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真的不堪一擊嗎?利益面前考驗善之真偽(在路上)
人性真的不堪一擊嗎?利益面前考驗善之真偽
最近,南京中級人民法院的一份判決書,讓人看了不勝唏噓。20年前,韓某和朱某是一對熱戀中的小情侶。因一次交通意外,朱某當場身亡,韓某僥倖生還。由於當時韓某是無證駕駛,不論從法律還是民事上都要承擔重大責任。
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韓某誠懇請求給女友朱某的父母當“乾兒子”,並改名換姓為朱小偉,還將戶口遷到了女友父母的戶籍。
之後的十多年,雙方相處得很是融洽,為此,5年前朱爸爸將一棟房屋的上層三間贈予了“乾兒子”朱小偉,雙方簽訂了協議。這個只有在電視劇中才能看到的情景居然真實發生在生活中。
人性是複雜的,是真心還是假意在利益面前都會原形畢露。2019年,朱爸爸因為胰腺癌重病入院。治療期間不僅花銷頗大,還需要有人陪護。久病床前無孝子,改名換姓的朱小偉在隱忍了20年後終於露出了本來面目,不但百般推辭不予理會,還為此和兩位老人發生糾紛。
看到“乾兒子”的真實嘴臉,朱家父母心寒不已。朱爸爸在臨終前修改了遺囑,撤回了贈予朱小偉房產的協議,帶著遺憾病逝。可朱小偉卻緊咬贈予協議不放,雙方僵持不下,於是鬧上了法庭。
最終朱小偉沒有得到房子,20年來積攢的“親情”也在一紙判決書前化為烏有。
東野圭吾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件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在人性面前,人們總是渺小的存在。”
電視劇《人世間》裡也有一句話:“人性中冷酷殘忍的一面,其實是比任何猛獸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那麼,人性真就這樣不堪一擊嗎?當然未必。善惡有報,這是亙古至今不變的鐵律!
記得曾經看過一篇報導,撒哈拉沙漠,又被稱為“死亡之海”。進入沙漠者的命運大多都是有去無回。直到1814年,一支考古隊第一次打破了這個死亡魔咒。
當時,荒漠中隨處可見逝者的骸骨,隊長總讓大家停下來,選擇高地挖坑,把骸骨掩埋起來,還用樹枝或石塊為他們樹個簡易的墓碑。但是,沙漠中骸骨實在太多,掩埋工作佔用了大量時間。
隊員們抱怨:“我們是來考古的,不是來替死人收屍的。”
但隊長固執地說:“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們的同行,怎能忍心讓他們陳屍荒野呢?”
約一個星期後,考古隊在沙漠中發現了許多古人遺跡和足以震驚世界的文物。
但當他們離開時,突然刮起風暴,幾天幾夜不見天日。接著,指南針都失靈了,考古隊完全迷失方向,食物和淡水開始匱乏,他們這才明白了為什麼從前那些同行沒能走出來。
危難之時,隊長突然說:“不要絕望,我們來時在路上留下了路標!”
他們沿著來時一路為掩埋骸骨而樹起的墓碑,最終走出了死亡之海。
在接受《泰晤士報》記者的採訪時,考古隊的隊員們都感慨:“善良,是我們為自己留下的路標!”
風雨人生,不會事事如意;紛擾世界,不會處處悅心。但善心不能丟,壞心不能有,做好自己。
在踐行善良的路上,我們有時需要放棄某些自身的利益,需要自己物質或精神上的某些付出,需要學會包容,學會理解,學會奉獻,而這些都正是一種自我精神上的昇華。
當今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於說法中多次教誡佛弟子行“十善”。人性雖然複雜多變,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堅守善良。為善積福,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不管別人是不是猜忌與質疑我們的動機,只要能將善良進行到底,必能得到生命最深情的親吻。
撰稿:在路上
編輯:西邊的彩虹
轉載自:人生新視野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37208346722848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