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上墳趕上閏二月不吉利嗎?(淡泊)
清明節上墳趕上閏二月不吉利嗎?
清明節快到了,網上就今年清明到底該不該上墳引發一片熱議。原因主要是今年清明節處在閏二月上,民間有“閏月清明不上墳,上墳禍事會臨門”、還有“閏月上墳犯重,不吉利”的說法。所謂“不吉利”是因為民俗認為閏月無月,也就是虛的意思,所以在這個月裡儘量不要辦一些大事;另外“閏二”就是“重二”的意思,代表著還得重新來過,也就是“犯重”,閏二上墳禍事臨門不吉利。
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呢?首先,在中華四大傳統節日中,只有清明節採用的是固定的西曆時間,與農曆時間無關,而閏月只有農曆有;再者清明祭掃傳承至今,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一部分,是一種墓祭禮俗,表達的是世人對亡者的祭奠與哀思,也是體現人們尊宗敬祖、繼志述事的一種道德情懷,因此根本談不上吉不吉利的問題,之所以有“閏二上墳不吉利”的認知,無非是世人對人死後的真實情況缺乏正確而又全面的瞭解,心理上又對鬼怪、風水存有一定的忌憚和敬畏,於是形成一些禁忌忌諱的說法,從而產生的一種迷信觀點。
那麼,人死後的真實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活著的人吉不吉利又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首先人死後不一定做鬼。眾生世界是輪回的,人死後會隨著人之前所造作的所有善惡而隨業輪轉,如果生前作惡多,就要墮地獄、或做惡鬼,或淪為畜生,如果生前是個善良人,就會生天當神仙,或投生到阿修羅道,或重新投生為人。即便投生為人或貴或賤、或富或貧也皆由之前善惡業緣決定;世人吉不吉利也不是祭奠的先祖或亡人所能左右的,皆是自我所種善惡業緣決定,一切皆是因果,無因不果。正如我們都所熟知的一句話:“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所以敬畏因果法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才能遠離禍事,吉利安康。作為活著的人禮敬先祖,最好的方式並不是清明酒肉果品的祭奠。
殺生祭奠不但自我造下殺業,同時也會給先人增加黑業,不利於他們投生善道。我們不但不能殺生,反而要多行善事、多為他們放生、救濟老弱病殘,或多為他們誦《極聖解脫大手印》《什麼叫修行》《了義佛旨》等法著佛經、把功德回向給他們,同時若是能祈請有證量的聖德或者是戒律嚴謹、弘揚正法的寺廟為他們做超度和拔薦,令亡者業障消除福慧增長,早日離苦得樂就更好了。親人們在冥冥中一定會感激我們、祝福我們的。當然我們若是能自覺修學佛法,解脫成聖,直接超度故去的親人,就像密勒日巴大師超度自己的父母那樣是最好的,如此我們對先人就不僅僅是停留在清明祭奠、禮敬哀思這樣的一種道德情懷上,而是實實在在利益我們的先人,我想這也是人間至善至孝吧。
撰文:淡泊
編輯:籬菊半開
轉載自:幸福圓滿人生 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xBm0n_9jDMF9tGUyoP7teA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