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了面子,卻丟了修行(滄海放舟)
掙了面子,卻丟了修行
“能不能長點記性,把你的衣服收到櫃子裡!沙發是用來坐的,不是用來放衣服的!”逛街時我被老公當眾指責磨磨唧唧,真是好沒面子!
正憋著勁兒呢,到家就看見老公隨手將外衣脫下丟在沙發上,趁此機會,我趕緊發洩一下。“趕快收了!不許放那兒!”
“哪那麼多事兒,放一下怎麼了?”
“不行!”
“真是沒事找事兒!”
“砰!”老公說完氣哄哄地拾起外套摔門而去……
這樣的情景已經不止一次了,為什麼非要等到人家摔門而去,或者是退群拉黑,才來反觀自己的言行呢?後悔了,卻又是礙於情面不想道歉……
師兄師姐們,您們是否也會犯類似的錯誤呢?生活中常常為了一個我執的面子放不下,改不掉嘴不饒人的習慣,總感覺不掙回個面子,就難以有立錐之地!
雖然自己修學如來正法多年,自恃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夠警醒自己,不被邪知邪見和一切惡行所迷惑,然而卻常常被生活中的這些細枝末節所絆倒。歸根結底是是世俗的凡夫心熾盛,執著了生老病死苦的假我,沒有利用逆境將貪嗔癡的煩惱習氣轉化為大悲的菩提心行。簡單用一句話概括:沒有改掉習氣、斷除我執,就是地地道道的自己騙自己的假修行。
自己沒有真正地升起無常心,沒有真正地了明無常境,沒有將菩提心落實於生活的點點滴滴實踐中去,沒有做到時刻從於三業之行所生發出慈愛、慈悲一切眾生之行願!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在《什麼叫修行》中說法:“日中觀省時,除了以意念空觀之外,而重要的是必須依於平日之道友,或相處之人士、或冤對、或逆緣、或不順心、相互間不言語談話之人,做為所緣,必須對之修持,今日我是否依於雙七支,與之主動和他交好?”……。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在修學的時候以為把佛陀的教戒弄通了,弄懂了,可一旦實際對境之時,便會隨自己的心性習氣而為之,掙了面子,卻丟了修行。
其實往往自以為是賺了面子,殊不知在智者的眼中,你也許是地道的無知。就如被“放屁”二字所激怒的蘇東坡,怒氣衝衝過江質問佛印禪師只為討回自己的面子;又如,他曾對佛印禪師說,他觀靜坐中的佛印禪師像一坨屎。蘇東坡自認為占盡了風頭,卻不料在“爭”中失卻了“道”心。而凡夫的爭執往往都是因為執持個人的認知所造成的誤解,我們應該時時以佛陀的教戒為警醒,放下個人執見,時時走在自審、自慎、自省的修行路上。
我們只有讓心胸博大,放下面子,斷掉我執,勤修戒定律,依于嚴謹的上師傳下來的佛陀教法,利益有情,精進修行,這樣才符合佛菩薩大悲菩提心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談得上脫離輪回,了脫生死,否則學佛修行只是一句空話罷了!
撰文:滄海放舟
編輯:雪馨
轉載自:網易 福慧慈緣
https://m.163.com/news/article/HUMJ3H7Q05526BTH.html?clickfrom=subscribe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