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行-我們生活得好嗎?(迷途凡夫) | 佛教大願菩提金剛正法中心
 

 
大量佛弟子恭聞羌佛法音,修學如來正法,而獲諸受用。
 
本站遵奉依行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為無上根本指南,並遵照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的文告努力實行運作。
除三段金釦大聖德能作開示所說法義錯誤較少,四段金釦以上的巨聖德能作正確開示之外,本站所發布的法王、尊者、仁波且、法師、居士等的文章均不作為法義依據,最多只能作為知見行持參考之用,凡不符合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的內容,皆屬邪說邊見錯誤之理,一概不可依從學習。
本站網站的型式、目錄的編排、圖文的呈現等一切資料與相關規劃,均為本站建置人員自我的意思,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或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等其他機構單位所指使派令。
本區大量轉載諸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修學正法得解脫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聖僧寂後肉身大神變 開創佛史圓寂新篇章

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祿東贊法王得大成就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祿東贊法王修學正法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大西拉仁波且大放虹光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侯欲善參觀極樂世界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西方佛國天窗開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趙玉勝往升中品中升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王程娥芬成就顯赫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劉惠秀坐化圓寂殊勝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皆是我們的親眷

我當馬上施救

籃秀櫻居士往升淨土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修學正法得解脫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聖僧寂後肉身大神變 開創佛史圓寂新篇章

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123456789101112

福慧行-我們生活得好嗎?(迷途凡夫)

我們生活得好嗎

 
人常有喜怒哀樂等情緒, 當喜樂時就覺得生活得不錯,當哀怒時就覺得生活得痛苦。這是常情,但這喜怒哀樂等情緒有在物質上的定義嗎? 吃得飽就該喜樂嗎?有人以吃得好為喜樂;有人以吃得精為喜樂;現代社會甚至有人以吃得少為喜樂。這是為什麼呢?
 
我覺得最容易理解人對外境現象產生的不同的情緒是唯識宗[1]的理論─「萬法唯識」去解釋。所有的事境就是萬法,不同的感覺情緒由一個人的意識轉變而轉變。比如你有1億財富,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常高興的,但如果李嘉誠的身家就只剩下1億財富,他會覺得十分地痛苦。面對同樣的財富,不同人就有不同的感覺及情緒。
 
舉個萬法唯識之例子:從前衛國有一位士夫,叫彌子瑕,衛國國君很寵信他,一晚有位使者來找他,告訴他,他母親病了,因為是在晚上無法與君王商量,而詐稱已得君王許可而乘用君王用的車,按當時衛國的法律,未經許可而乘用君王用的車,要處以極刑的。但後來君王聽到了此事,卻反而誇讚他,為了母親連極刑都忘了,實在孝順。又有一天彌子瑕陪君王到果園遊玩,彌子瑕摘了一個果子吃了幾口覺得非常可口,就把剩下來的獻給君王吃,君王高興地說:『他多愛我,好吃的誰不想全部吃掉,但他卻留下來給我吃!』後來彌子瑕失去君王的寵信, 這時君王就數落他的不是,『這傢伙太冒失了,他竟敢詐騙,沒得到我的准許,私自用我的車,又讓我吃他剩下的東西。』可見同樣一件事,因心境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看法與感受,故一切都是唯心所造,唯心所現。
 
我們生活得很好嗎?不見得,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天天地纏繞著我們。我們生活得很不好嗎?亦不見得,總有人會活得比你更差,就算活得最差的凡夫也比三惡道的眾生要好,起碼有機會能得聞佛法、學佛修法。
 
所以我們生活得好嗎?如果我們修行達到無我境界,對外境所有事物就不為所動,不生起喜怒哀樂之情,但對善惡法[2]卻了了分明,致眾生得到利益的行為事物稱之為善,反之稱之為惡。唯識宗第三代祖師世親菩薩(亦稱天親菩薩)著作《大乘百法明門論》之要旨,就是要破除「我執」。所以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說:『如世尊言,一切法無我。』就是要提醒修行人:要達到無我境界,就要遠離執著煩惱。
 
唯識學教我們認識善、惡法,當起心動念時,就要馬上警覺,迴光返照:現在起的是什麼心念?那一類的心念是可以讓它發展的?那一類的心念是應該予以遏止的?須知:一切的行為活動,皆聽命於心的指揮,心是萬事萬物的主宰。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只要能夠時時警覺而維持正常的、善良的、道德的心念,德行就會與日俱進。
 
於大隨煩惱有八種之一的「不正知」[見註2],就是說没有具備正知正見,故須恭聞H.H. 第三世多杰羌佛的說法法音,明白法音中的法義,思維具備正知正見,才不受外道的擾惑,與及於日常的行持中,時刻不離「觀心念,正行為」的修行,就能與佛菩薩的身、口、意三業相應而得受用。
 
我們認識到萬法就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要時常保持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心念,行持就會符合教戒,行事本著利益眾生,精進學佛修行,福慧資糧就會與日俱增,就會遠離不祥之事、遠離病痛之苦,同時達到今生成就了脫生死的願望。
 
註解:
 
[1]:唯識宗的傳承始於彌勒菩薩,彌勒菩薩被看作唯識宗的鼻祖,唯識綱要由無著菩薩和世親菩薩闡釋、弘揚。為世親菩薩《唯識三十頌》巨著作注釋的十大論師中,護法法師對唯識理論的發揮最為完備,並由其弟子戒賢法師在當時最具影響的佛學中心那爛陀寺發揚光大。玄奘大師拜戒賢法師為師學習唯識理論,此後弘揚的主要是這一系的理論建構,並成為唐代中土唯識宗的創始人。
 
釋迦世尊 → 彌勒菩薩摩訶薩 →無著菩薩→世親菩薩→陳那菩薩→無性法師→護法法師→戒賢法師→玄奘法師
 
[2]:唯識學說到善惡法計有:
一、善法有十一種,所謂:信、精進、慚、愧、無貪、無瞋、無痴、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
二、根本煩惱有十種,所謂:貪、瞋、痴、慢、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
三、小隨煩惱有十種,所謂:忿、恨、惱、覆、誑、諂、憍、害、嫉、慳。
四、中隨煩惱有二種,所謂:無慚、無愧。
五、大隨煩惱有八種,所謂: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
 
以上四十一條,分二大類:一類是善法,有十一條。另一類是惡法,有三十條。
 
筆者:迷途凡夫
 
以上文章是轉載/引用自「福慧行」官網原創文庫,版權為「福慧慈善基金」所有。原文鏈接如下:
微信: 福慧行智 (WeChat ID: Cultivation888)
 
轉載自:福慧行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發表新回應

Plain text

  •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該問題用於測試您是否是正常使用者,並防止垃圾郵件自動提交。
  • 網站文章總數:6809  
  • 網站圖片總數:16701  
  • 網站影視總數:1529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57  
  • 總瀏覽人次:1925866  
  • 今日瀏覽文章數:46  
  • 總瀏覽文章數:1420388  
  • 今日瀏覽影視數:3  
  • 總瀏覽影視數:46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