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Simplified) English

 
大量佛弟子恭聞羌佛法音,修學如來正法,而獲諸受用。
 
本站遵奉依行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為無上根本指南,並遵照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的文告努力實行運作。
除三段金釦大聖德能作開示所說法義錯誤較少,四段金釦以上的巨聖德能作正確開示之外,本站所發布的法王、尊者、仁波且、法師、居士等的文章均不作為法義依據,最多只能作為知見行持參考之用,凡不符合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的內容,皆屬邪說邊見錯誤之理,一概不可依從學習。
本站網站的型式、目錄的編排、圖文的呈現等一切資料與相關規劃,均為本站建置人員自我的意思,非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或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等其他機構單位所指使派令。
本區大量轉載諸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聖僧寂後肉身大神變 開創佛史圓寂新篇章

印證解脫法源就在羌佛處

祿東贊法王得大成就

大樂輪門開頂約一英寸寬,生死自由

祿東贊法王修學正法生死自由

寫下“拜別文”,落筆剎那,瀟灑圓寂

大西拉仁波且大放虹光

身放虹光18時後仍熱氣騰騰

侯欲善參觀極樂世界

彌陀說法交代世人解脫本源羌佛處

西方佛國天窗開

群情沸騰,人們驚喜得難以自持

趙玉勝往升中品中升

羌佛傳大法,癌末病人解脫成聖

王程娥芬成就顯赫

無呼吸功能還活著能講話

劉惠秀坐化圓寂殊勝

五彩祥雲吉祥渡往西方

籃秀櫻居士往升淨土

得百棵堅固子與鋼骨

修學正法得解脫

羌佛降世傳正法,佛子依行得解脫

滿足一千個欲望與戰勝一個欲望,何去何從?(在路上)

滿足一千個欲望與戰勝一個欲望,何去何從?

最近筆者讀了一本好書,講到如果一個人能控制自己的心境,摒棄那些不該有的貪欲,那麼就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心若改變,你的態度就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就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也就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也就變了。”世間萬物最難填的是欲壑,最難控的是人心。心境的控制最難一點就是摒棄欲望,學會靜心。在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中,我們保持內心的平靜,才有更多可能獲得快樂和幸福。

世界不會讓一個心靜的人喧囂,生活也不會讓一個心靜的人徘徊。在我們追求名利之前先要學會靜心,這樣我們才能確保自己成為名利的主人,而非欲望的奴隸。

(一)過度的欲望

年復一年你看破了多少,日復一日你放下了多少,千方百計你得到了多少,臨命終時你帶走了多少?

想想人生這份考卷:不論你坐在教室裡為考試而努力,還是在格子間努力完成工作,抑或是在家庭裡為家人付出,我們都致力於在考卷上填上滿意的答案。看著自己每一次體檢報告上血糖高、血脂高,除了覺悟不高哪哪兒都高。人到了生命的終點,無非就是一張報告。

我們經常看不到自己已擁有的,不管得到多少還是會覺得缺點什麼。沒錢的覺得缺錢;有錢的覺得缺地位;有地位的覺得缺時間;有時間的又覺得缺感情……反正知足的人比較少。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心裡缺少快樂和寧靜?因為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欲望。不管多少,只要好的,我們都想要,結果終其一生都在補缺,補到最後黃粱一夢啥也得不到。

(二)戰勝一個欲望

欲望是人性本有的想達到某種目的想法,人有了欲望就採取種種行動,滿足了開心,不滿足就失落。

欲望是一個既不容易被滿足也不容易被戰勝的東西,就像鹽水越喝越渴。我們要時刻反省自己是應該滿足一千個欲望,還是去戰勝一個欲望?生活中會有各種各樣的欲望來打擾,有時候我們會順從心意來滿足這些欲望,但很快又會有新的欲望產生。為什麼我們不想想克制,甚至戰勝欲望呢?

人若一味貪求,就會忽略生命中已擁有的美好,甚至因為索求無度而失去現已擁有的,要知道欲望就像黑洞,遙無止境。

(三)佛弟子應腳踏實地修行,不沽名釣譽

末法時期,佛教界混亂叢生。很多人為了自身的名譽和地位,披上法袍就冒稱法王、尊者、仁波切。弟子們見其地位高,便一哄而上,拿出金銀珠寶盡情供養。更有甚者,某些上師打著佛教某教派的傳承旗號,移花接木亂開示,為了斂財甚至巧立名目說假話誑惑眾生,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他們為什麼這麼做?說穿了,全都是凡夫想法欲望使然!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名利的大門,但失卻了自覺覺他之菩提心行。他們忘記了當年那個人頭蟲身的三藏法師,因為貪欲作祟,因果報應變成了大蟲,在糞池裡痛苦輾轉。

“殺人一命,果報一期;壞人性慧,累劫千生。”上師把眾生引導偏邪了,修的就是徒勞行和黑業行,因緣成熟,必然萬劫不復。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在《了義經》說:“渡生福慧生。以何得福慧? 渡生自生福,福慧無所得,圓滿是佛覺。以何為渡生? 大悲渡生。施以何法? 佛陀正法。

若以佛陀正法度化眾生,大悲菩提心行落實在生活中,我們自然得到福慧,福報增長,智慧增益。

既然學佛了,就應該知道追求了生脫死這個目標,摒棄貪婪、嗔恨和愚癡。思量一件事時,反省一下,我這麼想對眾生有益嗎?若無益,則止住念頭。做一件事前,想一想,這件事對眾生有益嗎?若無益則不做。說一句話前,想一想,我這句話對眾生有益嗎?若無益則不說。久而久之,我們自然就高尚起來,步向解脫的聖道。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都向佛菩薩學習,離成就還會遠嗎?

撰稿:在路上

編輯:悅色

轉載自:學佛新視野 微博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09633754153325#_0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不為正見法理依據。

發表新回應

Filtered HTML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可使用的 HTML 標籤:<a> <em> <strong> <cite> <blockquote> <code> <ul> <ol> <li> <dl> <dt> <dd> <img> <span>
  • 自動斷行和分段。

Plain text

  • 不允許使用 HTML 標籤。
  • 自動將網址與電子郵件地址轉變為連結。
  • 自動斷行和分段。
CAPTCHA
該問題用於測試您是否是正常使用者,並防止垃圾郵件自動提交。
  • 網站文章總數:6451  
  • 網站圖片總數:15422  
  • 網站影視總數:1221  
  • 網站檔案總數:1037  

  • 今日瀏覽人次:305  
  • 總瀏覽人次:1258309  
  • 今日瀏覽文章數:243  
  • 總瀏覽文章數:873398  
  • 今日瀏覽影視數:7  
  • 總瀏覽影視數:22773