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我當馬上施救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此事過去很多天了,但是每當想起小狗死前悲慘可憐無助的樣子時,我心裡就特別的難受,原本一隻多麼活潑可愛的小狗,我以為牠在這裡會慢慢地長大,但突然間生命就終止了,這就是無常啊!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我們人類,何嘗不是也在時時刻刻面臨著無常的到來?
從佛教的歷史上看,高僧大德出家前是會安頓好家裡人的,如六祖慧能得到了安道誠的鼓勵和支援,奉母十兩白銀,這才放心前去求法、修行。又如近代高僧弘一法師,他的境界是“放下你,非我薄情”,在出家前,便給妻子留下了資財,做了安排,在信件中多有殷殷囑咐,並非直接拋下不管。同為出家人,我想真誠地對這位母親說......
這些不同的哲理名言,都是前人們的人生散慧(聰明)結晶,用他們理解到的方式,來應對不同的人生際遇,可讓後世藉由他們的經驗,跨過不同的困境與難題。但是,是否這樣就完全正確無偏了?如果把這些歸納起來,最終都會遇到一個情況......
前幾天,我見到一個初學佛的師姐,她告訴我:她對於身邊好些佛弟子很失望,並且說她不太想學佛了。她的話讓我很吃驚,我一時有點懵了,我說:“師姐你怎麼這麼說呢?學佛修行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有善根的人才能有緣學到如來正法,你怎麼能感覺失望呢?”她就跟我說......
你們既然來拜佛,就應該知道,佛是最圓滿,無上正等正覺者。豈是鬼神之類可望其項背?簡直是邊際不著。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時時都在加持護佑著眾生,你們一邊在拜佛,祈求佛菩薩保佑你們,一邊卻在侮辱佛菩薩,將佛菩薩看成鬼神,你們認為拜的有用嗎?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小故事,說的是日本明治時代南隱禪師的事。有一天,有位大學教授自恃學問深厚,聽說南隱禪師佛法精深特來向他問禪,以便一較高下。兩人落座後,南隱禪師以茶相待。他燒好茶水注入這位教授的杯中,直到杯滿也沒有停下來。這位教授眼睜睜地望著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知道再也不能沉默了,於是說道......
“原來提供場所的那位師姐,她家的孫女剛滿月,不知為什麼,師兄姐們每次來共修,孩子就開始哭鬧不止,弄得有些同學心生煩亂,也許是孩子小,看見陌生人就害怕吧。那位師姐覺得孩子受到了影響,所以暫時不想讓師兄姐們來共修了。”“那以後你們怎麼辦呢?”我著急地說......
人在低谷時最忌諱的就是妄動,因為這個時候我們的心是不清淨的,甚至是帶著怨恨惱怒。所以,我們應該明白,首先自己的一切遭遇都是因緣和合的結果,不是偶然的,而是各種條件具足之後必然發生的。更不是指跟某人某環境有關係,如此思考就會放下怨恨和不服,不至於把責任都怪罪於單獨的某一個人、事、物上,也能夠做到更大程度地接納......
這種言論卻讓許多人深信不已,所以在末法時期恭敬聽聞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是多麼重要的事情,正確的知見才能引導走向真正的解脫之道啊!
我們不要老是急於求成,總覺得為什麼我已經很努力了還是沒有效果。其實,一努力就要看到效果那是小孩子才會做的事,作為一個成熟人就懂得耐心。佛教經典裡有一個公案......
風雨人生,不會事事如意;紛擾世界,不會處處悅心。但善心不能丟,壞心不能有,做好自己。在踐行善良的路上,我們有時需要放棄某些自身的利益,需要自己物質或精神上的某些付出,需要學會包容,學會理解,學會奉獻,而這些都正是一種自我精神上的昇華......
現在想想自己,真的太愚癡太可憐太差勁了。一隻小小的蜘蛛能夠創造出這麼漂亮的家園,完全是因為它們目標堅定,有明確的方向,做事情專一。而我為什麼學佛會受用甚微、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呢?就是因為沒有真正虔誠恭敬地對待佛菩薩,沒有堅定自己學佛的信願行,沒有及時修正自己邪惡錯誤的知見……相比之下,我覺得自己真的趕不上一隻小蜘蛛......
人與人相逢,是一場緣,誰和誰相伴,也是一場緣,有時相守只是為了了緣,別離也僅是緣了而已,不是誰能改變得了誰,也不是誰都能被誰改變。曾經有人認為,相處十幾年,或許你在對方心裡,有那麼一點份量,甚至自負地認定,對方會為了你改變一些,可結果往往以失望收場,當一次次的期待落空,一次次的願望,變為眼巴巴地守望,當所有的落寞,只能埋在心底,此時,你是否感受到那一末一廂情願的可悲!偶然間,聽一朋友分享:
這是一位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多年的勤奮好學卻疏忽于一時的散漫放逸。大四時,許多同學正忙著衝刺考研、考公務員,又或奔忙於投遞簡歷找工作,他卻迷上了網遊。一有“組織任務”,他便翹課,然後義無反顧投入網吧,一陣“廝殺”,玩得天昏地暗!因此功課很快亮起了“紅燈”。老師勸說多次無果,告誡他再這樣下去,就要被退學了……他心裡有所鬆動,但還是扛不住遊戲的誘惑,深陷其中。玩遊戲需要買裝備,他的飯錢也挪用在上面,最後只好用泡麵對付,沒錢了反覆向父母要!某個週六,他良心發現......
可就在這時,一團烏雲飄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夕陽就被吞噬,整個天空再也找不到之前美麗的景象,只剩下那團孤獨的烏雲。“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啊,夕陽確實無限美好,只是好景不長,很快就會消失。這讓我想起了......
事實證明確實有改善,聞了法音第二次後母親的行為開始轉正常了,睡眠也好很多,父親感覺很不可思議,於是他們把聞佛陀法音作為了每日必須要做的功課。我想等以後因緣成熟,讓他們真正皈依佛門,做個依教奉行的佛弟子!
反觀一下自己,他人給我提出修改意見,我不僅不知道感恩,內心還感覺修改很麻煩,這其實就給自己的修行之路設下了前進的障礙,真是不應該啊!做一次視頻就反照出我那麼多的不足,實在值得我深思啊!佛陀教導我們......
日常中經常聽到有人說別人如何不是,而自己又是如何的正確,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或是處處遭受委屈。這樣的場景經常耳聞目睹。他們真的是因為“自古聖賢皆寂寞”嗎?曾有人問蘇格拉底:“您是最有學問的人了,那您能告訴我天地之間的高度嗎?”蘇格拉底回答說:“三尺。”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新法音讓我迴光返照一個問題:「我執,到底有多不容易發現呢?」前幾天自己在騎車的路程上,後方忽然竄出一個騎士與我擦身而過差點撞上我,瞬間受到驚嚇的我生氣地在心裡叨唸......
瞭解點宇宙知識,認識到人類的渺小,有助於在廣袤而浩瀚的未知面前保持敬畏和嚴謹,而不是自以為是狂妄自大;有助於放下一切所知障,以謙恭求實的姿態,去學習去瞭解去探求未知世界的真相,勇猛精進地修學如來正法,直至成就解脫!
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曾有過一段漫長的封建統治時期,封建迷信思想在很多科學知識落後的地區一度盛行,乃至到了科學發展非常先進的今天,也沒有被根除,社會上的迷信行為屢見不鮮,很多人美其名曰“風俗習慣”,並且妄圖借此來“趨吉避凶”。可是這些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地方風俗的迷信行為,真的能讓人趨吉避凶嗎?
當看到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教導。我今天的言行,哪裡是一個慈愛的媽媽?哪裡是一個修行人的行為?想到此處,我頓生懊悔之心。這一刻,我的教育觀被重塑了!我不能以家長的權威來壓制兒子,而要用平等的心態和他交流......
為什麼有人看似付出一分的努力卻得到了十分的收穫?為什麼有人看似做事輕輕鬆鬆很容易成功,而有人卻要費九牛二虎之力?為什麼有人生活一帆風順而有人卻舉步維艱?你有過這樣的疑惑嗎?
其實很多人並沒真正注意過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行為,究竟是在求福,還是在折福?比如,當看到別人升職的時候,特別是才能不如自己的人,我們是在感受別人的喜悅,在為他們祝福?還是嫉妒不平,或嗤之以鼻、看不起他呢?我們吃飯的時候,吃到不合胃口的食物時,是會生氣地倒掉,或埋怨飯做得不好呢?還是會時時去感恩種田人的辛苦,賣菜人的辛勞,或是做飯人的用心呢?
過度消費就是在提前消耗自己的福報。我們若沒有那個消費能力,為何要買名牌和奢侈品呢?平常物品難道就不能用了嗎?購買者不過是考慮到一個“面子問題”罷了。如果為了面子,像“曬富”的朋友那樣丟了生活的樸實和安穩,就得不償失了......
當今社會,有這麼一種現象,有些人生病了,尤其是在醫院救治沒有明顯效果的重病,他們就會花很多錢去請一些所謂的大仙、巫婆,在家裡供奉上山神地神,大仙、巫婆們圍著又唱又跳,再燒些紙錢,然後就說病會慢慢好的。事後,有的人由於其他原因碰巧真的好了,但是有的人一次沒好,可能還會接二連三地去請求,會不斷地給錢繼續請求所謂加持保佑......
人生短暫,好不容易得一人身,要好好珍惜,不但自己應該趕快學佛修行和修法,還要引導親人一起學習,這樣才能有希望離開這個生老病死苦的世界,得到永恆的快樂,而不至於等到那一天到來時束手無策。而當今世界上最正確無偏的修行法要莫過於古佛再來的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親說法音和所著經著......
過了好幾天,我才突然想起這件事,就趕緊去粘網的地裡查看,結果發現有好多鳥兒已經被粘住活活餓死了。看到眼前這悲慘的一幕,我的心如刀絞般疼痛,淚水瞬間奪眶而出。平日裡我口口聲聲說眾生平等,可我的行為是平等了嗎?如果當時是我的父母、孩子面臨被害,我還要等忙完活兒再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