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落入了這種不易察覺的有相計執佈施邪見中?(籬菊半開)
你是否落入了這種不易察覺的有相計執佈施邪見中?
修行人積功累德是為了成就解脫,如不得法,一切枉然。在積功累德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把“佈施”作為重要的方面去做。大部分修行人都知道,佈施不落入有相計執佈施才能建立無量功德,問題在於,有些時候我們明明落入了有相佈施而自不知,因為很多情況下落入有相計執佈施是不易察覺的。不是嗎?
關於佈施,它涵蓋了所有美好的東西的施與,包括錢財、物品、寬容、愛語、鼓勵等等所有物質與精神上的給予。也就是說,我們只有具備了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兩種富足,我們才能真正去施與。當然我這裡說的施與是對於我們凡夫而言,至於聖者為眾生成就解脫而給予的法佈施,作者膚庸之識在此不敢妄談,在此僅談凡俗的我對佈施的一點淺見。
不執有相佈施的關鍵源於哪裡?我覺得應該是源於一顆真正的愛心,不求回報的心,是一種真正本質上的善良。
在這裡舉一個真實的例子:“義丐”龔忠誠,也就是那個連續四次向汶川地震災區捐贈的殘疾小乞丐,每次都是把自己當時乞討所得的全部捐贈救災。從他身上我們能看到一顆最純善,最富足的靈魂,他以一顆最樸素最真誠的心捐贈地震災區,沒有一點他求,僅僅是他想為災區盡點力,他覺得他能夠為災區盡份力。
還有十八年資助百餘學生的拾荒老人劉盛蘭;堅持拾荒21年匿名資助貧困學生的文學泰斗韋思浩……
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叫做“無私”的東西,一種真心的付出,一種真正精神上的富足。在他們身上我感覺到這樣一種因果關係:助人是他們內心的召喚,付出本身就是他們的快樂,而不是像世俗中多數人那樣從付出得到的回報中感知快樂,一旦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心裡就會憤憤不平,嗔恨難過。想想我自己就一度深陷這種計執而不能自拔。
那時候,我熱衷於接引大家聞聽當今住世的佛陀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為讓她們早日走進來,我總是盡可能得去做自己能為她們做到的一切,可是有的師姐還是對我各種抱怨,我一度非常難過,總感覺自己如此為她們付出,她們竟如此對我。對此,我曾低迷好長時間,提不起勁頭接引眾生,雖然我自覺沒有求回報,但受傷和難過的感受確是因計執而來,如果真正無所求,又怎麼會有難過的感受呢?!
“計執”很多時候會讓人難以覺察。《傳燈錄》卷三記載:達摩祖師從天竺國到廣州,梁武帝遣使迎請至金陵。帝問曰:“朕即位已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師曰:“並無功德。”帝曰:“何以無功德?”師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通過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梁武帝所做功德不可謂不多,但他有希求功德的心,這種心就是一種計執的心,功德雖多,因計執貪求功德而落入有為法中。現實生活中像梁武帝一樣的佛弟子數不勝數,由於明白一些因果道理,雖然懼怕惡報而惡事少了,但也會因圖求某種果報或者希求積功累德,而去廣做佛事,不是出自一個佛弟子純淨的心行和佛弟子應盡的本分去做一些佛事。
總之,凡有所希求的付出都屬有相計執佈施。《淺釋邪惡見和錯誤知見》所指出的第三十六條邪惡見 “認有相計執佈施”條款中具體講到:“我們所做的一切好事都不能變成有相計執,做了就做了,完了就完了,甚至馬上就忘了,要形成天熱本質上的善良和慈悲,不可以故意做出來慈悲……。”所以,要形成天然本質上的善良和慈悲,就一定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精神上的富足者,一個靈魂純淨的人,在做一切佛事的時候不會因著某種圖求而去做,因著得到而去做,而是該做就去做,自然而然地去做。
撰文:籬菊半開
編輯:合立
轉載自:網易 福慧慈緣
https://3g.163.com/dy/article/H1VE9UDI05526BTH.html?clickfrom=subscribe
https://youtu.be/r2bDTjr3uCU?feature=shared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