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我當馬上施救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試想,假如我們恨一個人,我們得用多大的力氣去恨他,我們得花多大的精神去追蹤他的一舉一動,滿腦子都是他多惡劣、多可惡。我們用盡了所有的力氣去恨他、報復他,最後我們得到了什麼?最終是滿滿的空虛與寂寞啊!你不放過他,他也不放過你,看似兩人鬥得水深火熱,實則是你不放過自己,同時也傷害了周遭愛你的人,就算最後你鬥贏了,你也輸了啊!
如果黃、陳兩家人懂得上述的世法哲言,真正與人為善,互相體諒,相信鄰里關係不會緊張,更不會有後續的事情發生了。何來急眼而喪失理智,拔刀相向,釀成慘劇?
而這一切,都是一個 “我”在作祟,大家都以“我”作為標準。我的家鄉,我的社會地位,我的年齡,我我我,而一切和“我”沒有同質性的,統一是“他”,通過與“我”的對立,體現“我”的高級、高貴和絕對正確。然而冥冥中又有一種力量或者趨勢,類“新冠疫情”一般,不會因為“我”之高貴,“他”之粗鄙而免去“我”的生老病死......
我們所在乎的他人的看法、錢財名利等等,往往都是由於控制不住自己的內心造成的牽絆,但人就是這樣,明知想得太多容易累卻還是看不開放不下,最後讓這些東西成為禁錮內心的牢籠。人生之難,難在放下;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很多事情,我們之所以過不去是因為心裡放不下......
我很幸運地得聞佛法,接受佛陀師父的教法已有六年......這幾年學佛下來,我首先發現自己不會與人攀比爭高低了,自然也不會被他人的言語行為所影響而生煩惱,我過得很逍遙、輕鬆自在,這才是真正的人生......
所謂“難得糊塗”之“糊塗”並非真糊塗,也並不難得,當我們的修行真正修到心境博大,對諸多人、事、物不執著,對得與失無所謂,得之不喜,失之不痛時,自然糊塗,而這種“糊塗”實質是一種大智......
佛教裡有個詞叫“所知障”,意思是人們往往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已知的經驗,給自己設置了一道障礙,不去瞭解外面的新知識。這樣的人就會失去獲得幸福的機會,在輪回中苦苦輪轉。凡夫不瞭解聖者的世界,沒去尋找、發現、探究,就以為自己是對的,這往往會誤入歧途......
千萬記住!我們每一天都要快快樂樂過日子,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應當擾亂到歡喜的心情,因為悶悶不樂,不但無濟於事,而且會使人退失善行。想想看:如果事情還有補救的辦法,那麼何必對災禍或逆境生氣苦惱呢?如果已經沒有挽救的機會,那麼縱然你生氣嗔恨又有什麼利益呢?所以,我們無論如何都應善學忍辱,止息嗔心,消除主宰欲望的我執......
焦慮症除了源于生理性因素,更多的是來自于社會心理因素,當下社會的價值觀金錢至上,造成了人們攀比、追逐身外之物,這種貪嗔癡的熾盛,而所求不得導致出現諸多煩惱、抑鬱、焦燥情緒,久而久之就會讓人產生焦慮症!這主要是人們由於沒有學到真正的佛法而缺少正知正見所致。什麼是讓我們遠離焦慮的幸福密碼呢?很簡單!只要掌握了下面4條密碼,焦慮症就會遠離你!
人生如戲,本來劇本是假的,卻當真的演了一世又一世。該醒一醒了。學佛這麼長時間,想想卻沒聽佛的教導,一任的放縱自我,放縱凡夫俗子的惡習惡性,了脫從哪談起?從早到晚,從晚到早,從起床到睡下,再從睡下到起床,天天忙忙碌碌,所做一切其實只是一個事情:世間法——輪回的種因。我每天究竟有多少時間花在解脫因種上?我究竟做了多少利益眾生的佛事呢?我沒有實相功德又何來實相受用,福慧增長呢?思維至此,身體突然間放鬆了……
“夏蟲不可語冬雪”,意思是:不需要跟夏蟲解釋冬雪是什麼,因為牠們活不到那個時候,再怎麼說都無法體會,不必因此徒增煩惱。"凡夫無法認識聖人",我們千萬不能犯所知障!自以為自己的經驗認知就是真理,「以管窺天」是非常愚昧無知的"夏蟲"所幹的蠢事!
人生,本是一場夢。當我們穿越其中的時候,珍惜每一個當下,珍惜暇滿人身。人身難得,胖瘦都好,正是“環肥燕瘦,各有千秋”啊。與其因少食亦肥而煩惱,不如轉煩惱為菩提。種煩惱的因,不如種快樂的因......
其實,真正明信因果了,就會真正放下。如果真能放下,就不會有煩惱了,沒有煩惱怎麼會生氣呢!當然,“因果”二字可不是像我說得這麼小兒科,要想把因果弄懂吃透,就要好好學習《極聖解脫大手印》、《什麼叫修行》、《學佛》等寶書,經常聽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對照自己,仔細體悟,才能悟得真諦,獲得大自在!!請注意,是對照自己,仔細體悟,否則效果不佳!
錯過的站可以返回,人生的路卻回不了頭。愚昧的女乘客劉某,就是執著於一己之私,非得要在無站之地下車,陷自己和他人於悲劇。固執的司機冉某就是執著於誰是誰非,非得爭個我對你錯,也把自己和他人送上了不歸路。他們兩人沒有處理好情緒,也沒冷靜處理好爭端,讓矛盾一步步升級,任由心魔戰勝了理智,忽略了行車途中的危險,最終枉送了性命,把悲痛留給了家人......
我們在現實工作、生活以及社會交往中,免不了磕磕碰碰,甚至會遇到無中生有的嫉妒、誹謗、欺騙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影響到我們的事業。對此,作為一個佛弟子是選擇原諒他、包容他,還是怨恨他、報復他呢?
正當心中反覆想著如何帶領這些迷戀毒品的學員遠離那些看似有所謂的好處、利益的毒品時,乍然間!我想到了自己的修行之路,想起了 釋迦世尊宣說的貪、瞋、痴「三毒」!忽然,我在心裡大叫了一聲:「天啊!原來我也是受毒害很深,又很依賴貪瞋痴三大毒品的人!也是被三毒所謂的好處和利益所迷惑的愚痴之人,而我現在也是一個被禁錮在娑婆監牢裡學習如何戒掉毒癮的囚犯!」我之所以牢牢抓著貪瞋痴這三毒不放,它們一定也是給我來帶了什麼所謂的好處或利益,否則我不會學了這麼久的佛、修了那麼久的行還是凡夫一個......
當尊敬的主法上師宣示:「有受用而不出來分享的人就是一種我執的表現!」話語中毫不客氣地直批像我這樣的人是我執太盛,這句話對我猶如當頭棒喝,一下子就把我打醒了。原來我的掩飾、我的躲避,其背後的實質就是我執,一個我自以為已經斷除的陋習實則未斷。我的自以為是,是多麼可笑、多麼可憐啊!
身為這個社會的一員,我們一旦遇到生活中的對境難免有時也會隨波逐流。想到此處,心猶有餘悸,法音聽過多遍,我照著去做了嗎?佛陀在法音中教導我們要:每日迴光返照,每條逐對,犯了就想到自己錯了,要斷絕了二十凡情,如果我執不斷絕,聖途無望!言猶在耳,實當警醒啊!
南無本初報身佛在《心動著境即是魔,隨緣分別則無定》法音裡說法有“五十陰魔”。其中:“以少食易(亦)肥而生煩惱,即是我執魔”“以身材不展而生煩惱,即是我執魔”。過於追求身材瘦小,形成煩惱而產生一種執障,給自己帶來不安和苦悶,造作不理智的行為,進而會導致一系列的惡果。如小倩,過度追求以瘦為美,差點就永遠成植物人了......
一說起老居士,常常會令人肅然起敬。因為,他們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格外的善良和虔誠,寺廟跑得多、佛學知識也懂得多,講起佛理頭頭是道,做起事情來也有條不紊,能給佛弟子們帶去很多幫助。因此,許多初學佛者自然喜歡親近老居士。然而,不少老居士也有非常可怕而能危害自身和他人的一面,那就是“所知障”......
入了佛門以後,聞法明事理,再也沒有這些凡夫俗子糾纏不清的無味小事了,在無神論的丈夫眼裡我這個“潑婦”老婆竟然是改頭換面了、脫胎換骨了,他感歎道:這學佛還真能改變人,如果人人都能學佛,家庭一定和睦了,社會也和諧了!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執著的應該是如何利益大眾,如何了生脫死,而不是家前院後雞毛蒜皮的小事!!那麼,你被這些小事困擾了嗎?
我痛哭地驚醒過來,喔!剛做了一個惡夢,揪心的痛,還一直在喘!淚眼凝望著妻,她在床上睡得很熟,我知道那是一場夢。然而,我卻有不祥的預感,我和妻子的分手,會在不久的將來......
他仍然念念不忘當日眷侶,這一夢長達半個世紀,雖然仍自感匆匆,美人作土,但他沒有執著成心魔,依然堅強活著,所以才有了這麼多寶貴的詩作傳世。陸游與唐琬,愛情以悲劇收場,但人生卻迥然不同。男方縱橫官場,妻賢子孝,文學上還屢屢造就大成之作,而女方因感懷愛別離之苦早早離世。各自的性格不同,執念深淺不同,同一個故事,結局竟然千差萬別!
我們在學佛修行過程中,都有一個成就解脫的目標。若抱著“我執”這個尾巴不放,怕窮,怕吃苦,怕吃虧,還怕……就像猴子怕痛,怕砍了尾巴後無法靈活生存。豈不知我執輪回根,它會死死拖住我們成就解脫的腳步。再者,放下我執是否就無法生活了呢?放下我執,一切源于自然,不染不執,清靜無為的時候,也許會進入我們之前一直求而不得的境界。彼時的無染和幸福又豈能用世間法衡量?
大白狗是為名利所累,怕自己得不到人們的寵愛,心思不正,對狗寶寶產生了深深的嗔恨和怨懟,繼而引發了謀害狗寶寶的心,之後又把這個意念付之於行,就造成了狗寶寶死亡的悲劇。大白狗錯了一次因果,種下了一個惡因,遲早會因今日的惡因而嘗到自己種的苦果。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一個人的心中,藏著另一個自己。這個自己總是希望正在修行的那個自己死掉、希望他拋棄道心、墮入輪迴。修行學佛的過程,就是不斷與另一個自己對抗的過程;一旦戰勝他、轉化他,便能走向解脫的彼岸......
我們是否也經常會用一個修行者的標準,有意無意地去判斷、要求、期待我們周圍的人?我們是否覺得自己的觀點正確而經常在“修理他人”卻不是“修行自我”?我們在給別人提供的精神幫助裡面,是否內心多多少少有一種自我高尚感?我想,有智慧的人應該是一個不執著於自己眼光與觀念的人,他會隨緣,會尊重時機,不強求一定要在某一次幫助到、度化到某人,也不會太在意一個結果。這猶如佛教中說的“應機而教”“無緣不渡”......
為了對治煩惱,我們選擇了學佛,可是學佛後的生活未必如我們想像的就斷除了煩惱,有時反而是因為學佛帶來了煩惱。問題究竟出在哪裡?過年回家的一次狼狽經歷,讓我對此有了深深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