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我當馬上施救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佛陀、佛母的日常生活你無法想像,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佛陀、佛母和兩位法王,都是國際頂尖的藝術家,他們任何人的任何一幅作品拿出來都是藝術界的天價,對於這樣的家庭,他們的現實生活是怎樣的情形,相信多數人都會覺得應是相當優渥吧。事實上......
有一位弟子,有幸跟虛雲老和尚共餐,他們一起吃稀飯與紅薯,由於紅薯皮吃起來又苦又澀,弟子便撕下來放在桌邊。虛雲法師當時沒有作聲,待吃過稀飯後,他卻一聲不響地把那些紅薯皮撿起來都吃掉了。這位弟子當時十分難過,也非常慚愧。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敢不吃紅薯皮了......
媒體經常報導某某曾經彩票中大獎,而幾年的揮霍,他之後的生活變得更加狼狽,據調查全世界約70%的彩票大獎得主,幾乎七年內回歸原形,有的比中彩票前還要悲慘。很多人在反思總結這種意外之財得來是福是禍,但都沒有說到點子上,而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曾經講過一個公案,可以讓我們真正地迴光返照......
為什麼有人看似付出一分的努力卻得到了十分的收穫?為什麼有人看似做事輕輕鬆鬆很容易成功,而有人卻要費九牛二虎之力?為什麼有人生活一帆風順而有人卻舉步維艱?你有過這樣的疑惑嗎?
其實很多人並沒真正注意過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行為,究竟是在求福,還是在折福?比如,當看到別人升職的時候,特別是才能不如自己的人,我們是在感受別人的喜悅,在為他們祝福?還是嫉妒不平,或嗤之以鼻、看不起他呢?我們吃飯的時候,吃到不合胃口的食物時,是會生氣地倒掉,或埋怨飯做得不好呢?還是會時時去感恩種田人的辛苦,賣菜人的辛勞,或是做飯人的用心呢?
過度消費就是在提前消耗自己的福報。我們若沒有那個消費能力,為何要買名牌和奢侈品呢?平常物品難道就不能用了嗎?購買者不過是考慮到一個“面子問題”罷了。如果為了面子,像“曬富”的朋友那樣丟了生活的樸實和安穩,就得不償失了......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該享受多少善報,遭受多少惡報,都由我們自己的因果決定的。這一生有多少福報,也有相應的份額。若我們只知享樂,卻不知培福,甚至還一味浪費,那麼很快就會把福報資糧消耗完,恰如“眼睛一閉一睜,錢沒了”。剩下的,恐怕就是欠債度日了。我的身邊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如果那時弄懂了法義我就會知道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是每時每刻於三業依教奉行,大悲無私地利益一切有情,而不是把錢財物質的奉獻看做是供養的主要行舉;如果那時我理解了法義就不會把積累財富作為學佛求法成就解脫的主要資糧,佛菩薩不是世俗中的貪欲之徒,哪裡需要我們的錢財?
人人都想有福報,人人都希望自己更有福報,福報不是從天而降,而是自己一點一點修行而來,不必去羡慕別人的福報,你也可以,從當下開始改變自己的行為,更加積極陽光地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有句俗語“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可見貪是這個世界的共病,也是修行人必須克服的一道關。要想成就解脫,必須去掉貪嗔癡三毒,切不可沒入三毒水泡中不能自拔。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藉心經說真諦》裡就有這樣一個公案......
我讀了這則公案故事,深受震撼,相形之下,頓覺慚愧至極。月光菩薩為了破除“我所有”的貪戀,發下施捨自身一切所有,包括財物、身體的大誓,而我作為一個修行多年的“老”佛弟子,卻貪心太重......
我們赤裸裸的來到世界的那一天,生命的價值取向多會變得如此的短淺促狹?那金裝銀裹下的生命除了照樣的新陳代謝,細胞更迭,分段生死之外,最逃脫不了的是因果的規律,生死的輪回。對生命終極的思考成了極個別智者的事情,而大都的人心,都被眼前紙醉金迷的夢境所顛倒迷惑,自私自利極盡奢華,使虛耗生命走向了墮落的黑洞......
皈依佛門幾年,聞受了不少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和經書,應該說對修行的重要性有所體會,但對生活中的具體行持,特別是一些細節的行持往往沒有引起重視。直到有一天我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動作得到了一位老闆娘真誠的誇讚,我才體會到修行中的細節有多重要......
神仙雖然神通廣大,但並不是無所不能的。他的壽命雖然很長,但是也終有壽終的一天,生前如果不精進修行,懈怠貪圖享樂,壽終之後還是要受輪回之苦的,下一世就不定成為哪道眾生了,因此天道的神仙要想永生不死還是需要靠佛法修持才能得到。這裡就講一個關於舍利弗的弟子的故事給大家分享......
這時,就聽河邊的柳樹上傳來一陣刺耳的鳥叫聲。商人猛地一驚,不知怎麼心中有一種恐懼感,一哆嗦差點掉進河裡。商人馬上呼喚窮雇工......
新法音中 佛陀師父再次將修行、修法的正確知見與方法完整地說明,讓我們更具體的了解到如何照著做,如何真正的依教奉行。而新法音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佛陀、 佛母簡樸、克難、惜福愛護眾生的生活方式與超凡的心境!
每個人都想擁有福報,經常聽人說:"我努力賺錢就能有福報。"真能如此嗎?那為什麼有的人忙碌一生還是生活窘迫,不盡人意?其實,福報大小是因果使然。只有種福報的因,才能結福報的果。那麼,怎麼做才能快速增長福報呢?
遇到可以隨手可得的東西,我們便心安理得地拿兩把就走。其實,再便宜也是別人的東西,我們憑什麼隨意拿取?這不是我們內心的貪得和污濁嗎?如此污濁的內心還是佛弟子嗎?能成就解脫嗎?
這個世界上總有些人表面看起來富足,而實際內心卻極度貧乏。記得去年10月上旬,上海有一位女孩到吳中市場買了一把新鮮的芹菜,隨後出來就把新買的芹菜扔進了垃圾桶,她的舉動讓旁邊的環衛工人都大吃一驚。新買的芹菜為什麼就這麼扔了?原來是因為......
很多修行人就是太執著世俗的繁枝末節,總想等我忙完了眼前的事情再學佛修行,總想把修行放在明日做。其實這已經落入了錯誤知見。豈不知無常正等著他,等忙完了一切,什麼都來不及了......
每個人都想生活的更好,這是我們的本能,但盲目的攀比,越來越隨意的透支身體,就違背了幸福生活的初衷。我們總想獲取自己未曾擁有過的東西,卻往往忽視了當下已經擁有的。不管我們曾經創造出多麼輝煌的成就,不管我們曾經是富翁還是乞丐,我們終將離開現有的這個世界......
想要擺脫各種煩惱的糾纏,應當努力修學知足。要對治苦惱,就要修知足法門,因為它能讓我們安住在富足安樂的地方。佛陀臨入涅槃最後的說法,尚且以知足諄諄告誡弟子,可見知足法門的好處......
說到財富,很多人都會想到金錢、地位、車子、房子、金銀珠寶……真的是這樣嗎?能給人帶來真正幸福的財富又是什麼呢?讓我們來看一個有關財富的故事吧!
回想起小時候,生活起居都沒有現在好,人的想法都很簡單,能吃飽穿暖,不用外上公廁都很滿足。現今生活飲食起居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物質財富增長了,人們的需求和奢望也多了,隨之而來的是攀比心理日盛,煩惱反而越來越多了。其實如果我們追求的是幸福,也就罷了;但現實是,我們追求的是比別人幸福。真是欲望無止境啊!
節約是美德,但若在不該節約的地方“節約”,則是不道德!貪的便宜雖小,卻折射出了個人品質的素養。本來我對這位鄰居大姐還頗有點好感,但就因為這份“節約”,讓我看到了她的醜陋。省了一元車票錢,卻讓別人看到自己醜,太虧了吧!
我有個年輕同事就是這樣,上班有點空就拿起手機流覽各種商品,加入購物車,就等“雙11”,閒談就跟人交流品牌價格……雖然人在上班,心卻沉浸在網購裡。可買完後,她看著一堆快過期的食品,就後悔了......
反思過去,我的過度消費一方面是貪心使然,看到促銷降價,就覺得“買到就是賺到”;另一方面是虛榮心作怪,總覺得自己享受的東西不能比別人差,用名牌能炫耀經濟實力,讓別人高看一眼。如今想來,真是汗顏。學佛修行後,我懂得了要好好珍惜福報......
故事看起來雖然有點誇張,但現實中這樣的人比比皆是,哪怕就是我們這些孜孜不倦學佛的人。貪法、貪功德、貪名聲,還有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各種不起眼的貪。飯店裡吃完飯,順手拿走一包牙籤,抄起一包餐巾紙,買點小東小西反復討價還價……
人生非常短暫,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世人每天都在向火葬場邁進,而且快到點了。一命歸西時,縱然富可敵國、家產豐登,子耀官貴,聲望高達又如何呢?那萬貫家財能帶走一分一厘嗎?那時候,只有淒伶孤獨,獨自一魂飄蕩在陰間,沒有旅店,沒有餐食,一無所有,好可憐,好可憐啊!該何去何從?聰明的你請慎重抉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