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我當馬上施救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我的人生多災多難,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我這麼苦?我苦惱過,抱怨過,可是找不到答案,也可看不到人生的歸途。或許我太苦了,佛菩薩慈悲我,終於有一天聽聞了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你明信因果嗎》讓我明白了......
生活就是見招拆招。日落歸山海,山海藏深意。回頭看看我們已經不知不覺挺過了很多的磨難,煉出了一邊崩潰一邊自愈的自己。不管經歷多少挫折,也不管會忍受多少痛苦,只要心不執著,泰然處之,天大的事情也不過如此......
凡是稱為棟樑之材的大樹,往往是經過鍛鍊,頂立於天地日月,飽受風寒暑濕之侵而長成的。一切幸福成就的得來,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分分明明,沒有因果之錯謬。正如古人所說的,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因此修行就要......
前幾天看到一句話“知不足而奮進,望山遠而力行”,感覺很有哲理,從字面的意思理解大概是:知道自己的不足,就要奮起努力;看到山在遠方崎嶇遙遠,就應該積聚力量勵力前行。這句話同時還告訴我們,人當放遠眼光,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不管前路有多艱險,都要為之努力前行。正如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世法哲言》中所言:......
徐偉帶給我這個佛弟子的反思卻還在繼續,令我想到了密勒日巴祖師,祂由原來的外行,通過皈依真正有德量的瑪爾巴大師懺悔消業、學佛修行,最終修行成為一代祖師。所以說外行不可怕,只要能真正選准正確的方向,一門深入地走對路,外行也能成為專家......
成就解脫要通過矢志不渝的修行。未來會怎樣,堅持走下去才知道,既然認准了目標,就不必去打聽要走多久,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路再長,天也終將會亮。人生如棋,願為卒,行雖慢,未曾退。因果不昧,所有的堅持,都會得到應有的回報,將心注入持之以恆,我相信目標必達......
有幾個人能夠把障礙當作是鍛煉自己的機會呢?生活中遇到一點小困難,就認為自己“障礙大”,不去反思、反省,這是合格的修行人嗎?我們到底在執著什麼?障礙大到解決生死大事都拋到九霄雲外了嗎?《藉心經說真諦》裡記載有一個公案......
那一年,他79歲,穿著大棉褲和千層底黑布鞋,赤裸的上半身,袒露著傲人的腹肌,霸氣十足地走在T臺上,瞬間吸引所有人的眼球,引發全場沸騰,連外國網友也驚歎“中國大爺太霸氣”。他就是一夜爆紅大江南北的“最帥大爺”王德順,今年已87歲!王德順的成功印證了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
王寶強嘗盡了人間辛酸苦辣,自身就是一部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奮鬥史。從當初的農村娃,沒背景,沒學歷,沒富爹,一路艱辛走來,有了起色後又遭到妻子的背叛,就像走遍了人間所有彎路,前面便是坦途。他沒有自暴自棄,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來。成名後沒有耍大牌,沒有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始終以一個憨厚的態度,與大眾站在一起,這也是大家對他無數點贊認可的原因......
不知道有沒有人見過開山采玉的過程,你要在山石上打下一排漲釘,並且不斷敲打漲釘,令玉石通過漲釘的慢慢切入將玉石和山體分開。可能前面你敲了100下山石都紋絲未動,但是第101下時轟然裂開!玉石之裂,不是因為第101次的敲打,是因為之前所有100下的努力。修行就如同開山采玉一樣......
短短的幾階樓梯,卻像極了我們跌宕起伏的人生,一次次摔倒,一次次反彈爬起。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波瀾起伏的,也許會跌落下來,甚至會重複很多次。跌倒了,爬起來。這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像你,像我,像他的生活。摔倒並不可怕,怕的是沒有能夠繼續站起來的勇氣,沒有堅持攀爬的毅力,沒有足夠的信心......
幼年遭受痛失雙親的悲慘境遇,卻還能保持一顆純淨赤誠而又寬廣的心,不怨不悲,這是怎樣的一種心境啊!反觀自己,處處是非曲直、榮辱得失,我執自私,與小烏達木的心境相比,油然而生慚愧之心,想患得患失間的自己,哪裡來的淡定?又哪裡像個具正信正念正行的修行人?!
所以說,任何事業的成就都必須是才華和時機的集合。如果只有才智、聰明,而沒有時間和恰當的機會,那麼,就可能沒有發揮聰明才智的條件,既無法深入研究這件事情的本身實質,也不能在最適合的時間去掌握它,所以就不會成功。因此,只有同時具時和具智,事業才能有所成就。這是所有成就事業所不可否定的一種定諦......
我常在想,有哪個取得成就的人不是把困難當作歷練呢?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不如把工作做得出色,讓人刮目相看。如果以為換個地方,就會幹得更好,那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不管工作上遇有不順就不幹;還是生活中,但凡遇到困難就不顧家庭想要離婚;又或者是遇到困難,不想著努力解決問題,而是一走了之,這都是在逃避,而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人在低谷時最忌諱的就是妄動,因為這個時候我們的心是不清淨的,甚至是帶著怨恨惱怒。所以,我們應該明白,首先自己的一切遭遇都是因緣和合的結果,不是偶然的,而是各種條件具足之後必然發生的。更不是指跟某人某環境有關係,如此思考就會放下怨恨和不服,不至於把責任都怪罪於單獨的某一個人、事、物上,也能夠做到更大程度地接納......
我們不要老是急於求成,總覺得為什麼我已經很努力了還是沒有效果。其實,一努力就要看到效果那是小孩子才會做的事,作為一個成熟人就懂得耐心。佛教經典裡有一個公案......
現在想想自己,真的太愚癡太可憐太差勁了。一隻小小的蜘蛛能夠創造出這麼漂亮的家園,完全是因為它們目標堅定,有明確的方向,做事情專一。而我為什麼學佛會受用甚微、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呢?就是因為沒有真正虔誠恭敬地對待佛菩薩,沒有堅定自己學佛的信願行,沒有及時修正自己邪惡錯誤的知見……相比之下,我覺得自己真的趕不上一隻小蜘蛛......
凡是一切幸福的得來,都是由辛勤艱苦的勞動換來的,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凡是要成就自己的事業,必須應當勤奮地去爭取,要勤奮爭取,自然就有勞累和辛苦,甚至於有打擊和痛苦,但只要你不退步,繼續前進,繼續向自己奮鬥的方向克服一切困難去爭取,雖然苦了,最後取得的目的、出的成果畢竟是幸福......
醫者面對的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所以拜師的門檻非常嚴格。而學佛修行人求的是徹底斬斷生死輪回的佛法,師徒互相考察的不僅僅是三個月、三年,乃至更長時間,也更為嚴格......
世俗中讀書和職場的考試尚且如此,學佛修行要得成就解脫更是如此。那麼我們在佛教的修學過程中有沒有經歷過佛菩薩各種的考驗測試呢?當然有的人感覺得到,有的人經歷了也不知道,更不要談什麼過不過關了。在這裡我就舉一個來聞法的新人的例子吧......
這是我在修學途中一次細微的心路歷程。這樣的經歷讓我明白真正的發心有多麼重要。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我真正是要發心學佛嗎?我真的想要通過修行離苦得樂,了脫生死嗎?偉大的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什麼叫修行》的法音裡講到“八基正見”......
其實,學佛修行人中也存在著甲乙丙丁戊等各色各樣的人,為什麼有的人能成就,有的人不能成就?其實我們都要問問自己,現在處在修行橋的哪一段?有沒有半途就退縮了?是朝菩提段進取,還是在輪回段徘徊、沉溺?抑或是一隻腳在輪回道,一隻腳在菩提道?
“這種長相也來做直播。”
“看不下去,直播本來就要花錢,還花得這麼難受。”
看著一條條刺眼的彈幕,換作其他人,接連的潰敗之後,或許早已繳械投降。
但是,這個把自己當成一顆麥子的男孩就這樣捱過了直播間前半年的苦澀。
董宇輝終於被人看見並認可了,他帶貨時中英文切換自如,還有信手拈來的詩詞歌賦。
於是,彷彿一夜之間,社交平臺上,隨處可見是他的直播片段。幾十家媒體爭相聯繫採訪......
成功的道路其實真的不會擁擠,很多人開始的時候總是雄心壯志,宏圖遠大,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就沒有了動力,乃至於到最後草草了事。“行百里者而半九十”,愈接近成功愈困難,就越不能鬆勁,因此更需努力。如果一個人能善始善終,始終堅持不懈地去做好一件事,永不放棄,必定會獲得成功......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煩惱也會層出不窮。而我們的心就像一個容器,如果裝了太多的煩惱和痛苦就會容不下快樂和幸福了。沒有誰的人生總是一帆風順,風風雨雨總是常態。吃苦也是消業了緣的一個過程,但是終究有一天,柳暗花明、否極泰來。在這個冷暖自度的時代,沒有人會理睬你的挫折歎氣,只有咬牙把苦嚼碎了咽下去,靜靜地努力,才會最後驚豔所有人......
里茲的故事被媒體報導後,人們紛紛慷慨解囊,籌集了20萬美元資助她完成了學業。現在的她已經獲得了碩士學位,正在哈佛大學攻讀臨床心理學博士課程。她用自己的經歷向人們證明了人生其實真的可以改變的,只要我們有行動地、樂觀地面對現實,挫折定會沖我們舉起白旗。因為有志者事竟成,不要抱怨不幸,要去竭盡所能地改變它,用自己的樂觀向上和奮勇前進換取成功......
透過現象看本質,上坡路和下坡路其實是同一條路,究竟是上坡還是下坡取決於我們自己怎麼走。身處上坡時要淡然,身處下坡時要坦然,有道是因上努力果上隨緣。上坡時別自得,下坡時也別自卑,無論我們現在身處何處下面都有人在仰望,上面也有人在俯視。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學生所經歷的......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營事業,就像是修建高樓一樣,首先要打好地基。把自己鍛煉的具有真才實學,積聚足夠的能量,最後才能進入實踐。並且,在具備可以運用於實踐的知識和力量以後,還要有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千萬不能在中途遇到困難阻障就半途而廢,要知道想要成功經歷些障礙和挫折是必然的,只有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後才能取得成就......
其實障礙我們的,是我們自身。我們需要精進勇猛的心,需要堅韌不撥的毅力,需要迎難而上的勇氣,需要堅持不懈地行動。這樣就不會在菩提道上懈怠墮落,忘記了初心。我們離成功只有一個努力堅持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