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正法中心-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妙來) | 佛教大願菩提金剛正法中心
 

 
大量佛弟子恭聞羌佛法音,修學如來正法,而獲諸受用。
 
本站遵奉依行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為無上根本指南,並遵照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的文告努力實行運作。
除三段金釦大聖德能作開示所說法義錯誤較少,四段金釦以上的巨聖德能作正確開示之外,本站所發布的法王、尊者、仁波且、法師、居士等的文章均不作為法義依據,最多只能作為知見行持參考之用,凡不符合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的內容,皆屬邪說邊見錯誤之理,一概不可依從學習。
本站網站的型式、目錄的編排、圖文的呈現等一切資料與相關規劃,均為本站建置人員自我的意思,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或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等其他機構單位所指使派令。
本區大量轉載諸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修學正法得解脫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聖僧寂後肉身大神變 開創佛史圓寂新篇章

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祿東贊法王得大成就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祿東贊法王修學正法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大西拉仁波且大放虹光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侯欲善參觀極樂世界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西方佛國天窗開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趙玉勝往升中品中升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王程娥芬成就顯赫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劉惠秀坐化圓寂殊勝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籃秀櫻居士往升淨土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一切眾生無始以來皆是我們的親眷

我當馬上施救

修學正法得解脫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聖僧寂後肉身大神變 開創佛史圓寂新篇章

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123456789101112

佛教正法中心-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妙來)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今天,是小丫頭新學期開學的第二天。
 
  因為平常給她灌輸了不少早起不遲到的思想,今天早上,小丫頭早早就主動起床,而且還一邊催我快起床:「要快一點啦!不然就不能第一個到學校了。」
 
  在一切準備好正要出門的時候,我發現她因為衣服的拉鏈沒拉上,而表現出極度急躁的情緒。一旁的我看在眼裏,心裏感到好像哪裡有點不對勁?
 
  過去有一段時間,孩子總是拖拖拉拉,我們夫妻倆就不斷給她灌注思想,讓她早起,早到學校。現在早起了,可是她所表現出來的似乎不是我們所希望的那樣,究竟哪裡出了問題呢?
 
 
 
  我開始反思找答案,我觀察到小孩雖然追求早起和早到,可是她在整個過程中都很著急不安,只要有一點不順利就會急躁。仔細想一想:「著急」和「積極」可不是一回事啊!
 
  「著急」的原因是過於注重結果。念頭一旦栓在結果上,過程中就會缺少觀察,缺少應變,只想一條直線能夠直達目標。可是,過程並非一定是直線,也不一定能直達。所以,「著急」的人在過程中稍有一點點障礙就會急躁而起煩惱,並且「著急」的人不善於在一個變化的過程中去運用智慧,用一種好的心態去達成目標。
 
  「積極」是知果而更重因。知道世間的一切結果都是由因、緣和合而成,萬般皆受因緣的支配,因此「積極」的人就會把重點放在因上和過程中,而不是只注重結果,把念頭從對「果」的執著中放脫出來,在觀察事務變化的過程中積極的去應對處理。
 
  於是,我把丫頭輕輕的拉到身邊,一邊幫她拉上拉鏈,一邊跟她說:「妳知道著急和積極的區別嗎?」
 
  然後,我又表演了她著急焦躁的樣子,和她積極上進的樣子。她開心的笑了,知道自己著急的模樣不好看。
 
  我問她:「明白了嗎?」
 
  她笑著說:「明白了!積極就是很自信的樣子。」
 
  生活中,孩子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孩子身上反射的就是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和對生活的態度。許多事情在她身上行不通的時候,往往可能就是自己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搞清楚,或者觀察的不夠仔細,或者是自己並沒有很好地身體力行。
 
  學佛之初,恭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自己認為已經明白透徹的因果道理,現在從孩子的這件事情上讓我體會到,原來的認識只是停留在去惡積善的淺層面上。「因上努力,果上隨緣」這句話更多的只有頭腦上理解,嘴巴上說說,實際生活中並沒有很好地去踐行。
 
 
 
  回想起來,多少次下班回家,工作中的紛爭情緒、對工作中問題的擔憂和焦慮往往也都一併帶回了家,不但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把負面的情緒帶給家人;多少回自己做了一點事情,或是幫助了別人之後,因為沒有聽到想聽的話,沒有看到想看到的別人的態度,沒有得到自己所期待的結果,於是就心生不快;多少次在接引別人學佛的過程中,因為對方暫時聽不進自己的觀點而著急,繼而說話就極端激動……以上種種,都是因為自己內心對結果太過在乎所造成的。菩薩重因,眾生畏果;菩薩勤於耕耘,隨緣收穫。我們往往沒有參透,沒能體行,不知不覺地在「因」與「果」裏顛倒乾坤,往往在耕耘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擔憂收穫,所以心躁心累!
 
  正確的態度是,要放下對事務結果的期盼,專注於當下,排除心中一切雜念,心無旁騖,全力以赴,不悔過去,不懼未來,把此時、此地、此事做好,這就是關鍵!
 
妙來
2019.03.03
 
轉載自:佛教正法中心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更多文章

發表新回應

Plain text

  •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該問題用於測試您是否是正常使用者,並防止垃圾郵件自動提交。
  • 網站文章總數:6807  
  • 網站圖片總數:16689  
  • 網站影視總數:1529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39  
  • 總瀏覽人次:1915157  
  • 今日瀏覽文章數:38  
  • 總瀏覽文章數:1411088  
  • 今日瀏覽影視數:0  
  • 總瀏覽影視數:4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