的大小,在於虔誠度的高低,以及善心善行的具體實施程度。哪怕貌似一件很小的善事,只要盡心盡力去做,同樣會結出豐碩的善果。而強大的善業心念之力,必然會閃耀著最燦爛的光輝。難道不是嗎?
我修行學佛幾十年,稀裡糊塗,聞法一天,頓然醒悟,知道錯在哪裡,知道如何用功,聞法的功德和受益,真是太大太快了!至此我才明白,無論在家出家,得遇真佛法才能成就,世俗佛法不行,假佛法更不行;世俗法師不行,假法師更不行。大家千萬不要走我妹妹的冤枉路。千萬不要讓那些按部就班的假修行成了習慣,千萬不要用那黃卷青燈去遮擋普照的佛光,枉費了此生光陰,錯失了解脫之機!
我們不能從法性真如、空性的角度,去反對行善。而應從執著行善,到無執菩提心行,不斷積累善行德量,因為無德量者則無聖因,無聖因者則無道境,所以必須建立德量。有了德量才能了證空性,才不會被輪回束縛。也就是說,依于行善而不執著善業之果,應無所住產生勝義菩提,於勝義菩提當中了徹本來面目......
2001年8月4日,隆慧大法師和阿冦拉摩仁波切,恭請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為大眾說法“綠度母修法儀軌”佛陀圓滿法義說法後,這盆梅竟長出花苞,刹那綻放,一片紅色,鮮豔欲滴,異香撲鼻,有幾朵似蓮花狀,一直盛開到2002年11月。8月4日,既非寒冬,也非早春,那可是酷暑盛夏呀!驚奇嗎?那當然!
直至西元2001年8月4號,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壇場為大眾說法「綠度母修法儀軌」的圓滿法義後。這盆供在法臺上的臘梅突然長出花苞,並在當日刹那間綻放。開出的全是紅色的梅花,不僅色澤鮮豔,有幾朵還形似蓮花,放出撲鼻異香。引得在場信眾紛紛圍觀稱奇。這盆臘梅在暑夏綻放後保持花鮮不掉,壇城裡的10來位看守人員天天都能見證這一聖跡。它打破梅花生長開花的自然規律,不受季節和環境的制約影響,直到2002年11月才開完。造就臘梅夏開的聖跡瑞相,也驚豔了世人的目光......
與其說這次捐款把鴻星爾克推上了熱搜,不如說大眾對鴻星爾克不顧自身經營困難也要挺身支援的熱忱給予了肯定和支持。鴻星爾克的火爆不是偶然,也絕不會是3分鐘熱度,而是真正的崛起。你為眾人抱薪,眾人自然也不會讓你凍斃於風雪。這就是佈施做慈善的功德回饋,也是善有善報的呈現......
佛菩薩聖號不離口,是許多佛教徒的習慣,乃至見面時,互致問候,也是“某某菩薩,您好啊”,這似乎成了一種口頭禪。然而,當佛教徒將“阿彌陀佛”佛號,菩薩聖號作為招呼語,口頭禪時,當逢人就稱呼對方“某某菩薩”時,他們究竟是在積累功德,還是在自背罪業呢? 估計很多佛教徒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某選秀節目中,一位女士在作畫,她對著一個年長的評委一通亂畫,台下的評委們看得不以為然並且都失去了耐心,於是集體滅燈。這位女士忍著委屈繼續畫,最後將圖畫倒轉,撒上白色的粉,呈現出另一個評委的像。此時大家都驚呆了,紛紛向她道歉。這就是偏知偏見導致了誤解,值得我們深思......
貪瞋癡的毒害再次來臨,曾經三分鐘能寫出七字文詩的本事,腦袋卻成一堆糨糊,曾經修持的法,連手印怎麼想也想不起來,這種退轉,因為貪著成功帶來的快樂,一點恐懼感都沒有,把這些假象當成永恆的。幾年內從負債到賺千萬,再賠掉千萬,我開始思考一些問題......
一滴河水雖小,可反射太陽的光芒;一隻螞蟻雖小,可舉起自身體重四百來倍的東西;一個善行雖小,可能挽救一條生命。一次疏忽大意,也可能葬送一條生命。
修行,真的是於細微之處見真章。在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都有關修行。若我們粗心大意,就容易誤傷生命;謹小慎微,說不定就救了生命。芸芸眾生,無論形體大小,大如海中鯨魚,小如地上螞蟻,都值得我們珍之、愛之......
很多人往往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自己吃穿用度卻總捨不得,最終不但沒有富養到孩子,還縱容了孩子的「受之無愧」。一味地犧牲不是最明智的愛,真正的富養是讓孩子感恩。而如何讓孩子懂得感恩?
曾聽有位同學講過一件事,她鄰居家裡供有南無觀世音菩薩,突然有一日竟在垃圾堆放點看到了他家所供的南無觀世音菩薩雕像,大吃一驚之下,連忙請回擦拭,並去詢問鄰居為何會有此行,鄰居頗為怨恨地說:我一直都供觀世音菩薩,但菩薩卻不保佑我,現在我生了重病……只是聽同學轉述,都彷彿能聞視得到這個人因咒怨而扭曲的語氣和表情,更無法想像等待他此等愚癡和罪業之行的果報是什麼!
我寫此文,祈盼能喚醒妹跟姐一道學習真正的如來正法,接引有緣眾生,保護眾生慧命不被邪師騙子斷送,功德無量!祈盼妹能讀懂姐的真心,明信因果,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古佛降世,佛陀來了,一定不要錯過法緣,把握良機,希望妳用聰慧的頭腦去對比,鑒別真正的佛法在哪裡?真正的修行人是什麼行持?
一天,與某位法師談起對當前佛教界諸多亂象,筆者不禁感歎,末法時期魔強法弱多遭害,眾生真是可憐。法師聽後說:“末法時期,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讚僧!”一陣驚愕。這是什麼邏輯?當今佛門,破戒僧人比比皆是,邪知邪見漫天飛舞,僧人有過失竟然還說不得?甚至還要給予“僧讚僧”?僧讚僧,究竟是推動佛法興?還是推動佛法衰呢?
寫了這麼多,真的是把內心的想法真真實實的寫出來,但是自己行為上需要改正的錯誤實在是太多了。每天一觀照自己的行為,除了白白浪費的光陰,還造下許多罪業。希望自己能好好修行,仰不愧於 諸佛菩薩,俯不愧於六道親人。我想我們就盡力去做,只要我們是真心的想利益眾生,一句「阿彌陀佛」也能幫上忙。以上這幾年來學佛的一些心得,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幫助......
真正的佛弟子不是到處打著釋迦世尊旗號告訴別人自己是佛弟子,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也不是當作口頭禪背來好聽的,這是要付諸於實踐的。真正的佛弟子,必須要依照佛陀的教導,每天都要審查一下自己,我今天做了什麼?想了什麼?我的身語意三業符不符合慈悲喜捨的境界,符不符合大乘菩提心的境界。如果不符合就要當下懺悔改正,要做一個安寧的、和平的、善良的、慈悲的、忍辱的、真誠的、利他的人......
“供養寺廟有可能建功德,也有可能是造罪業”。也許很多學佛人一聽到如是說,會覺得這是在謗佛,罪大惡極,然而這卻是當前末法時期無法回避的嚴峻現實!都說供養寺院是功德,又為什麼會說供養寺院會造罪業會倒楣呢?
學佛多年的老師兄老師姐,居然不以求解脫成就為學佛終極目標,真是讓人啼笑皆非。但這又是當前學佛隊伍中的普遍現象。誠然,一些人因為未深入佛門,所以對“學佛修行”存在一些誤解,若無正知正見指導,也容易陷入誤區。那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學佛若不求了生脫死,會有受用嗎?為什麼有人不以解脫為目標而學佛也會有受用?
不得不說,這是末法時期的普遍現象,愚癡之行。明明佛陀住世了,可是某些學佛人無動於衷。有哪些人對佛陀住世,無動於衷,或者即便知道佛陀住世,也不會“跟佛學佛”呢?我想至少有以下三種所謂學佛之人:
算起來,我學佛有一些年頭了,曾一度自認為學了很多佛理,修行也很虔誠,時常和佛友們探討空性理論,覺得自己認知、見解還很不錯。直到有一次在恭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時,佛陀說“不要數他人珍寶”,這句話驚醒了我。我突然理解到,一直以來喜歡跟他人分享什麼空性啊,般若啊,不僅是在“數他人珍寶”,而且是落入“認空諦說理,離實修行持”的邪惡知見而不知,甚至是誤人慧命,自背罪業......
儘管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認知,但我們習慣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外界,符合自己的認知就是正確的,不符合自己的認知就是錯誤的。矛盾和誤解,也就從中產生了,因為一切從“我”字出發嘛。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帶彎鉤的“刺”,當外界說我們不好、傷害我,詆毀我、與我們觀點不同的時候,我們就會把外界這些資訊統統“鉤”進來分析,變成執著、煩惱,被外境所遷,進而在語言和行為上做出回應。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小事變成了大事,小問題也變成了大問題......
兒子說:「佛法裡面的奧妙還挺多,看樣子我還要多了解一些佛法才是!如果我的全部生活是十分的話,以前佛法在我心中也就是兩分,我認為就足夠了,但是現在我覺得要增加一些份量了,有空時再給我講一講吧!」我愉快地答應了兒子。母子倆的交流就這麼結束了,我期盼他早日真正走上學佛之路!
那些扛著“人間淨土”大旗的,有滋有味的“佛教心靈雞湯”開始大行其道,頗受青睞。某些自詡或買托兒造勢而出的所謂“大師”“活佛”“高僧大德”,便粉墨登場,搖唇鼓舌了。殊不知,這些詞藻華麗、句式整飭,似格言、似警語,似哲理睿智“雞湯”,如安眠藥、麻醉藥、鎮靜劑,或許能暫時起到靈魂安撫作用的,實無“營養”,甚至多含荼毒靈魂的砒霜。也許您不信,請耐心看完以下幾個案例分析,您就會豁然開朗了......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有位媽媽在高考百天前就煞費苦心的準備好6件旗袍,每天不重樣,希望孩子考試旗開得勝。還有的爸爸也真夠拼的,穿上打√衣服,腳踏耐克鞋,甚至也穿上了旗袍加入“旗開得勝”的行列,不知道他們的孩子看到了,是苦笑歎息還是舉手贊同?
綺帆今天要分享一則心靈故事,關於自他輕重菩提心的德行:我與眾生均苦時,應先願他人解脫苦,我與眾生均樂時,應先願他人多我樂。住在南非東倫敦一個偏遠小鎮的喬治,開車經過了一條僻靜又崎嶇的山路,他趕著回家載可能早產而肚子痛得要命的妻子海倫去醫院......
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人都會犯錯,但我們犯了錯誤,該如何面對呢?是掩飾錯誤,推卸責任,還是熟視無睹,抑或是勇於知錯、認錯、改過呢?不同的態度,決定了不同的品格,也會鑄就不同的人生......
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和面對的問題。猶如“葉公好龍”,佛教界更不乏“葉公好佛”式的佛教徒。如果撇開這些人是否真想求解脫和各自善根,福報的因素,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邪師誤導,二是被騙怕了,三是懶得動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