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谷愛淩、範可新的身上,看奧運精神在流動(西行人)
從谷愛淩、範可新的身上,看奧運精神在流動
北京冬奧會已圓滿落下帷幕。這是一場體育賽事,又是空前的文化盛宴。世界各國紛紛盛讚北京冬奧會,驚歎于中國文化、中國哲學之魅力,折服於中國的效率、決心與活力,感動於中國之貢獻。各國奧運健兒挑戰自我,超越自我,他們延續了頑強拼搏的奧運精神,詮釋了 "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 的挑戰精神,為國增光,綻放人生。
當運動員的奪冠消息刷屏時,大家都想更多地瞭解他們。好奇,當然有之,更想知道的是,他們為什麼能成為冠軍。
大家最熱議的當然是陽光燦爛、雙語流利、全能學霸、在美國成長的18歲中國女孩谷愛淩。有人說她是天才少女,而她對成功的詮釋是:努力、自律、時間平衡,以及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而且,從小到大她在訓練中受過的傷不計其數,卻從不輕言放棄,這些都是我們不能忽略的因素。
在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中,谷愛淩以188.25分的成績奪冠,為中國摘得本屆冬奧會的首枚雪上項目金牌。她之所以奪冠,是源于她的自信和頑強的拼搏精神。她在與母親的對話中說道:“我一直說我參加冬奧會不是為了證明我比其他人滑得好,而是為了打破自己的極限,做一些沒做過的事情,如果選擇一個已經做過的動作,那就沒有展現出我的精神,我希望讓全世界看到我不害怕去嘗試,不害怕去挑戰,不管成不成功。”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到谷愛淩的挑戰精神,成功初露端倪。
不可否認,谷愛淩的成長有著較好的家庭條件支撐,但這只是成功的部分外因,內因還是源於她自身的努力與拼搏。
讓我們再看另一位運動健兒范可新,她在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接力賽中獲得冠軍。她有著鮮為人知,且令人心酸的成長歷程。1993年,她出生於黑龍江七台河市,父母開修鞋鋪,哥哥從小輟學,一家四口擠在10平米的自搭板房。她9歲開始訓練,12年沒回家過春節,曾因家貧而買不起2500元一雙的冰刀鞋,因為這雙鞋的錢是她一家全年的生活費。教練知情後送給她一雙冰刀鞋,才解決了難題。在高強度的訓練中,她也沒有足夠的錢改善伙食,導致了貧血和嚴重營養不良。就這樣的情況下,都沒能阻擋她從七台河市走向哈爾濱,走向全世界。
雖然谷愛淩和範可新的家庭境遇迥然不同,但都是從頑強拼搏中走出,在持續訓練中進步,在堅定信念中成長。她們努力昇華自己的夢想,由“家”到“國”,開闢了一條鮮花與荊棘並存之路。
朋友們,請抬頭,把眼光從你的“手心”移開,看看比你活得好的人都如何做?
你會發現成功並不過分依賴外在的條件,更依靠想要成功的信念和為之付出的行動。在堅定信念下,我們初心不改,堅持不懈,邁過一道道坎,才會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正如鐵人王進喜的話——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如果什麼條件都具備,可能反而沒有拼博的動力,而在享受中沉淪。有時候苦難也是一所大學,可以汲取向上的力量。
跟上述兩位女孩相比,我問自己:對一件事有這麼全力以赴嗎?慚愧得無地自容。
作為學佛修行人,我有時刻按佛陀教戒在修行嗎?我沒有。我經常被生活中的小事,阻礙了進取的腳步。我沒有谷愛淩的自律,也沒有範可新面對無數傷痛時的不在乎,捨得讓自己身體千瘡百孔,帶傷拼博……
她們為訓練幾年如一日,而我們有些人連花點零散時間都不俐落,在無止盡的瑣事上糾纏,所以依然平庸,學無所成。她們雖然沒有依佛教戒學佛,但在生活中勇猛精進。
若沒有密勒日巴祖師的苦行精神,也害怕玄奘法師的歷時歷險,連冠軍們的堅韌不拔都匱乏,請問我們拿什麼成就?!
其實障礙我們的,是我們自身。我們需要精進勇猛的心,需要堅韌不撥的毅力,需要迎難而上的勇氣,需要堅持不懈地行動。這樣就不會在菩提道上懈怠墮落,忘記了初心。我們離成功只有一個努力堅持的距離。
慶倖的是,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教戒讓我的人生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那就是:生而為人,先做一個好人、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實踐育己再至利他(就如冠軍們從為“家”到為“國”一樣),然後轉至修行人、聖人,實現人格到聖格的昇華,利益國家、利益社會,布益群生。
所以從現在開始,做更好的自己!
撰稿:西行人
編輯:菩提籽
轉載自:人生新視野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46973776576782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