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狂飆》成就了張頌文,還是張頌文讓《狂飆》綻放?(在路上)
是《狂飆》成就了張頌文,還是張頌文讓《狂飆》綻放?
隨著電視劇《狂飆》的熱播,飾演高啟強的張頌文火了,被譽為今年國產劇中最優秀的“反派”。甚至有網友評論:“建議查查張頌文,不像演的。”這應該是對一個演員最高的讚譽。
張頌文回應:“我演的人不分好人壞人,我演的就是真實的人。”
究竟是張頌文精彩演繹成就了《狂飆》,還是《狂飆》讓張頌文有了綻放的平臺?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演員是在時間與角色之間不斷打磨而成。
《狂飆》開機前,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張頌文就會待在一家水產市場看魚檔老闆們怎麼批發魚產品和賣魚。在劇中,高啟強在魚缸裡洗手的動作,就是張頌文看到魚檔老闆都這樣做而設計出來的。高啟強用右手遮擋銀鏈子的小動作,也是張頌文根據高啟強的人物特點而琢磨出來的。
張頌文對每一個鏡頭、每一個場景都一絲不苟地對待,對每一個微小的細節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在一次採訪時,張頌文說起自己的經歷。他是25歲那年才考進北京電影學院。儘管畢業時專業成績第一,但是在隨後的三年時間裡,只能背著一個包,裡面裝滿照片,照片後面寫上姓名、年齡、身高、體重、畢業院校、作品,然後去敲開每個劇組的門,把資料放下,每次幾乎只有10秒鐘時間。第一年,360個劇組;第二年,280個劇組;第三年,200個左右,三年他被800多個劇組拒之門外。
當被問到如何扛過這段艱苦時光時,他淡然地說:“很簡單,因為我熱愛它嘛!為了演戲,我曾增肥30斤,為了演戲我曾拔掉我額頭的頭髮,因為我已經把這個事業規劃到了我死的那天,這樣的話我又怎麼會著急呢?”
認真演戲,踏實做人。長年累月的錘煉,讓他厚積薄發,雖沉寂多年,但最終脫穎而出。可以說,《狂飆》成就了張頌文,張頌文也讓《狂飆》大放異彩。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有一段法語這樣說道:“成就之或俱之智者而善利時,故事業之成必備時,具智無時業無研機,時智具之,就業由然,成就之道弗出定諦也。”
意思是:世間上的人,在幹事業的過程中,有的取得了成就,有的遭到失敗,而且各人所取得的成就各不相同,異類相殊,有大有小,究其原因,主要是若要取得一件事業的成功,自己必須首先具備一定的聰明才智,而在此前提下,還必須要有時間和機遇,才華和時機兩者都要具備。
所以說,任何事業的成就都必須是才華和時機的集合。如果只有才智、聰明,而沒有時間和恰當的機會,那麼,就可能沒有發揮聰明才智的條件,既無法深入研究這件事情的本身實質,也不能在最適合的時間去掌握它,所以就不會成功。
因此,只有同時具時和具智,事業才能有所成就。這是所有成就事業所不可否定的一種定諦。
張頌文的經歷,不就是這樣嗎?他曾懷才不遇,也曾窮困潦倒,但是他沒有氣餒,數十年磨一劍,依靠對表演的熱愛和對專業的堅持,終究等來了爆發的時機,才能把角色演繹得活靈活現。
就像一棵松樹,歷經風霜雨雪,仍傲立山崗;一匹駿馬,辛勤飛奔了千萬裡,終迎來了伯樂。
人生本沒有捷徑,非要說有捷徑,那就是踏踏實實走好當下的每一步。
撰稿:在路上
編輯:悅色
轉載自:人生新視野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64749824245783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