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與天道的境界有多大差別?與佛道的不同又是什麼?(安然)
人道與天道的境界有多大差別?與佛道的不同又是什麼?
老子曾說過:“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佛道則是“利益眾生而無掛於心”。以上道出人道、天道、佛道境界的差別。
“損有餘而補不足”是用來描述天道的境界,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天道的眾生自己損失的利益多而補回來的利益少,也就是說付出的多索取的少,考慮他人的利益多,把好的給他人。正是因為天人常行十善,具有奉獻精神,所以天人長壽富貴、錦衣盛著、珍饈佳餚、鮮花環簇。天人的福報,人是沒法相比的。
“損不足而奉有餘”是用來描述人道的境界,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人類眾生自己損失的利益少而得到的回報多,也就是說付出的少索取的多,總希望別人多吃虧,自己多賺一點。這恰恰說明了人的自私貪婪,心胸狹隘,這樣自私自利的行為得到的果報只能是永遠在輪回中沉淪。
在說到“天道”與“人道”之後,老子還說了一句話“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不處,其不欲見賢。”,意思是說,誰能把餘糧無私奉獻給天下呢?毫無疑問,當然是指那些有很高道德素養的人。佛道中“利益眾生而無掛於心”的聖者們任何時候都是無私利益眾生的,已經遠遠超過了老子所提到的境界。
“利益眾生而無掛於心”是指修行人要斷除了我執,沒有私心貪念,處處利益眾生,做了善事不執著,做了即忘了,完全是一種無執著的利他境界。聖者的世界沒有煩惱痛苦,沒有爾虞我詐,沒有私心爭鬥,沒有生老病死苦;有的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永恆的快樂!
人道、天道和佛道道德境界的差異導致了各自福報的迥然不同。世上萬事萬法都是因果,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一切福報都是自己因果的顯現。要知道,人道、天道儘管是善道,但並沒有脫離六道輪回,最終是要死的。
想脫離六道輪回,得到聖者的福報,就要有“利益眾生而無掛於心”的無私無執的境界。建議各位朋友學習當今住世佛陀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藉心經說真諦》,我想恭讀之後,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撰文:安然
編輯:去一塵
轉載自:網易 福慧慈緣
https://3g.163.com/dy/article/HCLKCA0K05526BTH.html?clickfrom=subscribe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一切法義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為依歸。
- 網站文章總數:6795
- 網站圖片總數:16667
- 網站影視總數:1527
- 網站檔案總數:1065
- 今日瀏覽人次:64
- 總瀏覽人次:1893145
- 今日瀏覽文章數:57
- 總瀏覽文章數:1392649
- 今日瀏覽影視數:0
- 總瀏覽影視數:45166
發表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