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占別人便宜,甚至自己吃一點虧,這不也是一種善行?(綺帆)
不占別人便宜,甚至自己吃一點虧,這不也是一種善行?
綺帆以前在菜市場買菜時也曾殺價,不過,也就少個幾塊錢而已,現在想想,對這些小販來說,他們努力掙來的辛苦錢真是不容易,綺帆覺得為什麼我們跟窮人買東西時,連一分錢也要討價還價嗎?不占他們便宜,甚至自己吃一點虧,讓他們能過得更好,不也是善事一件嗎?
綺帆看了這影片有所感觸:不占別人便宜,讓自己吃虧,讓需要被幫助的人過得更好。這樣的心行,在我們看來,有可能微不足道,相對地,對被幫助的人而言,它是多麼珍貴!就如生活中,當盛菜時,發現菜只剩一點點,自己盛邊邊的一點菜,把菜留給後面盛餐的人,讓自己吃虧,讓別人得福。讓人暖心、帶給他人快樂的善行,何樂而不為?
「在意業上,不慳貪而濟困救急,喜捨布施。」是十善之一,布施是要我們放下貪念,不能只有「我、我、我」。心量要大,福氣才會大,當我們把鮮花送給別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在綺帆看來,那「聞到花香」就是獲得的福氣之一。布施所包含的不單只是金錢,還可以有更多,例如:任何對別人的幫助、一個微笑、一句讚美。布施就是把你有的,給予幫助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
綺帆慶幸自己遇到人生的心靈導師,他給了我心靈的養分,是指引我方向的明燈,更讓綺帆的心靈提升層次,想一想:真正做到無有所求的「無相」布施,不計執所謂的功德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無相布施,就是行布施不期望獲得回報。相對地,「有相」布施,是計執了這個布施希望對方將來給你有相同的對待和回報或者。這樣看來,你覺得何種布施的心量較大?答案很清楚,那就是「無相布施」,它不期望有回報的,無形中也帶來更大的功德。
當自己心量寬大了,不刻意銘記著自己的付出,只要默默地奉獻和給予,反而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不起眼的一個小動作卻能引起一連串的巨大反應,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自己看來是小小的暖心舉動,卻為能他人注入一股暖流,這是多麼好的事啊!總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好與壞的念頭,得到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就讓自己善的種子散播到社會各個角落吧!
轉載自:綺帆心靈補給站
廣播音頻:佘孟潔、吳瑩竹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