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遊戲引發“家庭大戰”?結果我的教育觀被重塑了(好合)
孩子玩遊戲引發“家庭大戰”?結果我的教育觀被重塑了
網上時不時發佈這樣的新聞報導:有媽媽因陪孩子寫作業被氣出了乳腺結節,有爸爸因輔導孩子寫作業被氣到心梗,還有父母因輔導作業而引發“家庭雙打”。
毫不誇張,最近我也親歷了一回“家庭大戰”。真是應了那句話——“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基於當地的疫情防控政策,學校通知學生在家上網課。第一天,我家孩子還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得很好,第二天他就放飛自我了,課後作業沒寫完就開始打遊戲,一直拖到晚上10點才提交。
看到老師催交作業的資訊,我的火氣一下就被點燃了,聲音立馬拔高了幾度,大聲指責兒子:“你怎麼這麼不自覺?你知不知道我有多信任你?你就這樣應付作業?啊?!”
隨即他也大聲嚷嚷,表達不滿:“你怎麼管得這麼寬?只要當天完成作業就可以了!”
他竟然敢對我大吼?簡直沒大沒小!我非常傷心,也極為生氣,衝動之下打了他一巴掌,還把手機奪走了。兒子又哭又鬧,弄得家裡一片狼藉。當我試圖再跟兒子溝通時,他“砰”的一聲把門鎖上,拒絕我再靠近。
一時間,我不知所措,恍惚間來到佛堂,打開佛書恭讀。當看到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教導——有人批評和誹謗你時,絕對是自己有錯,一定是事理律法之間的矛盾,至少都是自己的言行沒有爭取到對方的認可和敬慕,所以必須多作自我批評。
我越看越覺得自己慚愧,心情也漸漸恢復了平靜。兒子貪玩遊戲影響學習固然有錯,但我的錯更大,我不應該大發脾氣,更不應該打他。暴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應該與兒子平等相處,多多溝通。動手只會激化矛盾,增加他的逆反心理。
我今天的言行,哪裡是一個慈愛的媽媽?哪裡是一個修行人的行為?想到此處,我頓生懊悔之心。這一刻,我的教育觀被重塑了!我不能以家長的權威來壓制兒子,而要用平等的心態和他交流。
隨後,我換了態度與孩子溝通,主動向孩子道歉,並承認錯誤,承諾以後不再暴力,遇到問題要多溝通。同時約定:想看手機可以,但必須保證作業完成後時間充足才可以玩,一天不能超過半小時。對此,孩子也接受了。矛盾終於化解了。一場“家庭大戰”歸於平靜,我們握手言和了。
兒子的“叛逆”給我上了一課,讓我反思了自己,端正了心態。這也引發了我的進一步思考:生活起起伏伏,順緣、違緣相伴,貪嗔癡愛、喜怒哀樂隨行。我們要如何做,才經得起生活的考驗與磨練呢?
一方面,心不向外馳求,而要反觀自己。
以前,我和家人、同事、同學發生矛盾,我習慣指責別人,認識不到自己有錯,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其實,一個手指指向對方時,四個手指正在指向自己。回想自己曾埋怨過父母,認為父母偏心我兄弟,不關心我;埋怨過先生瞎折騰,負債累累,連累我跟著擔驚受怕;埋怨過孩子貪玩不聽話;埋怨過家人看不到我的付出等等。埋怨、指責、發怒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最後還是得從因果入手,分析事情,探尋問題的本質,尋找化解之道方為上策。
另一方面,堅定願力,立志當圓。
煩惱障是我們的一大障礙,從無始無明的業力而來。當願力生起時,就能打退業力。如果我們今生沒有必須解脫的大願和決心,難道還想下一世繼續在六道輪回中輾轉流離嗎?恐怕再也遇不到今生的好法緣了。既然今生已經得聞正法,得以學佛修行,我們就要依教奉行,放下執著,不能再讓自己陷入“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風之中。在對境中修行,真誠而堅定地履行願力,並立志當圓是我們前進的風向標。
修行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修行體現在我們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言談話語、待人處事之中,體現在我們是否真正學習了佛陀的思想、言語、行為,並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
家庭,就是我們的試練場。幸福的家庭,不是時刻想著改變對方,而是時刻觀照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進,讓自己提升、不斷完善,也讓家人舒心愉快。
相信一顆感恩與惜緣的心,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一份歡喜與自在。
撰稿:好合
編輯:薩依/菩提籽
轉載自:人生新視野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35396403200282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