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塗”不難得,心境博大自然成(南風知我意) | 佛教大願菩提金剛正法中心
 

 
大量佛弟子恭聞羌佛法音,修學如來正法,而獲諸受用。
 
本站遵奉依行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為無上根本指南,並遵照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的文告努力實行運作。
除三段金釦大聖德能作開示所說法義錯誤較少,四段金釦以上的巨聖德能作正確開示之外,本站所發布的法王、尊者、仁波且、法師、居士等的文章均不作為法義依據,最多只能作為知見行持參考之用,凡不符合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的內容,皆屬邪說邊見錯誤之理,一概不可依從學習。
本站網站的型式、目錄的編排、圖文的呈現等一切資料與相關規劃,均為本站建置人員自我的意思,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或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等其他機構單位所指使派令。
本區大量轉載諸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修學正法得解脫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聖僧寂後肉身大神變 開創佛史圓寂新篇章

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祿東贊法王得大成就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祿東贊法王修學正法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大西拉仁波且大放虹光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侯欲善參觀極樂世界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西方佛國天窗開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趙玉勝往升中品中升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王程娥芬成就顯赫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劉惠秀坐化圓寂殊勝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皆是我們的親眷

我當馬上施救

籃秀櫻居士往升淨土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修學正法得解脫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聖僧寂後肉身大神變 開創佛史圓寂新篇章

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123456789101112

“糊塗”不難得,心境博大自然成(南風知我意)

 “糊塗”不難得,心境博大自然成

 
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文采斐然,書法瀟灑自然,奇秀雅逸,又擅長畫蘭、竹、石,世稱“三絕”,尤其是他“難得糊塗”與“吃虧是福”的處世哲言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據傳,“難得糊塗”有多個版本流傳。有一種是說:鄭板橋在山東濰縣任縣令時,看到“衙齋無事,四壁空空,周圍寂寂,彷彿方外,心中不覺悵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蕭蕭,人生難道就是如此?爭名奪利,爭勝好強,到頭來又如何呢?看來還是糊塗一些好,萬事都作糊塗觀,無所謂失,無所謂得,心靈也就安寧了。”於是,他揮毫寫下“難得糊塗”。
 
鄭板橋書法作品《難得糊塗》
 
這是鄭板橋看透名利後的淡泊寧靜,其中有入世的清醒,也有出世的警覺。
 
照筆者看,糊塗至少有兩種含義。一種是真糊塗,做事拎不清,懵懂無知,進退無度。另一種是大智若愚,放下煩惱,不計較,不執著,寬仁待人。
 
正是:“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難得糊塗是大智若愚,是一種體諒他人的寬容大度,是一種超然物外的豁達,是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清醒。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人生艱難,諸事不順,蜿蜒曲折似高峰轉至山谷,跌宕起伏又宛若江河流動。煩惱如雲煙,飄過一片又一片,連綿不絕,相續不斷。有時在常人看來就是斤斤計較,不夠“糊塗”,聰明反被聰明誤。
 
佛教看來,煩惱是一種障礙,隨無始無明的業力而來,又由貪嗔癡慢疑五毒集聚,所以紛繁複雜。由於個體不同,煩惱障有輕有重,表現不一,例如有人火冒三丈,有人憂思成疾,有人處理事情偏頗,不具正知正見。究其煩惱障的根本,皆是因果所致。
 
當我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執著,順心的高興,不順心的鬱悶,誇讚的欣喜,批評的難受,隨外境外緣,心煩意亂,執念叢生。不好的念頭隨時蹁躚,沉澱在我們的心底,不知何時,湧出貪嗔癡三毒,讓人造作種種黑業,打了一圈又一圈輪回結,因此我們在因果的網路裡不斷糾纏,交錯,遷流不息。
 
那我們如何減少煩惱障呢?這就需要“難得糊塗”了,更重要的是立足修行——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正如南無本初報身佛在眾多法音裡教導我們如何修行,如何斷我執。當別人的利益與自我的利益對逢時,把別人的利益放在前面,自我的利益擺在後面,把“我”字置之於後。他人的幸福視為自我的幸福,他人的不對看成自我的損減。“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真行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久而久之,養成習慣,我執輕了,煩惱也就少了。
 
“眼寬能容天下景,心寬能容天下事”與“難得糊塗”亦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正是基於心境博大,格高境遠,不執煩惱,萬物不傷。
 
直至修成大行能仁的行為,徹徹底底把利益平淡化,無執無貪,成為一個高尚品德的人,自然人人尊崇愛敬,一身輕安。
 
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後面吃虧了嗎?當我們拓寬了眼界,博大了心胸,道德崇高了,善因善緣集聚,福報也會隨之而來。善待他人,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喜樂順遂如置手旁。
 
是故,所謂“難得糊塗”之“糊塗”並非真糊塗,也並不難得,當我們的修行真正修到心境博大,對諸多人、事、物不執著,對得與失無所謂,得之不喜,失之不痛時,自然糊塗,而這種“糊塗”實質是一種大智。
 
人生短短數十載,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何必為小事執著,兀自煩惱呢?不妨學學古人的“難得糊塗”吧。
 
/南風知我意
 
轉載自:今日頭條 佛教新視野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更多文章

發表新回應

Plain text

  •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該問題用於測試您是否是正常使用者,並防止垃圾郵件自動提交。
  • 網站文章總數:6808  
  • 網站圖片總數:16700  
  • 網站影視總數:1529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55  
  • 總瀏覽人次:1920615  
  • 今日瀏覽文章數:50  
  • 總瀏覽文章數:1415946  
  • 今日瀏覽影視數:2  
  • 總瀏覽影視數:4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